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美」夢,彭詩晴

相隔一年,被中國球迷取了「庫里(Curry)」外號的彭詩晴,不只從新疆轉戰上海,結束賽季後更踏出「美」夢第一步,和WNBA球隊有了接觸機會。

挑戰WNBA,這是彭詩晴旅外後就有的念頭,去年季後她已透露如此想法,今年更付諸實現,儘管她只到西雅圖短短2週,但已是踏出全新的一步。

她是透過上海隊洋將Breanna Stewar牽線,今年4月飛往美西,和西雅圖風暴隊;在此之前,她已經到鹽湖城2週,和中華隊隊友黃品蓁相伴,接受中華女籃教練Albert Wagner的昔日楊百翰大學門生Paul
Peterson的一對一訓練,之後再轉往北京自主訓練。

西雅圖的兩週,是投入中華女籃集訓前的最後一站,可惜有些「美」中不足。

「我本來是要參加WNBA季前訓練營,但風暴隊教練都不知道,要在球隊名單裡的才能一起練。」彭詩晴透露,礙於規定,自己無法完整參與訓練營,但還是有和風暴隊一同進行些團隊練習,在2打2、3打3練習中挑戰身材好一截的美國球員。

不管是猶他州接受專業個人化訓練,或是到西雅圖和風暴隊行動,都是彭詩晴的第一次,她務實說:「球隊有說,不是透過這次訓練,就能去打WNBA,我自己也知道,不過至少有被看到。」

今年11月將滿27歲的彭詩晴認為,自己的球員生涯還沒達到巔峰,今年休季踏出新的一步,是種突破,也讓她更有信心,和WNBA的距離漸漸縮小。

 

165公分上下的她坦言,若要比身體素質,美國球員有高度、有厚度,瞬間爆發力不是開玩笑,但自己也有其他選手沒有的優勢,「風暴隊教練也有說,喜歡我的打法,我覺得是可以試試看。」

走了這一趟,WNBA帶給她的衝擊不只是球員本身的自律和能力,整體環境、球隊規模,都屬女籃界一等一。

彭詩晴說,WNBA球隊分工明確,風暴隊光教練團就至少5人,另有防護員、管理等其他隊職員,「球員到球場,要做的就真的是練球而已,休息室什麼東西都有人幫你準備好。」

眼界漸開,今年投入中華女籃的彭詩晴,已經不是8年前廣州亞運的小學妹,當時的她還是球隊的最年輕成員,如今已成現在中華隊最「幼齒」的彭曉彤學習目標。

同是後衛的彭曉彤,過去只在電視看過彭詩晴身手,有機會成為隊友,她直喊幸運,「詩晴姊的身手,國內應該找不到其他人,而且她一直去移訓,一直在進化。」

北京和西雅圖的移訓機會,是彭詩晴出外闖蕩累積的人脈。

娃娃臉依舊的她認為,旅外這4年,進步最多是穩定性,「希望把穩定性帶給這支中華隊。」

 

值得期待的是,她和「籃球精靈」文祺相隔8年再度合體,中華隊「AI」和「籃球精靈」組成的夢幻後場,或許能讓瓊斯盃再現包喜樂初次亮相的滿場熱潮。

投入中華隊集訓的彭詩晴,現在不只為亞運準備,也正為「美」夢鋪路,「Wagner教練有時會讓我練1號,如果要朝WNBA挑戰,這很有幫助。」

 

看了這篇的人也看了這些...

本季最終章!?騎士球迷都該好好享受的總決賽第四戰

期待中的阿美戰士。楊又中

直到那一天來臨前-鈴木一朗

綠色猛牛的內線挑戰。吳忠宏&黃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