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公民廣場的新宿西口通道

A+A-
1968 年國際反戰日,全日本學生自治會總連合(全學連)的示威活動演變成騷亂,學生們戴著頭盔和口罩步進新宿站。 圖片來源:Bettmann/Getty Images

相信到訪過東京的讀者,無可避免曾到過新宿,在進出 JR 新宿車站時,有沒有發現西口的地下通道異常廣闊,與東口狹窄的商店街形成強烈對比?西口明明有足夠的空間,卻不似東口地面設置廣場,感覺浪費了建築面積。要說原因,是因為西口地下通道原本並非「通道」,而是真正的「廣場」。

1960 年代末,日本左翼運動的方向由安保條約轉為反越戰。戰後 15 年,日本社會經濟剛上軌道,越戰卻勾起日本千絲萬縷的情緒。日本支援美軍的行動,與新年青知識階層的戰爭反省產生矛盾,混入對美國以及內在身份認同的問題,催生一系列的示威活動。1968 年的新宿示威活動演變成騷亂,機動部隊出動平息,逾七百人被捕。

1969 年 6 月開始,有組織團體倡議和平示威,每星期都有群眾聚集在新宿西口地下廣場,透過唱歌表達反越戰的訴求。當時有一個新字詞叫「Folkguerrilla(フォークゲリラ)」,是「民歌(folk song)」加上「遊擊戰(guerrilla)」的和製英語,即以非暴力方式抗爭。

然而日本政府不是這樣想,警方機動部隊在 6 月 28 日以違反道路交通法為由解散集會,期間出動水車衝擊人群。往後,這個「新宿西口廣場」更名為「新宿西口通路」,即被重新定義為行人通道,不再允許集會與聚集。基於「道路法」及「道路交通法」,通道禁止舉行一切活動,包括長期逗留與派發傳單。

空間廣闊的新宿西口地下「通道」。 圖片來源:baijyaku/Wikimedia Commons

2016 年的「Concrete Revolutio~超人幻想~」表面上是奇幻動畫,實際上是日本戰後社會史與政治的再創作。第 17 話裡,妖怪少年德比羅在新宿西口地下「廣場」出沒,由於聲音的魔力,即使不斷說廢話也能夠聚集群眾。西口的背景廣播重複:「這裡不是廣場,是通道,請不要逗留。」聚集的群眾引來警察介入,企圖將他們從「通道」驅散。這段劇情就是影射西口地下廣場在 1969 年後,被重新定義為「通道」的歷史。

1990 年代日本經濟衰退,被裁員的上班族、因需求收窄而失業的日薪工人湧現,部分甚至失去了居所,成為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大量流浪漢出現新宿站周圍,被定義為「通道」的空間被重新佔據。東口地面以及西口「廣場」出現「紙皮箱村落」,在 1996 年警察大規模清掃行動前,新宿成為無家者的小社區。

今時今日,新宿站範圍仍有大量流浪漢出現,但都是早出晚歸,在尾班車十一點左右才回來睡覺。西口「廣場」位於地下,能遮風擋雨,不少流浪漢會睡到清晨,頭班車人流出現前自行離去。警察巡邏來來回回也沒有刻意驅趕,或者歷史已經證明驅趕沒有用,他們最終也會回來。

政府對不同行為的監控,能改變空間的定義,定義空間的權力直接影響特定空間的活動與實踐。即使新宿西口的物理空間照舊,只要場所的名字改變,言論與集會的自由也會變質。正如只要宣稱進入公民廣場是非法行為,單單踏前一步就會成為罪犯 —— 即使你是公民。

參考資料

  • 山口恵子『貧困の空間分布』「1975-90 新編 東京圏の社会地図 1975‐90」倉沢進、浅川達人 編,東京大学出版会, 2004,189-207
  • 岩田正美『路上の人々 — 新宿1995〜96年』「人文学報」281(1997),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