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專訪

股價兩度被全家反超,統一超商怎麼了?

曾讓你家冰箱貼滿Hello Kitty磁鐵,統一超商近來卻被認為,「全家光咖啡寄杯用app就贏了」。內部同仁、前任主管與專家直指:董事長羅智先的績效管理風格,正扼殺創意。

統一超商-7-Eleven-全家-全聯-便利商店-零售 統一超商目前面對的最大挑戰是,數位時代規模優勢的戰場已經改變,還能不能像以前一樣贏回來。圖片來源:劉國泰攝
    其他

當了42年的台灣零售龍頭,統一超商向來很難忍受自己「不是第一」。

上半年,持股52%的3000家海外轉投資菲律賓7-Eleven,因為疫情影響無法開店,導致統一超商獲利衰退,股價在8月、9月兩度被老二全家便利商店超越,連最引以為傲的外資持股,都從去年同期40%降到今年10月的34%。

對重視數字以及外資評價的統一超商董事長羅智先來說,肯定不太好受。(看更多:營收超過家樂氏、明治,全球第12大的統一曾經是一艘「破船」?

為什麼市場和投資人不看好這個全球7-Eleven模範生、台灣唯一連續6年進入全球前250大的零售業?

「未來成長性是關鍵,」一位美系外資透露。

規模大兩倍,成長率卻不敵

就店數規模和營收來看,統一超商幾乎是全家2至3倍,超商龍頭地位穩如泰山,可是若論及成長率,但不管營收成長率或獲利成長率,過去兩年來7-Eleven都輸給全家。

再看審視本業賺錢與否的「營業利益率」,雖說全家7年前只有2.12%,過去也始終與龍頭維持2至3個百分點的差距;但全家持續6年成長,今年第2季甚至還把差距拉近到1至2個百分點。

這家美系外資不諱言,一家企業的未來成長,要靠創新能力來驅動,「這幾年看得見全家的創新。」

從7年前霜淇淋、小小店長到最近的咖啡寄杯風潮,全家創新求變的印象深植人心,但事實上,「創新」本來是統一超的代名詞,還一度被公認是台灣最創新的企業。

統一超最有名的創新原則是「波浪理論」,不管商品開發或廣告行銷,都會像海浪般,一個大浪接幾小浪,再大浪、小浪,隨時總有新東西跟消費者溝通,每家冰箱都貼過的Hello Kitty磁鐵,就是經典之作,也因為與消費者密不可分,被暱稱為「小七」。

不知何時開始,小七創新霸主的地位似乎悄悄被全家取代。

創新地位被取代,小七變-4

從社群媒體便能看出。有網友把小七改稱為「-4」(7減11),在PTT發表文章,「小七最近都沒創新,經營盡顯老態、心態保守,不像全家求新求變,」引發不少網友附和,「7-Eleven變不出新花樣」、「全家光咖啡寄杯和集點改用app就大贏-4」等等。

一位便利商店主管指出,「以前都是統一超商在主導議題,現在則由全家掌控聲量。」東方線上執行長蔡鴻賢也長期觀察,早期統一超商都會根據社會變遷,為消費者定義一種新的生活型態,比如早餐該吃什麼;如今反而是全家很快抓住並回應了社會進化的趨勢,推出像Clean Label (潔淨標章)、剩食和小農的主張和產品。

廣告

曾經與創新形象連在一起的小七,現在為何不再創新?

「羅董的績效管理風格,改變了統一超商創新的文化,」一位統一超商主管一針見血說。

轉變從2012年開始。那年和統一超商劃下等號的「流通教父」徐重仁黯然卸下26年超商總座退休,統一企業創辦人高清愿的女婿、也是當時統一企業總經理羅智先進入統一超商董事會,開啟了統一超商的「羅智先時代」。

上半年統一超忙著快速拓點,9個月新展283家店,創下過去10年新高。為的是董事長羅智先年底6000店的承諾,更急迫的是,追回海外轉投資菲律賓7-Eleven近3000家店,因疫情無法正常營運對集團造成的業績衰退。(吳宙棋攝)

羅智先把過去5年改造統一企業的成功經驗,移植到以統一超商為首的次流通集團。在他「減法哲學」的指令下,旗下不賺錢的寵物達人、上海午茶風光(Afternoon Tea)、上海和食上都、深圳康是美等子公司,統統被結束掉,原本50多家子公司,只剩下37家,奠定統一超往後5年亮麗的獲利基礎。

廣告

「那個階段他採取減法策略,我很認同,可是減到一個程度,就不能再減,甚至要加回來,」一位統一超商前主管分析,被砍掉的BU(事業體),可能有一、兩個具未來潛力,那是佈局未來的機會,就像當初高清愿力挺虧7年的統一超商。也因為統一超這些年都沒有新創事業,導致之後的成長欲振乏力。

雖說超商是統一的子公司,但畢竟通路和製造產業的溫和保守不同,在高清愿充分授權徐重仁帶領之下,自成一格,活潑有朝氣,即使偶爾與母公司意見不同,也可以被容忍。

羅智先講求利潤、績效的美式領導風格一統超商之後,不想浪費無謂的成本,所以要求每次出手都要精準,沒有容錯空間。

績效導向,縮限創意空間

從那時起,所有可能犯錯、失敗的想法,員工都不敢提,以至於創意熄了火。

廣告

「提案不成功跟績效不好,下場一樣都很慘,」一位統一超商主管坦言。

可以發現,超商近幾年的創新,多半集中在能招來人流的店型,像主題店或結合咖啡、博客來和現烤烘培的「Big7」,背後也反應出創新的謹慎、小心。

羅智先口中「我們不是不能做,是選擇不做」的咖啡寄杯跨店取,也是利潤考量。

統一超商主管透露,他們比競爭對手更早想到咖啡寄杯跨店取,因為多年前日本軟銀就曾透過手機買咖啡,到7-Eleven分店領取;跨店拆帳的技術問題,也早在「網購店取」推出時就迎刃而解,關鍵在於想創新,又怕影響績效。

去年統一超還沒投入咖啡寄杯前,每日單店平均銷售的咖啡,就比全家多上200杯,光City Cafe'年營收就140億,等於一家小企業的年營收。

廣告

「如果推出咖啡跨店取,促銷價打6折,銷售量必須成長2倍,才能賺到原來利潤,比賣香菸還難賺,」超商主管透露,只要有人想打「黑金」主意,負責團隊就會以「影響集團綜效」為由擋下來。

若不是羅智先一聲令下,全力衝刺數位會員數,今年2月也不會迅速推出「行動隨時取」,成為第4家投入咖啡寄杯跨店取的便利商店。

內部同仁觀察,在羅智先眼中,員工聽不聽話比有創意還重要。為了「活下來」,以前那些經常找主管辯論創意好壞的員工,不再主動提出想法,完全順著老闆意志做事。

「羅董把管理製造業的思維套在零售業上,忽略零售業要直接面對消費者,有求新多變的需求,」一位前統一超商主管指出,讓消費者認定是有趣好玩的通路,有時比業績更重要。

廣告

不過,內部主管也客觀說,若非羅智先的美式管理作風,也不可能同意開通統一超的支付工具icash(愛金卡),給對手萊爾富使用。

不好玩了!關鍵人才轉戰全聯

不習慣羅智先領導風格的員工,紛紛出走跳槽,其中有不少是過去立下汗馬功勞、有本事獨當一面的「關鍵人才」,後來間接扶植全聯壯大。

統一超商員工薪資,本來就是流通業最高,為了留住人才,羅智先還調整薪資結構,拔擢不少年輕人當部長,部長人數比徐重仁時代的經理還多,每個部長身旁,還備有副部長,這些主管也被要求具備多工能力,大小輪調不斷。例如負責到店取貨、C2C平台的代收服務部主管,一年就換了3個。

「以前是扁平化組織,各有各的戰場,現在階級太多,官僚到不行,沒有敢做決策的主管,又加上輪調太頻繁,前線搞不清楚狀況,反應速度自然變慢或出差錯,」一位統一超商主管搖頭。

羅智先接管後,超商一改過去百花齊放風格,行事作風轉為低調,以往一星期至少辦一、兩場記者會的盛況不再復見,所有人像被下了封口令,態度變得非常保守。

羅智先的理由是,如果經常拿麥克風對外界說話,可能就沒時間埋頭苦幹,「不需要隨時告訴大家我們做了什麼,我們做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費者及社會有沒有感覺,」他年初親筆回應《天下雜誌》

一位便利商店同業揣測,羅智先不想隨老二的一舉一動起舞,有失超商龍頭格調,他也不願再讓媒體再捧出另一個徐重仁或前營運長謝健南。對羅智先而言,統一超做得好都是靠品牌和團隊,和個人無關。羅智先自己也不受訪,認為低調做事就好,不用做秀。

「統一超商不出來講,不表示他現在沒創新,」一位統一超商前主管持平說,從熱壓吐司、無人店X-Store到「幾點了咖啡館」公益活動,都很具代表性。

他也提醒,通路必須時時提醒消費者自己的存在,否則不是被消費者淡忘,就是誤以為經營出了問題,「尤其過去seven一天到晚有新東西,動輒聯合康是美、星巴克等品牌辦促銷,相較於現在的沉默,消費者感受落差更大。」

作風太低調,消費者變心了

這些年統一超等於把通路發言權奉送給全家。以前只要宣傳新產品、新服務,聲量都會被統一超稀釋的全家,正好藉機大鳴大放,搶下消費者心佔率。

中山大學舊振南品牌研究中心今年7月發表的消費者品牌信任度調查,全家逆勢攀上第2名,僅輸給捷安特,遙遙領先24名的統一超商。

東方線上8月公布的台灣亞洲影響力品牌調查,全家3年內躍升13名,排入前10大。其中,在消費者喜歡這個品牌、感到熟悉,甚至沒有這品牌會難過的「親切友善」面向,3年內贏過統一超商,迅速竄升到第3名,「全家給競爭者很大壓力,」東方線上副總監楊少夫說。

統一超商和其他業界老大一樣,深諳「後發先至」之道,用不著急著切入市場。但數位時代,規模優勢的戰場已經改變,統一超商還能不能像以前一樣贏回來,備受考驗。

當年,全家第一個代收停車費,但統一超商設計出三段式條碼,開啟便利商店繳費時代;萊爾富率先導入多媒體終端機(Life-ET),晚一步的統一超商賦予ibon購票、繳費等功能,後來消費者只要看到多媒體機,統統都叫「ibon」。

「數位這一仗很難說,」一位專門幫服務業做數位轉型的顧問直指。

統一超底氣仍強大

面對全家5年來在數位佈局的好成績,統一超商去年開始急起直追,先是整合app,再打通集團內跨通路的系統和會員制度,最後透過前所未有的自有支付工具結帳折扣,果然也在今年9月底、提前3個月達陣1000萬會員目標。

這位顧問說,也許會員數能快速追上,但線上消費筆數和金額的成長,不能只是複製app功能,除了像全家一樣跳脫實體思維,從消費者體驗的角度思考,比如預購冰咖啡,天冷能換熱咖啡,還要有系統性的第一線激勵和分潤制度,不能放任店員只是消極問會員手機。

接受《天下》採訪前一晚,勤業眾信風險諮詢服務執行副總經理張益紳,才在全家app預購咖啡買6送6,只按5個鍵就完成,「全家把促銷和數位整合起來,讓消費者沒有任何障礙,不小心就完成訂購,」他每次演講總會問聽眾,全家有幾家店?3700家?錯,1300萬會員的手機,都是分店。

(劉國泰攝)

依循統一超商慣例,數位轉型仍由集團內資訊公司包辦,「他們都是做POS和ERP系統起家,和UI、UX(使用者介面、體驗)思維不同,這些年行動科技日新月異,原本的技術力跟不上,不少加盟主抱怨,打開app結帳就轉圈圈,」一位統一超商主管無奈說。目前全家app在Google Play的評價是4.1顆星,而7-Eleven的Open Point只有2.6顆星。

9月底,被統一超視為疫後最大創新的「外送店取」服務上線,到店就能預定、領取晶華酒店、王品和麥當勞餐盒,但卻忘了和app結合,還要消費者前一天到門市拿小白單,根本是走回頭路的數位轉型。

即使初入數位世界仍卡卡,早全家10年進入市場、市佔率高達50%的統一超商,底氣還是很強大。「統一超還在贏,有一大段距離,全家短時間不容易追上,」統一超商主管很有自信。

幾個數字可以證明:統一超商每日單店平均來客數,約比全家多168人;旺季每日單店平均營業額,統一超商約8萬1千元,而全家只有6萬5千元;全家去年從統一超商手上搶下的台鐵25個車站、32個據點,今年8月每日單店平均營業額還輸統一超商1萬5千元。

全聯來勢洶洶

一位便利商店主管分析,統一超商在商品的品質、服務的落實及物流的完整,全家仍無法企及,「每天約有540萬個台灣人走進統一超商,是便利商店最多,他們的結帳速度卻最快。」

10月初,媒體問過去一直被認為緊跟著統一超商的全家董事長葉榮廷,今年數位反過來被龍頭追的心情,滿頭白髮的他苦笑說,「壓力還是很大。」

對於以上說法,統一超商表示不予回應。只不過,統一超商的眼光不能只鎖定全家,因為以全聯去年自行對外宣布的1300億營收,已擠進全球250大零售商之列。

這個金額,只比統一超商去年本業營收少274億,誰都無法預料,去年空降成台灣第三大支付、今年開始走出聯的PXpay,能不能結合線上線下,讓全聯今年一舉超越統一超商本業。

統一超商還能只靠規模取勝,而不積極創新嗎?

(責任編輯:曹凱婷)

相關熱門主題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雲林轉型,農工商科技城開創未來!|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
【每日6元】AI x 編輯協作為你精選國際大事
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