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會員日

選擇分類

0605~0607_618購物節

焦點議題

旅行說走就走

春暖花開正是規畫出遊的好時機,行前準備這些就夠了

不論星期幾都布魯斯

為每個厭世上班族開釋解惑,工作煩惱100%都是因為「人」!

現正熱播中

影劇改編原著追起來,原汁原味故事宇宙開啟想像新視野

酷暑對策

高溫難耐的夏天來了,飲料杯杯、降溫好物、防晒美白需要提早準備起來了

史努比畢業季 上千種史努比商品陪你畢業囉!

本頁參展品滿$899金幣3倍,全站滿額享最高11%回饋

梅雨季來了

潮溼黏膩的梅雨季節又到來了,是時候該把雨具和除溼小家電們都準備起來了

限量特別版

獨家限量商品,拼的是結帳的手速,售完不補。

 

選書推薦

出版情報

靜心冥想,會是堅實強韌的救命繩

靜心冥想,會是堅實強韌的救命繩

06/07 提到「靜心課」,大家直覺站在講台上的,應該是身心靈領域的老師。然而一位曾在美國太空總署服務,看似和靜心無關的韓國頂尖航太專家,卻成為拯救超過10萬人的心靈寄託,這是初探本書,最令人感到好奇與震撼的地方。 時間拉回2011年。 「咚!」的墜地聲響,為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的惡夢展開了序幕。 KAIST被稱為培育出韓國愛因斯坦、愛迪生的搖籃,也是直屬於科技部的理科大學天花板。 這菁英薈萃的校園,卻在幾個月內,陸續有四名學生和一名教授做出了極端的選擇,結束了自己的人生。然而在身體墜落之前,這些優秀的人才其實心理早墜入深淵已久。 到處貼著學生們手寫的大字報,斗大「不幸福」的三個字印入眼簾,校園充滿著不安的氣氛。於是校方展開了和學生教授們的對談,希望知道其中的原因,是學業壓力?同儕壓力?還是遭人非議連國文也要使用英文的全英文教學,或是依照成績決定學費繳交多少的「懲罰性學費制度」? 校方本來預期從制度上改革,然從學生那邊收到最多的回饋卻是:「希望學校能進行預防自殺的人性教育。」「一個以理工為主的大學,要哪裡找教授此人文教育的老師呢?」身為航太系系主任的李德柱教授,面對了這個難題。這時候學校領導力中心的人員說:「教授,您平常不是常在靜心冥想?不如您親自授課吧。」 李德柱教授出身富貴,擁有財富、名聲和美好的家庭,可說是人生勝利組的代表,但短時間內至親過世、家族事業垮了、財務狀況出了問題、妻子離開家……人生被逼到絕境,而拯救他的,就是「靜心冥想」。 於是他以自己的「親身實證」,並以理工思維,轉化為讓人容易了解的方式,開始引領著學生們接觸靜心冥想。這堂靜心課的效果驚人,讓KAIST的學生們心靈得到救贖,更藉著知名教育平台「Coursera」上線,獲得全世界超過10萬學員的好評。 機翼必須輕而堅韌,才能承受空氣的壓力,讓飛機得以高飛。 「心」也是如此,唯有讓心變得輕盈,才能轉化外來的壓力,使之成為讓自己飛得更高更遠的助力。 心如沉重,就會讓自己未來的行動窒礙難行。 而這種心的沉重感,不只是來自壓力、悲傷、憤怒等負面情感,過去覺得快樂、幸福的瞬間,也可能是讓現在的自己感到痛苦的「心靈寫真」。這些心靈寫「真」,其實並不真實,因為已經加入了許多雜亂的想法,內心沒有空間和餘裕,執行力因而下降,成為你的阻力。而唯有透過靜心冥想讓心淨空,拋棄心裡原有的一切,才能找回自己真正的模樣。 太空梭的發射,附掛的推進器會分三階段脫離母體。 到最後將太空梭送出大氣層,就可以不需要能量永遠持續飛行。 就像推進器戰勝地球引力,人也是藉由分階段循序漸進的捨棄淨空,來超越束縛你內心的引力。 你的觀點,就會是你心的模樣。不妨試著: ‧畫出人生圖表,回顧自身的經歷,看固有的想法和思考方式,如何束縛了現在的生活。如果在哪個時間點改變了想法,就能讓心產生變化,結果也不同。 ‧對著鏡子客觀地描述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別人認為我是什麼樣的人?而自己想拋棄什麼? ‧基於逃避或配合他人的人格面具,是本性之外的你,並不是真正的你,你想要哪一種的你? ‧寫下現在狀態和期望狀態的內心地圖,為自己找到想走的方向。 藉由日常循序一步步地練習,幫助你脫離纏住內心的魔障,讓自己得以釋放。 李德柱教授的靜心課,讓他被稱為守護著學生心靈的「護民官」。 藉著本書闡述的靜心冥想,你也能成為自己的護民官。 無論是當你心中有著「為什麼而活」「人從哪裡來,又要去哪裡」這類的疑問,或是遭逢逆境被負面的情緒影響時,都能藉著靜心,適時地拉自己一把,它將會是你堅實強韌的救命繩。

即使彆扭難堪,還是想好好活下去

即使彆扭難堪,還是想好好活下去

06/05 「如果沒有來東京,我會不會比較幸福?」《從這房間永遠看不見東京鐵塔》以二十篇短篇故事的形式,描寫懷抱著希望來到東京、卻又在大都市遭遇挫折與失望的男男女女——有遭受到職場霸凌從東京大企業逃回鄉下的教師、為了圓東京夢而將大半薪水用來付房租的普通上班族,也有將自己的青春都獻給母親後逃到東京不再回家的女兒。 為什麼會如此呢?逃開家鄉的桎梏、投向嚮往的都市生活後,照理說不是應該要感到幸福才對嗎?考進知名大學、在一流企業就職、身穿名牌衣服、住進高級住宅區或與社經地位高的人交際……這些光鮮亮麗的「幸福」既然是靠與他人做比較而得到優劣感的,那當自己成為被比下去的一方時,傷害必也受得更深。 體會到家鄉不曾感受到的絕望後,有人就此自暴自棄、服膺於現實,但同樣的,也會有人在墜入深淵後再次試圖站起來。作者麻布競馬場的筆名由來,即是將如此生活在東京的人比喻為賽馬,看似自在奔馳卻只能跑在固定的路線上,在鞭策下跑向單一標準的勝利。《從這房間永遠看不見東京鐵塔》深刻的筆觸描繪人們在水泥叢林中苟延殘喘的苦悶心情,看似尖銳諷刺,而他筆下現代都會人有些不堪、逞強但不願妥協的樣態,又像在宣告某種不妥協的堅持。以銳利的筆鋒給予另一種療癒與鼓勵。

在痛楚的現實世界裡,體會讀小說的樂趣

在痛楚的現實世界裡,體會讀小說的樂趣

06/01 出版左耀元作品的源起,來自於他入選《九歌110年小說選》的同名篇章〈夢幻病〉,結合精神病徵和寶可夢的書寫引人入勝,便請他整理了他的歷年創作。因為他要先準備今年一月的醫師考試,所以要我們等他考完再出書,這一等就是將近二年的時光,才終於等到《夢幻病》的問世,不過等待是值得的。 他的作品描繪了多樣化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跟他的背景和興趣一樣多元,他不光只有得過文學獎的小說,也有輕文學的連載,小說集也具體表現他醫學的專業背景,描述各種生理和心理疾病,以及攝影、釣魚、檔車、旅行的興趣。一開始他提出小說集想以台灣的地名安排一場「北漂式公路小說集」的構想,這是因為他長期投稿地方性文學獎,也和他喜愛旅行與攝影的性格有關。關於小說要如何呈現,我和美編討論用左耀元的攝影照片製作輯名頁,目錄則用台灣南端到北部的幾站地名來做連結。 關於封面,左耀元是我在九歌遇到的第一個用投影片來說明他對封面想法的作者。他提出三個方案:第一個是請插畫家繪製夢幻的插畫當封面,第二個是傷口意象加上他攝影的風景圖片,第三個是交給九歌專業來設計。因為難以想像傷口加上風景照會是怎樣的圖像,所以我們決定請會畫圖的朱疋來繪製夢幻插畫。朱疋詢問作者喜歡的色系有天空藍、亮彩、卡夢色後,封面就以清爽的天空藍做底色,展現書中攝影的男人、公鹿、青蛙、GBC、釣魚的假餌、機車的卡鉗等小物與細節,再用星星圖案的雷射膜營造作者說的寶可夢閃卡的亮彩效果,希望可以閃閃惹人愛。 本書的疾病書寫從第一站恆春的〈龍磐的草如此柔軟〉起始,寫早發性失智的病人與家人狀態,到第二站瑪家〈聽見蛙鳴〉中聽不見蛙鳴的原住民女性,乃至第四站彌陀〈夢幻病〉中父親的幻肢病和母親的強迫症,或是第七站中和〈乾潮反漲〉的大腸癌,這些病徵有的熟悉有的陌生,但都同樣令人感同身受到箇中痛楚。而第三站五甲〈鶴步的長夜〉中攝影的狂熱分子,第五站魚池〈詐虎〉裡水庫筏釣者,第六站大肚〈飛人〉騎檔車公路冒險的修車黑手,不禁聯想到現實世界中既熟悉又驚奇的生活場景與江湖人物,佩服他將小物件和小敘事寫得爽快俐落。 真實又虛幻,道德又背德,溫柔又悲傷,溫馴又怪奇,這些矛盾交織的面向,是左耀元獨特的文字魅力。不過他的文字最吸引人的應該是他在後記裡想說的:「我書寫的時候也是第一次遇見這些有趣的人們,他們成為我的朋友,希望讀完此書,你也可以跟他們做朋友,寂寞的時候可以回來找他們。」這本書就是讀了有趣,覺得很爽,寂寞時來跟這些小說人物說幹話、交朋友。 奇怪的人,荒謬奇趣的情節,卻鏡照出真實日常可能發生的事情與人生。這些左耀元想寫的髒髒的故事,隱藏在蒙上車子濃煙灰塵的城市橋墩下,淹沒於釣不了魚的腥臭河流中,等待我們撥雲見日,摘下疫病後的口罩大口呼吸,讓骯髒腥臭提醒我們還活著,讀著這些有趣的故事。

孩子有事不說怎麼辦?陪孩子成長轉型溝通法則

孩子有事不說怎麼辦?陪孩子成長轉型溝通法則

05/30 「我以為孩子過得很好,竟收到學校通知:孩子其實很痛苦?」「孩子有問題,是我的教養哪個環節出錯嗎?」校園心理師陳雪如時常在諮商室中,聽到許多無助的家長這樣詢問。 隱性孤單,是陳雪如諮商心理師觀察到現代的孩子,特別常出現的一種狀態。看似有家人、朋友,但孩子覺得在大家面前,需要戴上面具,害怕別人看見真實的自己。爸媽自以為很了解孩子,但孩子卻覺得爸媽一點也不認識真正的自己。孩子恐懼當自己不再活成爸媽期待的樣貌,會失去爸媽的愛。 跟同儕相處也是。網路讓孩子與同儕間的溝通,變得更曖昧不明,誤會跟衝突也常莫名發生。例如孩子可能在班上有很多朋友,但其實孩子在學校,是刻意戴上符合他網路形象的人物設定面具——如果沒有維持網路上的人設,大家還會喜歡、接納我嗎?我真的喜歡那些大家都在玩的遊戲、聊的話題嗎?還是只是怕自己被邊緣化? 孩子對自己的情緒好陌生、好恐懼。他不敢讓人看見這樣的自已,覺得內在有一頭失控的野獸,彷彿是醜陋的自己。當孩子面臨成長過程的轉型挑戰,無人可商討下只能選擇自我封閉,裝作無所謂。 當一個孩子出了問題,大多數人的直覺反應,就是把孩子的問題歸咎在主要照顧者身上。做最多事的人,最容易成為被咎責的對象。想想,如果把孩子失常的罪責,都放在為孩子勞心勞力的主要照顧者身上,那真的有苦難言,也真的好委屈。硬是為孩子的問題找個戰犯怪罪,是無用且粗暴的做法。 孩子出了問題,是誰都不願意發生的。陳雪如曾陪伴許多孩子與家長走過無數坎坷的路。她認為,重點不是孩子為什麼出了問題,關鍵在於家長是否願意理解、陪伴孩子。 但要如何知道孩子出了小問題、有可能陷入隱性孤單的狀態?唯一的方法,是需要多跟孩子建立信賴的親子關係和正向溝通循環。 本書舉了很多具體的例子與技巧,源於作者多年與家長及孩子的諮商實務工作中使用的經驗。這些方法獲得許多孩子們的認可,認為這是他們希望家長使用的溝通方式;對家長來說也是確實有效跟能夠執行的方法。為第一線校園心理師給父母的「教養情境X溝通心法」實戰精髓。 「孩子明明有事,卻不願意說出口」、「我改變了溝通方式,孩子卻不領情」、「孩子總是回答不知道」、「孩子回家亂發脾氣」、「孩子說他不想去學校」……透過書中整理的35個常見情境,帶你深察孩子問題表象下的真心話。 或許孩子的人生暫時性的看起來延宕、停滯了,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時區,人生道路很長,現在走慢一點,或許在未來某個時刻又會超越別人呢。沒關係的,人生真的很長,在愛中成長的孩子,是不會放棄自己的人生的。崩壞同時也是重生的機會,或許這是這個家庭中,重新彼此確認、感受愛的時刻。

話題推薦

即時排行榜 看更多

 

新刊雜誌 看更多

3C/家電

親子玩具

62 特價361

82 特價1378

61 特價352

51 特價200

特價249

67 特價456

66 特價389

4 特價152

9 特價314

特價1980

77 特價1074

特價499

9 特價1008

7 特價343

9 特價621

居家休閒

會員專屬優惠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