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法苑珠林

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法苑珠林》是唐释道世撰佛教类书。一百卷。别本作一百二十卷。
全书分为一百篇六六八部,概述佛教之思想、术语、法数等,博引诸经、律、论、纪、传等,共计四百数十种,其中有现今已不存之经典。又以内容之不同而分类,故使用极为方便。其引用之文并非照经文抄录,而系录其要义。为我国佛教文献中极其珍贵之一部书。宋高僧传卷四、大唐内典录卷五、阅藏知津卷四十三。
书    名
法苑珠林
作    者
释道世
类    别
佛教类书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出版时间
1991年8月
ISBN
9787532508983
创作年代
唐代

基本资料

播报
编辑
《法苑珠林》,又名《法苑珠林传》或《法苑珠林集》。著者道世遥讲键迎晚,京兆(西安)人,俗姓韩匙甩阿,字玄恽。
法苑珠林
全书约百万余字,博引诸经、殃拜捆地律、论、传等四百多种。从《劫量篇》到《传记篇》,依其内容性质分为百篇六六八部。其中各篇除广引佛教经论说明外,有关感应的文章,则旁采百家之书以明其验。 [1]
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三册。本书为一切佛经之索引。系道世根据其兄道宣所著说淋寻之大唐内典录微影炼付及续高僧传而编集,具有佛教百科全书妹纹料之性质。

内容篇名

播报
编辑
本书从《劫量篇》起到《传记篇》止,共一百篇,其篇名和分类如次:
《劫量篇》第一,卷一。《三界篇》第二,卷二、三。《日月篇》第三,卷四。《六道篇》第四,卷五、六、七。《千佛篇》第五,卷八、九、十、十一、十二。
《敬佛篇》第六,卷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敬法篇》第七,卷十七、十八。《敬僧篇》第八,卷十九。《致敬篇》第九,卷二十。《福因篇》第十,《归信篇》第十一,《士女篇》第十二,卷二十一。
《人道篇》第十三,卷二十二。《惭愧篇》第十四,《奖导篇》第十五,《说听篇》第十六,卷二十三、二十四。《见解篇》第十七,卷二十五。
《宿命篇》第十八,卷二十六。《至诚篇》第十九,卷二十七,《神异篇》第二十,卷二十八。《感通篇》第二十一,卷二十九。
《住持篇》第二十二,卷三十。《潜遁篇》第二十三,《妖怪篇》第二十四,卷三十一。《变化篇》第二十五,《眠梦篇》第二十六,卷三十二。《兴福篇》第二十七,卷三十三。
《摄念篇》第二十八,《发愿篇》第二十九,卷三十四。《法服篇》第三十,《然灯篇》第三十一,卷三十五。《悬幡篇》第三十二,《华香篇》第三十三,《呗赞篇》第三十四,卷三十六。《敬塔篇》第三十五,卷三十七、三十八。
《伽蓝篇》第三十六,卷三十九。《舍利篇》第三十七,卷四十。《供养篇》第三十八,《受请篇》第三十九,卷四十一、四十二。《轮王篇》第四十,卷四十三。
《君臣篇》第四十一,卷四十四。《纳谏篇》第四十二,《审察篇》第四十三,卷四十五。
《思慎篇》第四十四,《俭约篇》第四十五,卷四十六。《惩过篇》第四十六,《和顺篇》第四十七,卷四十七。《诚勗篇》第四十八,卷四十八。
《忠孝篇》第四十九,《不孝篇》第五十,卷四十九。《报恩篇》第五十一,《背恩篇》第五十二,卷五十。
《善友篇》第五十三,《恶友篇》第五十四,《择交篇》第五十五,卷五十一,《眷属篇》第五十六,《校量篇》第五十七,卷五十二,《机辨篇》第五十八,《愚戆篇》第五十九,卷五十三。《诈伪篇》第六十,《惰慢篇》第六十一,卷五十四。
《破邪篇》第六十二,卷五十五。《富贵篇》第六十三,《贫贱篇》第六十四,卷五十六,《债负篇》第六十五,《诤讼篇》第六十六,卷五十七。《谋谤篇》第六十七,卷五十八、五十九。
《咒术篇》第六十八,卷六十、六十一。《祭祠篇》第六十九,《占相篇》第七十,卷六十二。《祈雨篇》第七十一,
《园果篇》第七十二,卷六十三。《渔猎篇》第七十三,《慈悲篇》第七十四,卷六十四。《放生篇》第七十五,《救厄篇》第七十六,卷六十五。《怨苦篇》第七十七,卷六十六、六十七。《业因篇》第七十八,卷六十八。《受报篇》第七十九,卷六十九、七十。
《罪福篇》第八十,《欲盖篇》第八十一,卷七十一。《四生篇》第八十二。《十使篇》第八十三,卷七十二。《十恶篇》第八十四,卷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六度篇》第八十五,卷八十、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八十四、八十五。
《忏悔篇》第八十六,卷八十六。《受戒篇》第八十七,卷八十七、八十八、八十九。《破戒篇》第八十八,卷九十。《受斋篇》第八十九,《破斋篇》第九十,《赏罚篇》第九十一,卷九十一。
《利害篇》第九十二,卷九十二。《酒肉篇》第九十三,卷九十三、九十四。《秽浊篇》第九十四,卷九十四。《病苦篇》第九十五,卷九十五。《舍身篇》第九十六,卷九十六。
《送终篇》第九十七,卷九十七。《法灭篇》第九十八,卷九十八。《杂要篇》第九十九,卷九十九《传记篇》第一百,卷一百。
本书撰述的宗旨,主要在于类钞佛典,以便学者检索。其感应缘,则用事实阐明罪福的因果关系,增强对于佛法的信念。

普贤菩萨

播报
编辑
一、普贤菩萨化身风貌秀举参加大会
南北朝时,宋孝武帝大明四年(460年),路昭太后在京城中兴寺内建造了普贤菩萨乘坐白象的塑像,极其庄严慈悯。为此专门在寺里设斋讲大会,一共有二百位僧人参加了这次大会。十月八日这一天,斋讲大会即将圆满解座。孝武帝也亲自出席了法会,现场僧徒勤整,禁卫严肃。一位叫有定的僧人,入席已经很久了,这时有一位陌生僧人坐到他的旁边,风貌秀举,合堂惊瞩。斋主过去和他说话,谈得很投机,而陌生僧人却忽然不见了。列筵的僧人和出席法会的其他人都看到了刚发生的这一幕,都认为是普贤菩萨化身参加大会来了。
二、普贤菩萨化身慧明僧人神奇示现
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有一位寺统法师,法名道温,居住在秣陵县。见皇太后叡智圣明,信仰虔诚,就照着她的容貌神态,塑造了一尊普贤圣像,装饰非常华丽庄严。其月八日,设立的斋讲大会即将圆满结束,当时参加法会的僧人不多,并且名字和位置事先就已经安排好了,便引导大家依次就席,座位不多不少。法会进行到一半,将近中午时分,忽然看到有一奇异僧人,列席于法会座内,容止端严,举众瞩目,但没有一个僧人能认识他的。
斋主于是上前问:“上人法号怎么称呼?”答:“慧明。”又问:“住在什么寺庙?”答:“从天安寺来的。”二人正说着,异僧倏然不见了。大家都挺震惊又有些惭愧,普贤菩萨显灵到法会来度化他们,但他们却因为迷昧而一无所知。
三、普贤菩萨示现金光赫然满天长久不散
南朝宋时,有沙门释道冏,俗姓马,扶风好畤人。学业淳粹,从小就有声誉。元嘉二年九月,在洛阳为别人作普贤斋,道俗有四十多人参加,已经是第七天。这一天中午,正在吃饭,忽然有一个人乘马来到佛堂前面,翻身下马礼佛。道冏以为是平常人,所以就没有特别加以礼请恭迎。这人也没多说,拜完佛便登马挥鞭,一下子就不知道他去哪儿了,只见金光赫然满天,很长时间以后才逐渐消失。
这件事发生后的第三年十二月,在一位居士家里又作普贤斋。最后一天,有两位长相和穿着都很平常的出家人,直接来礼佛。大家以为是庸僧,不是很尊崇敬仰,只是随便地问他们在什么地方居住?回答说是住在前面的村子。这时,有白衣张道,察觉他们有些不同寻常,便至心礼拜。这两位僧人出门,行走了几十步之后,忽然飞尘冲天直上,尽管大家使劲瞪大眼睛搜寻他们,还是不知道去哪儿了。
四、一心颂持《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见到普贤菩萨
南朝宋时,上定林寺僧人释普明,俗姓张,临渭人。从小出家,禀性清纯,蔬食布衣,以忏诵为业,专诵《法华》和《维摩》这两部经。准备有专门的衣服和座位,以在诵经时单独使用,努力避免和其他东西脏乱地放在一起。每当诵《法华经》,至《劝发品》时,就能看见普贤菩萨乘六牙大白象站在他的前面;诵《维摩经》,则能听到空中有伎乐歌呗的声音。他圆寂于宋孝建年间,终年八十五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