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經濟分析

貿易戰再檢驗– 台灣12月外銷訂單衰退10%

今日新聞與社論分別印證過去兩項看法:

1.我應該是相當早(2007年)就提出依據「要素平價理論」,台灣在外銷市場與中國高度重疊的前提下,台灣人平均薪資不僅成長率要大幅下修,甚至可能出現衰退之預測。 (參見:「開放大陸勞工來台會降低台灣人薪資水平?」 )

經濟日報:「實質薪資倒退17年 警訊浮現



quote:”台灣陷入低薪的困境,其實早已印證了國際經濟的「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FPE),也就是透過生產要素的移動或商品交易,最終都會使所有地區的生產要素價格趨近相等的道理,尤其台灣屬於小型開放型經濟體系,在國際化的趨勢下更難以倖免。”

12年後我們回顧,經濟學掌握正確關鍵侷限條件下的科學預測力果然驚人。

毋傭多言的是,該社論中批評的「一例一休」政策,小弟也於2017年1月撰文批評並提出預測(https://tinyurl.com/yadzh63u ),其中因為政府部分放寬執法力道,以及川普上台後成功的減稅與法規放寬政策所帶來的榮景,部分抵消了錯誤勞動法規的成本。

但幾項預測依然部分成真:邊際勞工失業率必定上升、邊際企業倒閉率必定上升、許多企業會選擇假日不提供服務甚或營運日期減少、平均年終獎金將下降、全面性物價上漲

隨後的中美貿易戰提高全球整體交易費用,必然在消費與投資面都有負面影響,這也帶到下一點。

2. 2018年以來我用多篇文章反覆闡釋:中美貿易戰雙方皆輸,而提高的交易費用更是不利。那些聲稱美國可以輕易贏取貿易戰的言論,不是經濟學不及格的愚蠢觀點,就是別有用心的帶風向。

這點只要稍具正確經濟感受與經濟邏輯者均能指出其錯誤。

我更指出:傳說中的轉單榮景不存在(少部分轉單存在,但大規模轉單不可能);台商回台建廠也是一樣,少數個案存在,大規模回頭建廠不可能(https://tinyurl.com/y9fawoyx )。


果然新聞「寒冬來了 外銷訂單大衰退 」:

經濟部昨(21)日公布去(2018)年12月外銷訂單金額為433.8億美元,年減10.5%,跌幅超出市場預期,顯示美中貿易衝突,已造成全球需求下滑,我接單寒冬來臨

經濟部更預期今年1月接單續減11.8%至14.1%,今年第1季接單跌幅都會很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七大貨品接單成長率全面翻黑。

機械接單年減22.5%,而向來為我接單主力的資通訊產品接單年減13%,兩項產品接單跌幅幾乎等於金融海嘯期間。…

…原本不在課稅清單中的資通訊及電子產品,去年12月接單紛紛轉呈負成長,其中資通訊產品接單為近十年來最大跌幅…”



結論:

A. 掌握正確經濟學邏輯,不需要扮高深,只要最基礎的價格理論夠堅實,佐以對真實世界侷限條件的理解夠客觀深入,預測大方向成功率是可以相當高的。但也正因為價格理論易懂難精,所以我們會看到一堆偽專家往錯誤百出、處處矛盾的總體經濟學理論方向走,把玩各種數學公式、統計數字卻連一次正確預測都做不到。

B. 我在「經濟水晶球 」與「Alchian-Allen定律」中預測:


「中國方面將會因小鬧的貿易戰而被迫生產產品往高素質方向走,也就是說中國生產高端化、高品質化會是接下來必然出現的結果,某方面來說「中國製造2025」會以此形式達標。

10~20年內,「中國製造」將成為高品質代名詞。

若美國還佐以緊縮的移民政策,將更有利於中國製造加速升級。」

目前看來走勢均符合預期。

有鑑於我在2007年就預測未來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台灣實質薪資成長將大幅受限,並於12年後證明眼光無誤。中國製造品質將大幅躍升這點我們也慢慢等待吧。

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