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最熱

繼續缺電?說好這兩年新增近300支離岸風機發電,為何掛零?

台積電也在等的台灣離岸風電,原預定今年併網相當於5座中火機組的容量,卻至今都沒完成。究竟離岸風電面臨哪些挑戰?又需要哪些對策,才能解決此刻台灣電力不足、能源轉型陷入空轉的問題?

離岸風電-再生能源-綠電-能源轉型-台積電-沃旭能源-零碳-RE100 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其他

今年夏天的彰化外海很熱鬧。台電一期風場21支風機6月中已矗立海上,拚8月底併網為台灣供電;沃旭能源的大彰化東南與西南風場正在裝設水下基樁,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的彰芳西島風場,也預計在6月底開始進行水下基樁工程。

「到時會看到海上巨塔川流不息,」伯威海事工程董事蔡佳翰,是老字號港灣營造公司樺棋營造的二代,他口中的「巨塔」,是彰芳西島風場要用的管架式風機水下基礎,有30層樓高、超過1000公噸重。

2016年在德國漢堡,離岸風電管架式水下基礎就讓他印象深刻。

「頭抬到脖子都痠了還看不到頂,比哥吉拉還大!」蔡佳翰當時心裡想的是,「這真的會在台灣發生嗎?」沒想到如今他的團隊,能成為打造離岸風場的一份子,感到無比驕傲。

起跑第5年,容量不斷上調

伯威海事是台荷合資公司。蔡佳翰說,荷蘭百年海事公司波斯卡利斯(Boskalis)的打樁船,從歐洲開到新加坡進行補給後,正在往台灣的途中,預計6月下旬抵達台灣,屆時將肩負至台北港將水下基礎運輸至彰濱外海施工的重任,一次可以載3套水下基礎。

廣告

整個夏天,這艘長216米的平台船,相當於2座足球場長,猶如3座移動式海上巨塔,每趟要航行20小時來回在八里與彰化之間載運水下基礎,離岸風電的興建,須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物力。

但離岸風電走到第5年,政府釋出的開發容量不斷上調。第三階段「區塊開發」,將原本2026~2035年預計釋出10GW的容量目標,一口氣提升到15GW。

最新目標,是預計2025年要累計5.7GW裝置容量。

進度停在2年前,達成率7.5%

然而,進度並非盡如人意。去年與今年規劃要完成291支離岸風機加入發電行列,能為台灣帶來近3GW裝置容量,相當於5座中火燃煤機組,完成數卻仍掛零。

至今已順利併網的離岸風電,只有2019年完工的22支(苗栗128MW海洋風場)。進度停在2年前的達成率7.5%,處於嚴重落後的狀態。

廣告

儘管去年進度落後,但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受訪時強調,這主要是疫情因素攪局,延宕只是一時,他對達成目標仍很有信心。

根據政府目標,明年也就是2022年底前,總共會有2.6GW容量的離岸風電併網,這就佔了2025目標5.7GW將近一半,另一半則預計在2024與2025完成併網。

「從設備生產到施工測試,原本是一段一段緊接著的工作,現在是希望同時進行,加快腳步,」他說。

如此緊迫,因為這牽涉到自主能源供給。曾文生說,如果5.7GW的離岸風電能在2025年順利併網,預期每年發電量215億度。光是離岸風電的綠電,就可佔台電每年總購電超過9%。

還有產業需求孔急。去年夏天,台積電宣布與沃旭能源簽訂20年購售電合約。「提早一天發電,台積電就可以提早一天買到綠電,」曾文生強調,零碳已經是全球趨勢,這對台灣半導體產業也是重要的里程碑。

廣告

《天下》採訪多位開發商代表與業內人士,歸納出離岸風電目前遭遇3大挑戰。

挑戰1:新冠疫情攪局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台灣從去年3月就嚴格管制入出境,但施工團隊有許多外籍人員,入出境、上下船都要特別申請核准。

沃旭能源台灣總經理汪欣潔就說,尤其當進入第3級警戒,國外施工團隊沒有居留證,就會無法下船,無法定期做船員更替。

一位歐洲海事工程公司台籍主管透露,船員換班要事先向疾管局專案申請,但不知道幾天會核准,曾經等待10多天。「很難幫同事訂旅館,每次只敢訂3天,到週末只好換地方住,行程難以規劃。」

德國漢堡碼頭邊,安置於船上的水下基礎。(伯威海事蔡佳翰提供)

外國公司頭疼,台灣團隊也不例外。負責台電離岸示範風場一期的台電營建處處長張劉國,在台電服務42年,參與過協和、通霄、中火、大林等電廠建置,但離岸風場對他還是頭一遭。

廣告

他說,離岸風電的工作人員國籍眾多,超過九成為外籍,許多制度都要跟能源局、疾管局反覆討論,很花時間。

也因為如此,台電一期原本預計去年底併網,因疫情因素,工作船無法如期於去年3月抵達台灣,延誤了3至5個月,造成去年只裝好2支風機,延誤到今年才能完工。

然而,張劉國強調6月底前,將把21座風機都安裝完成,預計7月底併聯,110MW的風場目標8月開始接受調度。如果一切順利,將會是台灣第二座具規模的離岸風場。

挑戰2:供應商延遲交貨

關鍵零組件本土化是政策目標。中鋼旗下的興達海基,就接下沃旭能源管架式水下基礎訂單。

然而,原本預計去年此時要交出第一座,生產進度卻不理想,延宕至今年第3季交貨。經濟部去年底證實,興達原訂56座水下基礎訂單已被減至18座。

廣告

汪欣潔強調,離岸風電大型重件要在海上屹立不搖25年,必須穩扎穩打。台灣第一次做,企業有學習曲線,花時間在所難免。

沃旭能源成立供應商輔導基金,協助在地供應商進行人員專業訓練,例如幫助台南廣泰金屬精進焊接技術。

然而,一位風電顧問指出,許多人對手上握有CIP 61座、台電二期31座管架式水下基礎的世紀鋼寄予厚望,但技術仍是一大門檻,能否如期完成,還有挑戰。

海事工程在地化,則是傳出好消息。

哥本哈根風能開發董事總經理許乃文指出,CIP彰芳西島與中能風場預計2024年才要併網,國產化要求多達27項。而在海事工程方面,從今年開始,亦即比原本進度提前2年,將工程委託給台灣公司伯威海事。

「如果可以施工順利、準時交付,就能夠破除大家唱衰離岸風電國產化的許多言論,」她說。

她指出彰芳西島風場第一期100MW,今年5月已開始海上施工,預計明年6月前裝完10支。後面還有500MW容量等著。

挑戰3:部份風場施工進度不如預期

許多業內人士指出,台灣海峽每年適合施工的期間比歐洲短,海象也極具挑戰性。然而,海事工程船與專業人員費用都極為昂貴,任何施工環節延誤,損失是天文數字。

以達德的雲林允能風場為例,原訂進度是去年要蓋好40座風機,儘管全部硬體包括風機、單樁等都已到位預備著,但去年夏天遭遇漁民抗爭,再加上負責水下基礎安裝的東南亞公司進度延遲,甚至有數十艘歐洲調來的工作船與300多人施工團隊,在雲林枯等近1年,目前只裝好4支風機。

沃旭能源完成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海上變電站水下基礎安裝, 是首座矗立在台灣海峽的鋼構工程。(沃旭能源提供)

為了風場興建不中斷,開發商引進金主救火。

相關延誤導致風場專案公司成本暴增34%,更有消息指出資金缺口高達200億台幣。6月初,經濟部有條件同意釋股,引進法國投資者、全球第四大油氣公司道達爾能源集團(Total)。

「風場能順利蓋完最重要,」曾文生強調,允能風場的確延誤進度,資金出現缺口,然而審查委員都同意確保風場能繼續蓋下去最重要,達德也並未在此交易中獲利,因而同意此案。

儘管面對諸多逆風,仍得繼續往前走。《天下》從採訪中整理出以下3大對策:

對策1:加速橫向溝通,解決問題

疫情確實改變了世界,但須盡速調整出新常態。

許多風電開發商擔心,目前外籍施工團隊行動已經受限,萬一疫情升級,進度恐嚴重停擺。

汪欣潔就建議,許多歐洲國家已大規模打疫苗,希望能將離岸風場施工視為「關鍵基礎建設」,並考慮認可歐盟「疫苗護照」,讓施工不致受太大影響。

資深離岸風電海事工程顧問雅瑟(Kim Asher)則認為,政府不應只與開發商溝通,也要聽到實際進行工程包商的聲音。

「政府應該讓開發商、統包商、真正在前線的人可以彼此對話,才能共同解決問題,」她建議。

曾文生坦承,疫情之下,跨機關溝通的確是一大挑戰,尤其離岸風電有許多外籍人員,對指揮中心管理調度挑戰很大。

不過能源局都已積極協助,經濟部有2個次長已經跳下來幫忙協調,建立模式之後,後續有望加速溝通速度。

對策2:中央與地方應協助在地溝通

張劉國指出,台電一期風場能順利進行,很大原因是跟在地漁民溝通互動順暢,獲得支持。相較之下,不是所有風場的在地溝通都能如此幸運,這有賴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合作與協助,才能順利推展。

彰化外海的台電一期示範風場,日前已完成21支風機的安裝,預計8月底加入供電行列。(台電提供)

許多風電開發商都指出,經濟部與能源局的確用心幫助產業,但在某些地方政府的溝通,業者往往自己碰得滿頭包。例如達德能源在允能風場,就遭遇雲林漁民抗爭衝突的挑戰,影響進度長達數個月。

對策3:投資人才與軟體,獨當一面

台灣投入離岸風電,其實是從零開始。雅瑟強調,沒有人一開始就能靠一己之力把風場蓋起來,一定要靠國際團隊通力合作。假以時日,台灣才有可能建立自己的能力。

伯威海事的蔡佳翰,也這樣相信著。

在跟歐洲公司合作的過程,蔡佳翰發現業者會跟學校合作培養實習生。

如今,他跟波斯卡利斯合作也堅持建立實習生制度,去年就把高科大與海洋大學的學生送到荷蘭去受訓9個月,等他們夏天回來後,期待可以獨當一面,未來還有機會進攻國際市場。

「這對學生、企業和學校都好,未來即使外國公司離開,還能幫台灣留下一些真正的實力,」他說。

其實,台灣的經驗已受到日本、韓國風電業者的重視。

「有一家日本公司忽然來找我,想要我分享離岸風場跟漁民溝通的經驗,」代理風電設備的喬集偉思特公司總經理黃宏基說,台灣已跑了5年,經驗在亞洲堪稱豐富。

「台灣要衝到5.7GW,是很陡峭的學習曲線,」蔡佳翰直言,現在能夠做的,就是幫台灣在地供應商提升實力,應該站在解決問題的角度上,幫助離岸風電往前走。

儘管一開始可能有些延誤,若能排除困難,急起直追並非不可能。(責任編輯:王儷華)

相關熱門主題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找回專注多工狀態 喝口原萃 休息一下 陳佳茹篇
最新訊息
訂閱天下,看懂AI帝國爭霸戰
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