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黃日曆】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2020-09-24 廣東中醫藥

原文: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黃帝內經•寶命全形論篇》

解讀:人生活在天地這個自然環境之間,時刻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我們藉助天地之氣而生,順應春夏秋冬四時的自然規律而成長。這提示我們要遵守自然規律,順應自然規律,不能盲目的去違背自然規律,順勢而生,應時而養,這樣我們人體才會健康長壽。

【來源:南方+】

相關焦點

  • 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
    人與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也。《內經》曰: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與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六合即四方上下。九州即古代中國疆域所化分的冀、兗、青、徐、楊、荊、豫、梁、雍九州,外布九州而內與人九竅(七竅加前後二陰)相應。
  • 天地四時一杯茶
    自今日起,氣溫降低,露水開始凝結成霜。氣候開始從涼爽走向寒冷了。寒露有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變之為蛤,此飛物化為潛物也。」自今日起,晝短夜長,秋高氣爽,菊黃蟹肥。《禮記》有云:「季秋之月,菊有黃華。」菊花開始盛放,吃蟹賞菊,登高望遠,正是一年秋好時。
  • 黃帝內經之氣——人以天地生,五運行大論
    而「氣」這一概念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現,但那時的氣」指的是雲霧之氣,是實實在在的東西。而在《國語》當中,也就是西漢末年,「氣」已經開始提升為一個哲學概念,這時的「氣」主要指陰陽之氣。「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指的是人和萬物一樣,都是天地之氣合乎規律的產物。人的生理與四季的運動規律相適應,都離不開氣。
  • 五行之土主四時,一年四時之中,總有個時間最能體現天地根本之氣
    五行學說將四時陰陽合和之氣的天地陰陽合和本根之氣稱之為土氣。五行土氣思想所稟賦的既不單獨是法「天」的獨陽觀,也不是法「地」的孤陰觀,而是同時法「天地」象的陰陽合和觀。 土居中央不主一時,但一年四時之中,總會有個時間最能體現這種天地本根之氣的功能屬性。同時五行學說基於各種理論表述要求,現實上也需要在四時之中給土氣安排一個比較合理的特定時象位置。
  • 【岐黃日曆】陰陽者,天地之道也
    原文: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黃帝內經》解讀:陰陽是天地自然規律,宇宙萬物由陰陽相互作用而來,因此說「陰陽者,變化之父母」。我們的生活作息要符合天地陰陽變化規律,該活動的時候活動,該安靜的時候安靜,只有動靜有機結合,保持能量守中而平衡,始可保持身體康健。
  • 黃帝內經:人稟天地之氣生
    人稟天地之氣以生,所以人身之氣,實為天地之化氣。地氣上為雲,則是陽氣上升的過程;天氣下為雨,則是陽氣上升,陰陽相交的結果。中藥之中,黃芪和知母的配伍,就是為了實現天地之氣的交感。黃芪溫升補氣,知母寒潤滋陰。
  • 天地之氣,合而為一,分為陰陽,判為四時,列為五行
    按先秦兩漢文獻及義理邏輯分析五行,實際上是生化自然界四時氣候生命萬象的五種時空態的天地陰陽合和之氣。《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天地「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孤陰不生,獨陽不長,自然界四時氣候生命萬象只能是天地陰陽之氣交合制化過程中的產物,所以《道德經》四十二章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陽而抱陰,衝氣以為和」。「一」者,元氣之謂;「二」者,陰陽二氣之謂;「三」者,陰陽合和之氣。陰陽合和,萬物才能生成,故謂之「三生萬物」。
  • 好句分享:「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
    【出處】《莊子·知北遊》【大意】天地具有偉大的美卻不需要言語來宣揚,四時運行具有明顯的規律不需要再去討論,萬物的變化具有現成的規定不需要議論。【解讀】《莊子》一書反映了莊子的哲學思想與人生觀。是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莊周的畢生精華之作。《知北遊》是《莊子·外篇》中的最後一篇,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篇。莊子提倡」與道為一,無為而治「即道是世界的本原,是大地萬物的本根,道沒有具體的規定性,亦無差別對立;在政治上我們要主張不幹涉主義、提高個人素質修養,政府實行無為而治。
  • 好句分享:「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
    【出處】《莊子·知北遊》【大意】天地具有偉大的美卻不需要言語來宣揚,四時運行具有明顯的規律不需要再去討論,萬物的變化具有現成的規定不需要議論。是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莊周的畢生精華之作。《知北遊》是《莊子·外篇》中的最後一篇,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篇。莊子提倡」與道為一,無為而治「即道是世界的本原,是大地萬物的本根,道沒有具體的規定性,亦無差別對立;在政治上我們要主張不幹涉主義、提高個人素質修養,政府實行無為而治。
  • 楚留香岐黃之術提升什麼效果 楚留香岐黃之術進階屬性介紹
    在楚留香遊戲中我們可以學習秘笈來提高我們的各種屬性,各種秘笈所提升的效果都是有差別的,那麼岐黃之術主要是提升什麼的呢,小編帶你詳細的去了解一下!  楚留香岐黃之術詳解  岐黃之術  滿階受到的治療效果+12%,副本打架通用,屬於被動技能,受到的治療效果+2%。
  • 日本:氣生植物成新年花卉市場新寵
    為了迎接新年,日本人需要購買花卉布置自己的家。而今年,位於東京都中央地區的大田花卉批發市場,中介「大森花卉」提議用氣生植物迎接新年,目的是擴大消費市場。雨果網從《日本農業新聞》25日的報導中了解到,氣生植物因其樸素和易管理受到廣大
  • 系列之昊峰集團岐黃藥業:秉承岐黃之術,造福人類健康!
    【迎新春·走基層】系列之昊峰集團岐黃藥業: 秉承岐黃之術,造福人類健康! 甘肅天水岐黃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始建於1958年,改制前為甘肅省天水製藥廠。
  • 針灸必背歌賦之刺法啟玄歌
    【題解】刺法啟玄歌為六言體歌賦,選自《針灸聚英》,歌中綱領性地提出掌握十二經脈、陰陽、氣血、五行、十幹、八節、榮衛、開闔、呼吸補瀉等方面知識的重要性,尤其強調要緊密結合《內經》等醫學典籍,刻苦精研刺法,只有通過反覆實踐,方能精益求精。
  • 人為小天地,其身體為天人合一,故人由道生,即陰陽生化而成人類
    太上道祖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為萬物之一,故人乃由道而生,即陰陽生化而成人類,原始人類之發生,乃人受天之日月星辰所發射之電靈能,射達地面,侵入地下,和地下之水火風所發生之電靈能,結合生化培養方造成人,稱為先天人,其身體為天人合一體,(今日之集中精神訓練、禪坐、神視、神遊,即為人身電波與天上、地下電波相合,乃謂由後天返先天。)
  • 天地有大美,四時有明法自然生態之美陶冶人格
    在我國古代知識分子看來,自然萬物的主要特徵是自在與自由的結合與統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莊子的《逍遙遊》告訴我們,理想人格是人們在自然萬物的閒適悠然中薰陶和實現的。文明社會的一個重要缺憾與不足,就是人類與自然萬物的脫節分離,人類以揮霍自然生態為代價,逐步遁入世俗歧路,成為內在精神的僕役和外在禮法的奴婢。
  • 逐字逐句詳解《黃帝四經·經法·論約》96天地之道
    《經法》篇《論lún約》章,法則約束【原文】始於文而卒於武,天地之道也。四時有度,天地之李(理)也。日月星晨(辰)有數,天地之紀也。三時成功,一時刑殺,天地之道也。四時時而定,不爽不代(忒),常有法式。[天地之道],一立一廢,一生一殺。四時代正,冬(終)而復始,[人]事之理也。
  • 醫家之祖 話岐黃
    文:王柯智丨圖:網 絡岐黃為岐伯與黃帝的合稱,相傳為醫家之祖。中醫學奠基之作《黃帝內經》就是以黃帝、岐伯問答的題材寫成,因而後世用「岐黃」代稱《黃帝內經》,並由此引申為中醫、中醫學的代稱。同時,由「岐黃」組合的新詞也各有自己相應的意義。如「岐黃之術」、「岐黃之道」指中醫學術或醫術、中醫理論等。
  • 內家拳基礎——建立氣生大於耗的生命系統
    練法松體開胯生氣儲氣,打法就是應用,是把自己放到實戰的狀態去消耗。光玩練法不玩打法,內家拳就是養生拳,但是玩了打法,內家拳又成了奪命消耗拳。這個平衡很難掌握。 以武入道,就是要實現得氣而不耗或者得氣而少耗才有意義。這個就是武家一直強調的「守」的目的所在。
  • 四時之景不同,寄蜉蝣於天地……
    北宋時期,一位叫郭熙的山水畫家有云:「春山陰雲連綿,人欣欣;夏山嘉木繁蔭,人坦坦;秋山明淨搖落,人素素;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春天時,山間布滿陰雲,煙霧繚繞之時,清寂肅然,大山披黑黛綠,泉水解凍。雲霧起時,山如腰斬。便會給人一種歡欣鼓舞之感。夏天時,漫山遍野,嘉木繁蔭,花紅柳綠。若是躲在森林茂密一隅,陰涼之中,便會給人一種幽深磊落之感,仿似藏身世外的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