運動

惡紫奪朱,別學蔡溫義

圖片來源:Ververidis Vasilis / Shutterstock.com

小時候,我每天必看以體育新聞為主的民生報。報上常常出現這個名字:蔡溫義。

蔡溫義,1980年至1984年期間,刷新40次全國舉重紀錄,號稱「破紀錄大王」。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上,蔡溫義奪得男子舉重60公斤級銅牌,全台沸騰,他也獲頒當年的十大傑出青年。

多了0.5公斤,也是破紀錄

但是,一個人為什麼能在4、5年之間不斷打破自己保持的全國紀錄,讓年少的我想不通。難道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真實版本嗎?

也是民生報上的消息,替我解惑:「……有人戲稱:蔡溫義平時在國內『省吃儉用』地慢慢破全國紀錄,領取破紀錄獎金和中正獎章……」(1984/05/14民生報:舉重羽量級「破紀錄大王」蔡溫義昨第37次刷新全國紀錄)

那個年代,破一次全國紀錄,就有一筆獎金。於是在能夠「控制破紀錄幅度」的比賽項目中,破聲連連。除了多半公斤就算破紀錄的舉重之外,跳高、撐竿跳等項目,也是只要提高一公分,就算破全國紀錄,獎金入袋。

這個破紀錄給獎金的作法,出現在民國69年(1980年)。那年是中華民國的「自強年」,台美剛剛斷交。當時的總統蔣經國說:「我們把今年定為自強年,作為我們力行不息,長期奮鬥的發軔,不僅要日新又新,而且要愈奮愈強。」沒想到,果真立刻迎來了一位日新又新、三不五時刷新紀錄的蔡溫義。

但是新規定被如此「操作」,自是惹人非議,取消破全國紀錄獎金的聲音慢慢浮現。例如民生報當年的一篇評論就提到:「論者大都認為選手為了領取獎金,往往畫地自限、保留實力,沒有完全發揮,有違運動精神……」(1987/01/18民生報:就事論事 避免一桿子打翻一船人!取消破全國紀錄獎勵 宜多考量)

運動員「省吃儉用」破紀錄、領獎金,雖然符合規定,但是肯定違背「運動精神」。後來,破全國紀錄獎金終於取消,但是增加「有功教練」獎金。而再次看到蔡溫義的新聞時,他已經是教練了。

教練蔡溫義照樣有聲有色,常常拿教練獎金。不過2000年雪梨奧運時,蔡溫義手下的選手被查出有禁藥,他不服氣,指責國內外的藥檢中心沒有公信力。歷經一番波折,選手依舊遭禁賽,他也被當時的體委會認定「言行最可議,列為懲處的首要對象」,不但失去了國家隊教練的身份,學校教職也不保。(2000/11/19民生報:禁藥風波秋後算帳  體委會封殺蔡溫義  發函國體及舉協  即日起停聘擔任國家級教練  建議學校適當處置)

拿到了金牌,傷害了什麼?

我又不是體育記者,為什麼沒事去翻找台灣體育運動大學的體育文獻資料庫,回顧這一串蔡溫義的過往?當然是因為同一位蔡溫義,這次以教練的身份執行「欺敵」戰術、「智取」奧運金牌,再度成為英雄。他在賽後的諸多言論,搭配過往的「事蹟」,以及媒體的後續報導,讓我很不舒服,無法認同。

摘錄一段蔡溫義的賽後訪問(聯合報2016/08/08:比賽就是賭博!欺敵賭到許淑淨金牌):

……一句「比賽就像賭博」道盡許淑淨教練蔡溫義的策略……「我早在比賽前的技術會議故意把許淑淨的參考成績調降,對方完全搞不懂我在做什麼。」

……蔡溫義預期子弟兵並不能舉起太重的數字,「但比賽只比實力就不有趣啦。」他用戰術逼退黎雅君,都在掌握中。

……「我說了,她就上去比!」金牌教練蔡溫義坦言,自己的「欺敵戰術」從未跟許淑淨討論,「沒必要跟她討論,她信任我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朋友說,蔡溫義又沒有違規,幹嘛苛責。我來舉一個「不違規」的欺敵案例。

某間服飾店出售的衣服,7天內可無條件退貨,於是小明買了一件昂貴的禮服去參加舞會,舞會結束後退還禮服,一毛不少地把錢拿回來。

小明得意洋洋到處說自己多聰明,大家看他沒有違規違法卻佔了便宜,拍手喝采,群起效尤。

是的,小明沒有違規,但是糟蹋了善意的規定,甚至可能帶動風氣。一如蔡溫義。

是的,蔡溫義的「欺敵」不違規,但是他的大言不慚加上媒體推波助瀾,我認為,雖然台灣拿到了金牌,但是失去的更多。尤其,這種刻意走在灰色地帶、鑽營規則縫隙的行徑,其帶來的傷害,更甚明刀明槍明著搶。

傷害之一:欺敵成功,信任落空

台灣選手許淑淨奪得金牌,恭喜。奪金的最主要原因,除了許淑淨的實力之外,是對手黎雅君的挺舉失敗。倒是蔡溫義把奪金的功勞全攬在自己的欺敵成功,而媒體也買單。也許這才是真正的「欺敵」。

無論蔡溫義是否欺敵成功,不過他所宣稱的欺敵、以及事後受到的讚揚,首先傷害了「信任」。

在生死交關的戰場上,在爾虞我詐的賭桌上,欺敵的確很重要。但是在打著「運動精神」旗幟的運動場上,欺敵這種小聰明、小手段,該被表揚稱頌嗎?

想像任何一種比賽,如果參賽者把力氣都花在「欺敵」上,會是什麼樣子?

想像任何一個社會,如果所有人把力氣都花在「欺敵」上,會是什麼樣子?

有人因為善於欺敵而獲益,就會有另一方因為不想被「欺」,只好不再信任、時時提防。

今後,當國稅局來查帳,當審計單位要求我們每一筆花費都要有照片有證人有收據發票結案報告,別抱怨。今後,當我們離開賣場之前,警衛要上上下下徹底搜身X光掃描,別抱怨。今後,當我們想要拍拍胸脯一諾千金,對方不領情地搖搖手請你立下字據、影音存證時,別抱怨。

因為我們支持蔡溫義的欺敵,而沒有人願意被欺,所以只好制訂更繁瑣、更滴水不漏的規則,把每個人查得仔仔細細。

其實,既然蔡溫義這麼會「欺敵」,第一個受害者就是他自己。他宣稱有個「不便透露」的國家想用高薪聘請他,但是他因為愛台灣而拒絕了。(蘋果日報2016/08/09:拒高薪挖角  蔡溫義就愛台灣)我不禁要問:蔡溫義是說真的嗎?還是他為了提高價碼而虛張聲勢?

最諷刺的是,蔡溫義說他的「欺敵戰術」從未跟許淑淨討論:「沒必要跟她討論,她信任我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一個破壞信任的人,卻依賴子弟兵對他的完全信任。

如今,蔡溫義另一位子弟兵林子琦涉入禁藥風波。先不論2000年雪梨奧運時,蔡溫義的子弟兵同樣涉入禁藥風波,今天要我相信善於欺敵的蔡溫義與這次禁藥案沒有關係,真的很難。(聯合報2016/08/10:林子琦停賽  金牌教練蔡溫義:對不起國家

傷害之二:惡紫奪朱,鼓勵不擇手段

雖然所有的競賽,都是整體戰力加上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結果,不過,通常有個最核心的本質。

例如手寫時代的作文比賽。雖然字寫的好不好看會影響最後的評斷,但是大家都應該知道,作文比賽比的是文章內容,而不是比誰的字好看,更不是比誰事先猜到作文題目。

例如棒球比賽。因為我方打擊力發揮而取得的勝利,相較於因為對方失誤連連而取得的勝利,你喜歡哪一種?因為投手勇於和打者直球對決而取得的勝利,相較於以四壞球閃躲強打、以頻頻牽制破壞比賽節奏而取得的勝利,你喜歡哪一種?還是,只要贏了就好?

回到舉重。雖然聰明很重要、雖然教練很重要、雖然裝備很重要,但是舉重比賽的最核心,終究是比誰能舉的更重。如今許淑淨以超低成績取得金牌,雖然教練的「智取」、「欺敵」完全符合規定,但是值得驕傲嗎?有臉拿來說嘴嗎?

不過,蔡溫義對自己的行為卻十分得意,說得輕鬆寫意:「比賽只比實力就不有趣啦。」媒體隨後成篇累牘地給予肯定,等於肯定了目標與手段無須相稱,肯定「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也就是說,舉重所比的不是誰舉的重,而是比誰會欺敵。那麼,以下種種資源錯置、手段與目標錯亂的現況,也就非常合理、甚至值得鼓勵了:

做運動不是為了鍛鍊身心而是為了拿獎金。

彈鋼琴不是為了享受音樂而是為了多元入學。

買房子不是為了安身立命而是為了炒樓賺錢。

考試不是為了檢測學習成果而是追求高分。

老師不是傳道授業解惑,而是教你如何猜題如何鑽營如何用知識壓榨沒有知識的人。

學校的評鑑與軍隊的裝檢,不是為了提升教學或者提升戰力,而是看誰比較擅長紙上作業、巴結長官。

療傷之道:德智兼修

「德智兼修」是理想境界。有沒有「智」,一大半是天生的,不能強求。然而缺不缺「德」,則是每個人可以自己掌握的。蔡溫義的努力、聰明、力氣大,有目共睹不需多說。但是他的努力與聰明,是不是以值得效法的途徑來施展?有待商榷,需要明辨。

我認為,蔡溫義在舉重比賽中的種種言行,破壞了信任,扭曲了制度,帶來的傷害超過獎牌的價值,不僅不該讚美,還應該譴責。而這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是大家的事。因為我們默許、同意、甚至鼓勵,所以他才樂此不疲。

最後,我要提醒自己,雖然難免跟著本國運動員在國際賽事的勝敗同喜同悲,但是當運動成為競賽、並且被附加太多意義或名利誘惑,就已經脫韁了。就像澳門文化評論人李展鵬所說:「……奧運從開辦至今,就一直是個用以宣洩民族情感的政治場域。作為體育盛會的奧運,其實可能正正是對體育本身的最大扭曲。」

在奧運這個扭曲但吸引眾人目光的國際賽事裡,作為觀眾,要保有隨時醒過來的警惕。如果不能制止那些聰明的人用不光明的手段掌控世界,至少不要讓自己成為欺敵戰術下的受害者。

【編按】由於本篇迴響強烈,作者於8月19日給予進一步回應,歡迎讀者參考:

續〈惡紫奪朱〉──我們要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台灣?

瀏覽次數:341304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延伸閱讀

中文人。曾任中央廣播電台總台長、移民工文學獎召集人、一起夢想公益協會秘書長、「外婆橋計畫」發起人、電視節目「唱四方」製作人、中廣越來越幸福主持人、四方報總編輯、台灣立報副總編輯、行政院新住民事務協調會報委員。

現為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台灣」發起人、文化部東南亞事務諮詢委員。著有《外婆家有事:台灣人必修的東南亞學分》。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中文人。曾任中央廣播電台總台長、移民工文學獎召集人、一起夢想公益協會秘書長、「外婆橋計畫」發起人、電視節目「唱四方」製作人、中廣越來越幸福主持人、四方報總編輯、台灣立報副總編輯、行政院新住民事務協調會報委員。

現為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台灣」發起人、文化部東南亞事務諮詢委員。著有《外婆家有事:台灣人必修的東南亞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