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調漲基本薪資,失業率上升?十年資料這麼說

【圖解】調漲基本薪資,失業率上升?十年資料這麼說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許多經濟與社會的議題,總是存在著複雜的關係,單一因子會造成單一結果的推論,有時候會過於簡化整體的變化。基本薪資調漲真的會影響失業率嗎?讓我們用實際的資料比較看看。

8月18日勞動部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最終協商基本工資月薪從新台幣2萬1009元,調漲至2萬2000元,漲幅約4.7%;時薪從每小時133元,調漲為140元,漲幅約5.3%。

基本工資調漲至22K,勞方可接受、資方不滿走人

台灣在2007年之前,曾有十年的時間,基本薪資不曾調漲過。在2007年時,基本薪資從1萬5840元,調漲到1萬7280元,之後幾年陸續都有調漲,直到現在的2萬2000元。

基本薪資變化

而每當基本薪資的調漲前後,常會有人提出調漲基本工資,可能導致失業率增加的觀點,且對低薪族群,或年輕族群失業率的影響更大。這個議題,在美國前任總統歐巴馬任期內,倫敦政經學院也曾經為文討論過,這類廣為人知卻少經驗證的認知,到底為真或假?

台灣過去十年間已經調漲過七次基本薪資,這幾次的調漲,是否真的導致失業率上升呢?或許我們可藉由過去的失業率資料變化,跟基本薪資調漲的時間比較,做初步的驗證。

失業率變化

上圖是2007年到2017年之間,台灣每個月的失業率變化狀況。從全國失業率的整體趨勢來看,這十年間,失業率最嚴重的時期是在2008下半年到2010年之間,最高曾超過6%以上,這可能是美國次貸風暴所引發的金融海嘯所導致;而其他時期的失業率則大多維持在4%上下。

25-29歲族群的失業率趨勢,大致跟全國失業率一樣,只是相對較高。失業率最嚴重的時期也是在2008年到2010年之間,最高曾超過8%;而其他時期,則大約維持在6%上下。

更年輕一點的20-24歲族群失業率,則變動幅度較大。在2008-2010年之間,也是失業率最高的時期,曾經超過16%,其他時期則在11%-14%之間變動。

基本薪資與失業率

再從這幾年間的基本薪資調漲時間來看,每次調漲的月份之後,全國與25-29歲族群的失業率,看不出固定的趨勢,有時調漲後的失業率會上升,有時則是下降。

若只比較20-24歲族群的失業率,也是看不出固定的趨勢,有時上升,有時下降,只是上升跟下降的變化幅度,比全國與25-29歲族群的失業率要大。

所以,若從過去十年的失業率與基本薪資調漲的變化來看,調整基本工資,不一定會造成失業率的上升。同時期可能存在其他因素,會影響失業率的變化。

其實這類經濟與社會課題,各項事物之間的關係,鮮少是單一因子只導致單一結果的狀況,大多是複雜且有著多重的影響。而目前的研究,對於基本薪資與失業率兩者間的關係,也尚未有最後的定論。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