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烏克蘭/核武器

2013年中國對烏克蘭有核承諾

中國於2013年承諾在烏克蘭遭到使用核武器的侵略或受到此種侵略威脅的情況下,向烏克蘭提供相應安全保證。這項不同尋常的承諾如今似乎讓北京方面對俄羅斯入侵行為的立場愈發模糊。烏克蘭戰爭下,華爾街日報今天說,中國對烏克蘭的核承諾再次受到關注。相比中國在此之前的一些承諾,中國政府向烏克蘭做出的承諾力度似乎更大,而核問題專家一直以來困惑不已,為什麼中國唯獨針對烏克蘭作如此安排。評論指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中國更多顯示在堅定捍衛俄羅斯。

烏克蘭首都基輔2022年3月14日再遭俄軍猛烈轟炸。
烏克蘭首都基輔2022年3月14日再遭俄軍猛烈轟炸。 © REUTERS - GLEB GARANICH
廣告

據該報今天報道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八年前簽署過一份中烏聯合聲明,中方承諾在烏克蘭遭到使用核武器的侵略或受到此種侵略威脅的情況下,向烏克蘭提供相應安全保證。這項不同尋常的承諾幾乎已經被人遺忘,但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再次受到關注。

中國2013年向烏克蘭作出的承諾並無具體的安全保證內容,與有核國家(包括中國)長期以來對無核國家的承諾類似,美國、英國和俄羅斯之前向烏克蘭做出過同類承諾,以換取烏克蘭放棄其在蘇聯解體後繼承的核武器。然而,相比中國在此之前的一些承諾,中國政府向烏克蘭做出的承諾力度似乎更大,而核問題專家一直以來困惑不已,為什麼中國唯獨針對烏克蘭作如此安排。

如今,在俄羅斯最近入侵烏克蘭、俄方上月放言將提升核威懾力量戒備狀態的背景下,這項承諾的存在讓北京方面的政策立場愈發模糊。

“這是一個有核國家向一個無核國家承諾,會在後者受有核國家威脅時挺身而出,”非營利組織憂思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側重關注核問題和中國問題的駐日本分析師Gregory Kulacki表示。他說:“這個承諾是有意義的,應該有人向中國指出來。”

華爾街日報說,中烏條約簽署時,中國對烏克蘭的雙邊安全承諾似乎是前所未有的,並立即引發了外界對當時剛擔任國家主席不久的習近平是否有意改變既定軍事協議的疑問。據信中國只有一個正式的聯盟,即1961年與朝鮮簽訂的條約,該條約未提及核威脅,部分原因是條約的簽訂甚至早於中國的首次核武器試驗。

在2013年的聲明中,中方高度評價烏方在1994年同意放棄作為蘇聯加盟共和國時期遺留下來的數以千計的核武器,以換取美國、英國和俄羅斯的安全保證。聲明稱:“承諾無條件不對作為無核武器國家的烏克蘭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並在烏克蘭遭到使用核武器的侵略或受到此種侵略威脅的情況下, 向烏克蘭提供相應安全保證。”

起初,包括新華社在內的一些中國官方媒體將中烏協議稱為“核保護傘”,這引發了不安情緒;這個詞是華盛頓用來描述其對韓國等盟友的保護承諾。幾位專家表示,保護傘是對中國承諾範圍的極度誇大,許多原始的中國新聞報道後來已經從互聯網上消失。

該報引述專門研究中國和核武器問題的駐華盛頓防務分析人士Gerald C. Brown說:“保護傘的說法是不恰當的。如果這是真的,那將是一個會帶來嚴重後果的問題。”他表示,核保護傘是個獨一無二的美國概念。

中國反對核保護傘的官方說法幾十年來從未改變,中國外交部的網站上明確寫着,中國沒在別國部署過核武器,也不為別國提供核保護傘。

該報道稱,隨着烏克蘭持續遭遇大規模導彈襲擊,解讀中國的意圖成為一個挑戰:北京方面似乎沒有公布有關中烏這份協議的官方英文譯本。協議中的一些措辭,比如被廣泛翻譯為guarantee的“保證”,可能具有微妙的不同釋義。

據美國談判代表之一Steven Pifer稱,當美國比中國早幾年向烏克蘭提出核安全承諾時,美國刻意使用了更模糊的assurance這個詞,而不是更堅決的guarantee一詞。

不過,考慮到長期以來俄羅斯一直是烏克蘭面臨的主要安全威脅,這項中烏協議似乎暗示,如果發生這樣的衝突,中國可能站到俄羅斯的對立面。雖然如今中國把與俄羅斯的關係描述為戰略夥伴關係,但過去中俄在領土問題上經常發生爭執,並常常爭奪在其他一些國家的影響力。

這項中烏協議放到現在來解讀,看上去對俄羅斯的敵意可能也會比當初要強。該協議烏克蘭方的簽署者是時任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當時他得到了克里姆林宮的支持,在協議簽署數周前,他拒絕了與歐盟建立合作關係,這些因素引發了親西方勢力舉行大規模示威活動,迫使亞努科維奇在訪問中國兩個月後下台。

亞努科維奇訪華差不多發生在習近平宣布“一帶一路”倡議三個月後,該倡議旨在重建中國古代通往歐洲的“絲綢之路”貿易路線,其中一些路線途徑烏克蘭。亞努科維奇訪華在時間上也碰巧撞上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Joe Biden)訪問中國。當時中國中央電視台黃金時段的新聞節目中,頭條播報的是亞努科維奇而不是拜登。

不過,當中國人大在2015年批准與烏克蘭的這項協議時,北京方面強調與中國簽署該協議的是烏克蘭,而不是亞努科維奇。

韓國智庫韓國濟州平和研究院(The Jeju Peace Institute)院長Intaek Han表示,從字面上看,中國對烏克蘭的保證似乎超過了已知向朝鮮做出的承諾。韓國濟州平和研究院旨在推進核武器不擴散。Han認為,俄羅斯當時可能為阻止烏克蘭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簡稱﹕北約)走到一起而支持了上述中烏協議。

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的顧問Miles Yu多年來一直尋求引起人們對上述2013年協議的關注。他稱,該協議表明了北京和莫斯科方面之間的緊張關係,反映出烏克蘭對俄羅斯和歐盟之外第三種選擇的渴望,同時有助中國獲得烏克蘭生產的飛機發動機等武器系統。Yu表示,把烏克蘭納入中國地緣政治軌道對北京方面而言具有長期戰略利益。

華爾街日報說,在3月3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被問及2013年與烏克蘭達成的這項協議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迴避了這個問題,他提到一項關於烏克蘭等無核國家安全保證的聯合國決議。汪文斌說:“這種安全保證有明確的內容限定和觸發條件。”汪文斌表示:“在烏克蘭問題上,當務之急是有關各方保持冷靜克制,緩和局勢,促進政治解決。”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