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加入會員獨享優惠

4.4兆勞動基金又出包!炒股弊案從輕發落,虧損卻全民埋單?

鄧麗萍
user

鄧麗萍

2020-11-30

瀏覽數 64,700+

圖/wikimedia commons by Padai
圖/wikimedia commons by Padai

勞動基金規模高達4兆4000多億元,近10年來卻屢傳弊案,過去都是代操的投信經理人炒股自肥,此次卻變成官員收賄炒股。讓百萬勞工的血汗錢被盜走的弊案,為何一再發生?

攸關百萬勞工權益、規模高達4.4兆元的勞動基金,委由投信、公務員代操和投資,沒想到,近10年來已傳出四次不法炒股的重大弊案,讓勞工當冤大頭,更讓瀕臨破產的勞保雪上加霜。

目前政府共有四大基金,包括「郵政儲金」「勞保基金」「退撫基金」「勞退基金」,其中又以勞動基金(勞保加上勞退基金)規模最大。除了勞動基金運用局操盤之外,也交由國內投信代操。

近五年來,隨著投信業嚴格加強內控,未再傳出投信代操經理人坑殺弊端,此次卻是官員收賄。前國內投資組組長游迺文涉嫌接受業者不當招待,以勞動基金帳戶內款項炒作特定公司股價,已遭羈押禁見。

雖然仍未查出勞動基金的損失程度,但今年以來,台股創歷史新高,勞動基金卻慘賠,最新9月數據顯示,勞動基金單月虧損了749億元,吃掉今年大部分獲利、剩下22億元,相較於2019年大賺4734.9億元,今年來收益率僅剩0.05%

事實上,勞動基金炒股弊案防不勝防,追根究底,涉及炒股弊案的基金經理人罰鍰相對輕微,甚至難以定罪,最後出現勞動基金虧損由全民埋單等荒謬現象。

荒謬一:不肖基金經理人炒股坑殺勞工,最後卻從輕發落 

當勞動基金發生炒股弊案,基金經理人利用代操坑殺投資人,勞動基金動輒虧損上億元,但基金經理人卻往往只被解職,或遭到投信求償。而主管機關金管會,僅能透過行政處分,勒令基金經理人解職,三年內不准任職投信業,對基金經理人約束有限。

司法責任方面,這些涉及弊案的操盤人,即使以背信罪遭起訴,最終判刑僅一年半到兩年,而且都獲准假釋出獄。以盈正案主角、前安泰ING投信副總謝青良為例,炒股案在2010年9月就發生,2012年被列為被告,且遲至2014年才一審依背信罪判刑3年。

結果,謝青良上訴後,高等法院審酌他有悔意,2016年3月改輕判兩年徒刑定讞、4月入獄。隔年謝青良就申請假釋,2017年5月底獲矯正署核准出獄,服刑僅約一年。

同樣的,造成勞動基金虧損38億多元的日盛投信前投資長陳平、寶來投信前協理瞿乃正,依背信罪分判一年十月、一年六月徒刑,並沒收犯罪所得3116萬多元、605萬多元;但案經上訴,高院改判陳、瞿兩人各一年六月徒刑確定,後獲准假釋出獄。

從此不再晚上加班|AI成為你的簡報策略師,快速生成完美簡報

相較於造成政府基金或投資人的虧損,動輒上億元,乃至數十億元,不肖基金經理人最後卻僅判刑約一年半至兩年,且獲假釋出獄,刑罰顯然不成比例。

荒謬二:內線交易難定罪,往往不予起訴

根據過去的案例來看,涉及炒股弊案的代操基金經理人最終依背信定罪,而違反證券交易法的內線交易罪、操蹤股價罪等部分往往不予起訴。即使遭到起訴,只要被告心存悔意、再繳出不法所得,法官往往也會從輕量刑。

檢察官2013年起訴指控安泰投信基金前副總謝青良涉及刑法背信罪時,謝青良另外被控涉嫌內線交易罪部分,卻予以不起訴處分。同樣的,日盛投信前投資長陳平、寶來投信前協理瞿乃正遭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罪、背信罪起訴,但最後也僅背信罪成立。

事實上,台灣從1988年實施證券交易法以來,即便被依內線交易案起訴的案例很多,但是最後被定罪的很少,而被判刑確立定罪後,真正抓去關的更少。

荒謬三:勞動基金虧損難追討,最終全民埋單!

謝青良代操政府基金,涉及炒作盈正股票,讓勞保、勞退基金在短短一個月內慘賠1億4500多萬元,而最後,勞委會等單位是向謝青良所屬的安泰投信要求賠付這筆損失。

至於2013年,前日盛投信投資長陳平、前寶來投信協理瞿乃正,藉代操勞退基金,以人頭搶先買進,再以高價賣出獲利,造成勞動基金虧損38億元,最後兩人僅被沒收犯罪所得3116萬多元、605萬多元,相較於政府基金的損失,可說是杯水車薪。

面對炒股弊案,政府基金通常只能摸摸鼻子認了,收回基金並委由其他投信操作,未來基金若出現財務缺口,則由國庫撥補,等於全民埋單。

過去10年,勞動基金官員和投信經理人「監守自盜」,可說是防不勝防,單靠個人操守自律,似乎也難以杜絕貪婪。主管機關除了應該徹底追查,建立內控機制之外,恐須加重刑責、追討賠償,才能達到殺一儆百的效果。

勞動基金近10年弊案。

勞動基金近10年弊案。

你可能也喜歡

OHS系列專題:解密健康勞動力 臺灣永續的競爭力
數位專題

OHS系列專題:解密健康勞動力 臺灣永續的競爭力

臺灣人才排名亞洲第三,如何做到?關鍵在「健康安全勞動力」。 80%企業將職場健康與安全視為首要,63%揭露健康安全方針、64%實踐GRI 403,人才有幸福感是企業的本事,更是臺灣永續的競爭力。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