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聯俄制中」就是季辛吉對付蘇聯戰略的大翻轉

川普「聯俄制中」就是季辛吉對付蘇聯戰略的大翻轉
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川普的國安團隊也就正在效仿當年尼克森與季辛吉的戰略思考,只是把中俄兩國的角色翻轉了過來,事實上,華府便有傳聞年邁高達95歲的季辛吉,在今年7月前往白宮向川普提出了這個點子。

敵人的敵人可以變成你非常有價值的朋友,政治上如此、國際關係上也是如此。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當今領導下的對中國鷹派國安團隊,便像變魔術一般開始拉攏俄國對抗中國,儼然正在複製並翻轉半個世紀前美國在冷戰中用來擊敗蘇聯的大戰略。

10月20日,美國總統川普表示將退出1987年與蘇聯簽署的《中程導彈條約》(INF),聲稱因為蘇聯的法理繼承國俄羅斯「已經違反該條約很多年了」,而不願美軍的軍事建軍和佈署再被該恐龍條約綁手綁腳。

對美國此一高調動作,俄國表面上出聲批評,然而並沒有很激烈的反對動作,俄國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甚至在24日的記者會中低聲下氣地說「俄國已經準備好很冷靜地與美國合作解決這個問題」,顯然已經摸摸鼻子接受了美國不會再被此一冷戰末期裁武條約約束的現實。

而川普的國家安全顧問、同時也是美國外交政策圈裡對中國的大鷹派約翰・波頓(John Bolton),也在同一時間飛往莫斯科與普亭密談,表示美國希望就「中國的挑釁行為」與俄國一起展開戰略談話,明顯傳達的訊息就是美國退出《中程導彈條約》首要目標不是俄國而是中國。

這也難怪中國對美國此一舉動大為恐慌,以宣揚民族主義立場知名的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便在其英文推特揚言「美國想在中國與俄國之間挑撥離間,就好像是電影《全面啟動》(Inception)裡夢中築夢一般不切實際」,然而這個比喻馬上被英文網友嘲笑,因為看過《全面啟動》的人都知道在電影結局裡這一招的確成功了!

美俄不再綁手綁腳

為何美俄之間的《中程導彈條約》之死,最恐慌的會是中國呢?正是該條約的存在,迫使美蘇兩國冷戰末期摧毀統計高達2692枚的中、短程彈道飛彈,只剩長程的洲際彈道飛彈(ICBM)可以維持核武器的戰略威嚇。這個條約禁止的不只是彈道飛彈,還包括陸基的巡弋飛彈。

而不受這個條約限制的中國,則在過去若干年間大肆建造、佈署數千枚的中、短程彈道飛彈和陸基巡弋飛彈,解放軍瞄準台灣的2000枚東風-11、東風-15短程彈道飛彈都是屬於這個類型。解放軍大量的中、短程飛彈不但可以裝備核彈頭做為戰略武器,也可以用傳統彈頭作為戰術武器。受威脅的不只有台灣、日本、以及在亞太地區有駐軍基地的美國,當然還有與中國領土接壤數千公里的俄國。

《中程導彈條約》的廢止則可以讓美俄兩國不受束縛,事實上俄國早已開始在遠東地區佈署一定數量的攻陸巡弋飛彈,要防範的當然就是軍力急速擴張的解放軍,以彌補在中俄邊境的軍事實力對比上逐漸加大的失衡。而既然美國主動拋棄這個綁手綁腳的條約,俄國從今也就更不需要再藏東藏西了。

若俄國在遠東地區佈署更多的中短程彈道和巡弋飛彈,預料將迫使解放軍轉移一些原本用來瞄準美國、日本甚至台灣的飛彈。讓中俄邊境軍事競賽重新升溫,形成戰略上多國包圍中國的局面,這也是美國對中國鷹派在打的如意算盤。

AP_17127389591415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尼克森和季辛吉「聯中制俄」戰略的大翻轉

1970年代冷戰期間,為了遏止蘇聯在全球不可一世的擴張,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在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的操盤下,決定兩害相權取其輕,重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來抵制蘇聯。到了1980年代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更採取全面推回蘇聯的強硬戰略態勢,窮兵黷武、經濟上陷入停滯、又在亞洲腹背受敵的蘇聯只能開始進行政治和經濟改革,最後在1991年轟然解體。

冷戰中「聯中制俄」的大戰略對於蘇聯的敗退究竟發揮多少影響力,直到今天歷史學家仍然沒有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冷戰結束後30年俄國經濟和實際國力不斷萎縮,至今已經沒有挑戰美國的本錢。

反觀中國,不但利用其高速經濟成長支援其規模空前的軍力建設,還在亞太地區全面進行武力擴張、對台灣和其他國家進行各種大小程度的統戰滲透、透過一帶一路撒錢把威權政治魔爪伸向全世界,毫無隱藏的把自己定位為挑戰美國的頭號戰略競爭對手。

今天川普總統的國安團隊,也就正在效仿當年尼克森的國務卿季辛吉的戰略思考,只是把中俄兩國的角色翻轉了過來,連結俄國這個「次要敵人」打擊作為「主要敵人」的中國。事實上,華府便有傳聞年邁高達95歲的季辛吉,在今年7月前往白宮向川普提出了這個點子。

川普今年初才任命的國家安全顧問波頓,便是在美國外交政策圈裡多年來對中國採取極為強硬的大鷹派,而川普在大戰略上傾向聯俄制中,更是與波頓的想法不謀而合。

川普和波頓的「聯俄制中」大戰略會不會成功呢?這當然很大一部分要取決於俄國和普亭看待中國的態度。俄國口頭上稱中國是所謂的「戰略夥伴」,但這個關係與實質有聯盟性的「軍事夥伴」差了十萬八千里。

一位俄國駐美國大使館的資深俄國外交官便曾私下向筆者透露,中國方面經常美化與俄國的關係為所謂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亦即與其他幾十個國家的「戰略夥伴關係」相較更為親密了幾級、同時還加上了軍事合作的成分。然而這種說法似乎只有中國方面自吹自擂,俄國對外的官方說法和內部討論卻極少買帳,而都僅是以普通的「戰略夥伴」相稱。

該資深外交官也抱怨,俄國外交國防政策圈內部,對俄國長年來因為經濟拮据而販賣諸多軍火武器給中國早已頗有怨言,因為中國完全不尊重俄國研發技術的辛苦還有軍售的誠意,買到的戰機、潛艦、防空飛彈等等都是一到手就完全抄襲,不到幾年就自己產出「山寨版」,抄到後也自然就不會再像俄國買更多「正版貨」,十足是一個「損友」而非什麼戰略夥伴。

當然,尼克森和季辛吉當年也是佈局了多年時間才讓「聯中制俄」水到渠成。如今川普才執政不到兩年時間,是否能在接下來兩年、或是六年(若連任成功)可以將「聯俄制中」定型為美國長遠的外交大戰略,此發展仍有待觀察。

但可以確定的是此大戰略的走向已經相當明顯,而且從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氣急敗壞的反應中,可以看出中國對此態勢的形成的確相當恐懼。作為被中國武力擴張威脅的頭號目標,台灣應密切觀察美國「聯俄制中」大戰略的走向,並且可以謹慎的樂觀看待。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