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經濟分析

讓座的簡單經濟分析

經濟學著名的高斯定律說:在權利安排有清楚界定且交易費用夠低的前提下,市場交易下資源效益會自己達到最大化。

大眾運輸交通工具乘客所購買的「票」其實是購買了一組明示或暗示的權利義務。所謂暗示部分往往是由道德標準來補足。

博愛座的設置,往往暗示乘客的乘坐權利受到「被自願讓位」的約束,當然該約束是否具有絕對的執行力,要看侷限條件。

隨著運輸規模影響載客服務提供者的監管成本,這部份大家可以參考經濟學家張五常一篇關於香港電影院優等座票價偏低的經濟學論文(載於1980年芝加哥大學Law and Economics學報),邏輯論理精采絕倫,同時也是科學方法的牛刀小試。

言歸正傳,考慮進監管成本,我們可以簡單推展:

1. 票價夠高,監管由服務提供者承攬的種類,例如飛機、高鐵、火車、快捷船等服務。

這些票價夠高的服務,往往連帶會有事先指定座位與事後查票的安排。關於這種安排,博愛座由誰來使用,通常沒有太多爭議;至於因為突發狀況使得非博愛座使用者是否需自願讓出座位,也往往由服務提供方的車掌、列車長、機組人員等來溝通與處理。

法律上乘客坐在自身被劃定的位置上時,在多數狀況下並無讓位的義務;道德約束下則由監管人員予以溝通,因此就算發生糾紛(例如假裝殘障騙讓位),往往也是存在於監管人員與乘客之間,發生於乘客和乘客之間的機率相對較低。

2. 比較麻煩的是票價不夠高,監管由乘客自行相互監督的種類,例如常見的公車、捷運等。

這類服務因為監管費用過高,因此往往服務提供者放棄主動提供監管服務,也因此這類服務通常不會看到「事先劃位事後查票」的安排,而是由乘客自行決定如何使用服務。這麼一來,乘客要站要坐、乘客是否要用博愛座、乘客是否要讓出博愛座、乘客如利用一般座位而要不要讓座以及乘客是否符合要求其他人讓座之條件(這包含乘客是否用詐欺手段騙座) … 等等情形,就是由乘客彼此監督。

這段話明白可看出的是:a. 後者權利安排的界線相較於第一種狀況是模糊的;b. 後者交易費用必然高於第一種狀況;c. 車上的座位權利安排沒有市場交易來達成。

而因為目前第二類載客服務市場上沒有一種「我花某個遠高於其他人的金額來保證有座位」的安排,因此根據經濟學原理,道德魔人就有生存與發威的空間 — 市場難以企及的角落,人類往往會利用習慣、風俗、道德等手段來安排資源。

經濟學大師A. A. Alchian說過一句至理名言:「道德正義永遠只是個假議題,重點此時此刻是誰在定義。」

這就是為什麼台灣的捷運、公車上時不時有「讓座糾紛」這種雞毛蒜皮的新聞出現 — 一堆道德魔人吃飽太閒站在自以為是的高點想要干涉他人權利內容的安排 — 制度設計本身就給了這些人很高的誘因。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放棄監督的載客服務提供者,同時也避免掉捲入該類糾紛的風險,這部分解釋了博愛座為什麼會存在與設備上被特別標示。

關於讓座,經濟學上可以談的還很多,例如:越年長、越體弱或是越凶悍、雄壯威武的人主動坐博愛座的比率越高;年輕男性有空位(即便不是博愛座)也不願意落座的比例較高;給道德魔人錢買下他的大嘴巴,或是告死眾多道德魔人讓他們不敢開口是否是可行策略…等。

以上不過是高斯定律的簡單應用,是法律經濟分析的入門了。

題外話一句,這種鳥屁大的事情竟會被當新聞處理,是另外一個有趣的經濟學議題了。

關於「多花錢有保證」的權利安排,可以參見我2013年的文章:「有趣的插隊現象」,文中我討論美國迪士尼樂園有每人多付$170~270USD享受免排隊服務的設計,卻被租用殘障人士來達到免排隊的有心人的經濟分析。

新聞:「【讓座風波】北一女學生痛哭整夜母憂心 家長會緩提告

3 replies on “讓座的簡單經濟分析”

這些所謂道德魔人想解決問題,可惜弄錯了方向,也弄錯了方法. 為了要幫行動不便者解決行的問題,是不是光用"道德",就能解決? 或者如果要用道德來指責,誰才是真正沒有道德的人? 是坐在位子上沒讓坐的人? 還是另有其人? 我在此舉一個自身遇到的例子. 有一次我坐國道客運到外縣市,目的地到了巳後,該車輛還會在該縣市行駛一段較長的距離,且路線還與該市區公車重疊. 客運到目的地後,車上大部分乘客均巳下車,空位一大堆. 但我看到有些老人想上車坐一段短距離,但被司機拒絕,理由是法規禁止. 就算車上還有很多空位,而那些老人也只是想在該市區座一兩站的距離,而那些老人也不是付不起車資,但惡法亦法,如果司機決定幫老人,讓他們上車,該司機反而會被罰.
這個例子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法規為何禁止司機好心幫忙? 就像我之前的留言所說的,不管是幼兒園還是交通服務均被掌握在政府手裡. 這可不是自由市場. 如果外縣市的客運業者服務了當地乘客,那當地的業者想必立馬上街抗議,說政府沒保障他們的工作權,沒保障他們該有的利益. 看到這,有沒有想到這情形跟UBER很類似? 這時政府與業者腦子裡想的是盤根錯節的利益,他們想的可不是道德. 這些正義魔人就是這一點看不清. 真正手握權利的大官們,真的要講道德,那應該開放市場,開放競爭才對,就像板主舉自己自身的例子,連雙B車都能拿出來用了,還怕座位不夠用? 市場資源被限制在政府手裡,光講道德有何用? 在怎麼講道德,座位永遠不夠用. 只可惜,政府大官們永遠只會叫我們用更多的道德來決解問題,這樣才符合他們的利益.

也曾經看過張五常關於電影院優座的經濟分析,大為折服,但卻無法跟博愛座的讓位現象聯想到一起。

感謝元毓兄為三年前的文章寫了這篇續文補充。

居住權,受教權,食安權,工作權,知的權利,讓座權…,也許哪一天,我們會有『交配權』…。美女帥哥都不敢出門了。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