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不可能的任務3》:一趟很有事的漫長雲霄飛車之旅(上)

在 2000 年高票房低評價的《不可能的任務2》(Mission: Impossible 2,簡稱《MI2》) 之後,湯姆克魯斯最好的選擇也許是收錢走人──將第二集視為最後的一次幸運,拿著大筆片酬遠走高飛,讓這個系列繼續回到觀眾「很好看卻沒人改編」的清單中,然後等待 10 年後再看看有沒有機會。但是克魯斯選擇再來一次,這可是他最寶貴──而且完全屬於自己──的電影系列。

 

起伏跌宕的《 不可能的任務3 》

而約略在 2002 年左右,湯姆再一次地著手籌備《不可能的任務》電影……2006 年 5 月,《 不可能的任務3 》(Mission: Impossible III,簡稱《MI3》)上映了。

湯姆克魯斯 《 不可能的任務3 》。

這將近 4 年的製作時間,似乎對於一部 2 小時的商業電影略嫌過長了,但事實是,這 4 年時光,是湯姆克魯斯人生中最慘烈的時期,同時也是系列作製作過程中最艱辛的一次。能拍出《MI3》這件事,堪比湯姆參與過的所有不可能任務都還要不可能,而這間接地造成了《MI3》的悲劇:

 

  1. 2002 年:不按常規的年輕人

《 不可能的任務3 》誕生之路十分漫長,圖為 : 大衛芬奇 。

大衛芬奇。

故事從意氣風發但一直都非常自我中心──事實上是臭屁──的大衛芬奇 (David Fincher) 講起,1997 年票房慘烈的《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 並沒有為他帶來打擊,因為稍後透過觀眾在 DVD 市場上對本片的熱烈回響、與熱情影評的再評價之後,大衛芬奇證明了他仍然是那個 2 年前拍出票房火爆之作《火線追緝令》的才氣導演。他充滿奇詭的敘事手法,讓喜歡嘗鮮的湯姆注意到他,於是邀請他加入了 2002 年《 不可能的任務3 》的製作。

《 鬥陣俱樂部 》: 艾德華諾頓 (左)、 大衛芬奇 (中) 與 布萊德彼特 (右)。

《 鬥陣俱樂部 》: 艾德華諾頓 (左)、 大衛芬奇 (中) 與 布萊德彼特 (右)。

哇喔,看看這精美的《不可能的任務》系列:第一集來自希區考克 (Alfred Hitchcock) 信徒、第二集來自東方槍戰大師、而第三集呢?這位喜歡偏差人格與逆轉結局、年紀還不到 40 歲的年輕導演要加入了,畫風即將為之一變。

事實證明,1992 年口碑票房雙爆死的《異形3》(Alien 3) 在芬奇心上插進了一把刀。他搞砸了──他認為不全是他的責任──某個偉大科幻系列的第三集,而如今他又要接手某個偉大動作系列的第三集,這種詛咒般的巧合會讓許多人卻步。

當年的《 異形3 》讓每個人都心碎。

《異形3》讓每個人都心碎。

當然,這不是什麼迷信,事實是大衛芬奇是個無庸置疑的控制狂,這位日後把所有大牌整出心靈陰影的魔王導演,其實無法習慣接手別人已訂下規則的系列作品,1992 年他想要在系列作中突破新局,最終卻沒有人買單,反而激怒了異形粉絲,連喜歡他作品的粉絲也不喜歡,這一切都不代表他在 2002 年的再一次嘗試就會成功。派拉蒙影業與克魯斯原本滿心欣喜能在 2004 年看到《MI3》上映,最終芬奇的離去讓他們的期待破滅──第一次破滅。

 

  1. 2003 年:小孩舉大刀

「曾經是」《 不可能的任務3 》導演的 : 喬卡納漢 。

喬卡納漢。

所以芬奇離開了,第一次挫敗沒有關係,第二位導演加入了,2003 年 5 月,喬卡納漢 (Joe Carnahan) 加入了,2002 年卡納漢的上一部電影《緝毒特警》(Narc) 正是克魯斯 / 華格納製片公司 (Cruise/Wagner Productions) 製作的,克魯斯喜歡卡納漢電影裡那些直言不諱的黑色寫實手法──這點卡納漢至今都沒有變過──因此,卡納漢登堂入室成為了《MI3》的導演。卡納漢真的只差一點點就要成為這個系列作的功臣之一,他的計畫是讓伊森韓特挑戰現實的重大犯罪案件,這很新穎,考慮到前兩集都發生在過去 (後冷戰時代的第一集) 或是虛擬的時空 (脫離現實的第二集),讓伊森韓特重新回到 2000 年代的當下美國,也許是不錯的想法。

卡納漢的目標是奧克拉荷馬爆炸案。

曾作為《 不可能的任務3 》劇情參考的重大案件 : 奧克拉荷馬案 。

奧克拉荷馬的聯邦大樓,宛如被惡魔咬了一口。

這個慘絕人寰的聯邦慘案,造成 168 人死亡 850 人受傷,是 911 事件之前美國本土史上最大的恐怖主義攻擊事件。1995 年,一位前退役軍人提摩西麥克維 (Timothy McVeigh) 開著載著定時炸彈的卡車,停在奧克拉荷馬的聯邦大樓外,而炸彈在早上 9 點爆炸──許多小朋友已經在大樓內的托育園裡上課,許多死者正是這些絲毫不知道發生什麼事的孩子們。

美國本土的在地恐怖主義份子攻擊事件,需要伊森韓特這位神勇特務來掃蕩罪惡,麥克維將由笑面虎肯尼斯布萊納 (Kenneth Branagh) 飾演。而伊森的隊員包含了舊愛新歡:1999 年用拳腳打出名氣的凱莉安摩絲 (Carrie-Anne Moss)、剛剛因為《愛情不用翻譯》(Lost in Translation) 而走紅的 19 歲青春少女史嘉蕾喬韓森 (Scarlett Johansson)、在第二集變成病毒魔女的女主角奈雅 (由譚蒂紐頓飾演) 也在回歸計畫之內──但最終紐頓拒絕了這次機會。

當年剛因《 愛情不用翻譯 》而走紅的 19 歲 史嘉蕾喬韓森 。

19 歲的青春少女黑寡婦。

這看起來是一個完美的計畫,卡納漢奮鬥了 15 個月,但是他最終在 2004 年 7 月,離開這部差點就要成行的電影。原因很簡單,一直都在拍攝小規模寫實電影的卡納漢,突然收到了一項預算高達 1 億 5 千萬美金的巨大計畫──包含多個海外城市取景的拍攝行程。小孩第一次拿大刀,可想而知他的適應不良有多嚴重,但他仍然努力了 15 個月──這點肯定喬卡納漢的毅力。最終他忍痛向湯姆克魯斯告訴他的辭職決定。

而這件事也對他產生了心靈傷害。他是真的想要拍一部《不可能的任務》,他也認真做了功課,但最終在片商與監製都信任他的狀況下,他發現自己的實力還不夠統籌一部高預算的商業大片,這個內心的自省擊潰了他的信心。

卡納漢 (右) 與 天龍特攻隊 合影。

卡納漢 (右) 與天龍特攻隊。

我他媽的對《天龍特攻隊》一點興趣都沒有。

6 年後,2010 年卡納漢執導了熱鬧有趣的《天龍特攻隊》(The A-Team)──原諒他的粗話,你可以追蹤他的推特,他平常就這樣講話──但這背後其實是一次對自己的挑戰,而無關他對這個經典影集有沒有愛,

我就是要再一次挑戰,那個我沒在《MI3》跨過的門檻:我到底有沒有執導一部他媽的大製作動作電影的才華。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