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高薪厚職成母職顧問 心理治療師藍穎嘉:「媽媽們,you are not alone」

更新時間:16:35 2023-09-21
發佈時間:16:35 2023-09-21

曾經處於高壓職場,跑道一轉,成為助人抒壓的專家,只因作為母親,藍穎嘉(Janice)身同感受,希望幫到更多同路人。「做媽媽很難,即便是我讀了很多相關專業課程,仍然有這種感覺。」愈是切身體會,愈能易地而處,打從心底的明瞭,使Janice不止是一位心理治療師,更是一位母職顧問。

給予同路人支持與建議

甚麼是母職顧問?簡言之,就是照顧媽媽的各種情緒、情感甚至現實中的需要。當世界對「母親」一角的定義太牢固,硬是愛用「甜蜜的負荷」來包裝媽媽的辛勞,說媽媽偉大,其實可以是一種束縛,使她們變得渺小,把「自己」藏得很深、很深……「許多人談及媽媽情緒,不離產後抑鬱,但其實媽媽所需要被關顧的狀況很多,我希望我的專業可以幫到不止是產後抑鬱,而是有各種需要的媽媽。」Janice說。所以她比一般心理治療師的服務範圍專門,務求更全面地支援媽媽。不過坊間圍爐取暖群組很多,加上許多媽媽抱着「沒有這麼大件事吧?我才不用看心理治療師!」的心態,她作為母職顧問的角色可以怎樣發揮?「我認為那些媽媽group與我的工作沒有衝突,能夠有同路人支持、傾訴,其實是好事,不過始終每個小朋友都是獨一無二,別人給予的建議,未必可以套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而且建議太多,聽取哪些都是問題所在;再者,不少媽媽會覺得自己的問題雞毛蒜皮,又可能因為擔心群組中的人用甚麼眼光看待自己,致使她們未必夠膽提出自己的疑問,這時候,我的身份便大派用場。」

藍穎嘉(Janice) 心理治療師暨 SHE & CO.創辦人(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藍穎嘉(Janice) 心理治療師暨 SHE & CO.創辦人(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Janice有的不但是專業,她創立的SHE & CO.「母職顧問」服務,可以提供一個完全隱私及沒有批判的環境,讓媽媽盡訴心中情,同時有一個清晰的方向。開業年資雖短,但有一個案尤其深刻。那是一位育有兩名孩子的媽媽,分別是三歲及一歲半,她在Anger Management(憤怒管理)上遇到問題,更不時有傷害孩子的念頭(但沒有做到),因此尋求Janice協助。「試問如此羞愧的問題,你會在群組內坦蕩蕩承認嗎?」Janice在幫助媽媽應付相關類型的問題時,未必會以onion peeling(剝洋葱)形式,追溯對方太早期如兒時經歷如何影響今天的自己,而是提出即時的處理方法去學習冷靜技巧,如留意到引發憤怒的警告訊號,便暫時抽離當下,給予時間梳理想法和感受,以及學習呼吸技巧控制憤怒等。

把子女放在第一位是人之常情,但Janice認為媽媽們對自己的照料也不容落後太多。(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把子女放在第一位是人之常情,但Janice認為媽媽們對自己的照料也不容落後太多。(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懂得覺察與關顧自己是首要


不論是大人或小朋友,覺察自己的情緒很重要,許多媽媽不愛假手於人,認為「媽媽就是會累」、「做媽媽就要頂落去」,但其實不然,媽媽都需要人幫。就這一點她深明所以,當了媽媽後,她發覺這份天職不易,特別是女兒脾氣大,試過對着一歲多的女兒拍枱咆哮,然後被愧疚纏擾,久久不散。「正因為我的專業,我很快便覺察自己的負面想法,即時提醒這些想法並不理性,需要時便找先生幫忙處理。」做媽媽有很多mom guilt,有時候為了工作,無暇陪女兒玩,Janice也會不其然墮入自責深淵。「這是一種無止境的心理拉扯,因為我們永遠覺得自己做得不夠、不好,但當我們洞悉現實沒有想像中嚴重,而且自己是一個心、有愛的媽媽,便不再糾結。」

即便是母職顧問,與大量專業育兒知識為伍,然而實戰帶女兒,對於Janice來說也不容易。(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即便是母職顧問,與大量專業育兒知識為伍,然而實戰帶女兒,對於Janice來說也不容易。(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當媽媽有好的身心,在育兒路上會顯得豁然開朗,因此self-care很重要,哪怕只是花一小時美甲、呷口咖啡,給自己放鬆的機會,同時不忘深層次的自我照顧,都有助減少關係繃緊的時候。孩子是一面鏡,父母的情緒為他們帶來深遠影響,當我們無法料理自身需要,又如何照料他們?「女兒讓我看到自己的醜陋,她的脾氣大,總覺得是源於我,陀着她時我總是心急暴躁,所以現在我時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個good example。」大家正經歷的,Janice也天天親歷其中,因此她將加大力度,希望可以傾聽更多媽媽,計畫於年底帶來「She & Co. Motherhood」平台,由專家引領,讓每一個媽媽的問題都被聽見,任誰都不再是孤身作戰。

工作很忙,Janice心裏經常會對於無法陪伴女兒感到內疚, 但只要細心想,這不等於自己不是好媽媽,因為自己和女兒每天都有具質量的相處時光。(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工作很忙,Janice心裏經常會對於無法陪伴女兒感到內疚, 但只要細心想,這不等於自己不是好媽媽,因為自己和女兒每天都有具質量的相處時光。(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文:胡亦桐

圖: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關係比成績重要 SEN學童慈善基金創辦人Minnie: 「別聚焦落後,傾聽孩子難處」

相關文章︳三孩之母逆齡追夢 陳嘉莉:做人最重要有Self Motivation 3招培養孩子理財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