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平權戲劇《魚貓》
9月
13
2016
魚貓(曉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10次瀏覽
徐芳薇(圖文創作者)

前幾年和曉劇場合作《地下女子》插畫製作,身為後天聽障者總難在現場戲劇中聽清楚台詞,且也看不太懂手語,記得那時候戲末問導演鍾伯淵:「你們什麼時候可以做有字幕的戲?」他只是笑一笑而已。沒想到,他們默默的放進心裡,在今年九月做到了。

文化部「原鄉文學&巡演 無障礙閱讀推廣計畫」推出的《魚貓》這齣戲,將黃春明老師的文學作品《魚》、《殺死一隻老貓》搬上舞台,演員專業的肢體演出、燈光與錄像投影裝置的畫面呈現、偶戲操作的生動,讓我從視覺上多方面的接收到節奏和情感,即使聽不見音樂,也同樣的深深投入在故事氛圍之中,久久無法回神。

《魚》劇中的小孩雖是人偶,沒辦法從臉部與唇語判斷音調情緒,但負責手語演出的演員,把語氣和情緒表現得好好,讓人彷彿聽得見他的哀傷、無奈與興奮。對話部分的字幕,望不同角色用不一樣的顏色或字體呈現,不然起初有點混淆,不知道哪句話是誰說的。

《殺死一隻老貓》用文字字幕、直接拿水瓶做音效、錄像裝置拍攝為輔助,好像聽到了阿哥哥的音樂、聽到玩水的聲音、聽到人們哀戚的哭聲…非常無障礙。而演員曾佩的手語太厲害,一邊說台詞一邊打自然手語(非逐字翻的手語),流暢得一點都看不出來是這次演出才學的,肢體語言強的人,手語果然打得比較好又漂亮,滿是音調與情感的。也很欣賞演員玉茹的演出,把老阿公的姿態與情緒,不管是慌張、振奮、消沉、無力感、隱藏的悲憤都詮釋得令人動容。

不只有字幕、手語,聽障和視障演員共同演出非常順暢,不特別說明,大家可能不知道有聽視障的演員。我相信導演並沒有因爲他們是障礙者而偏袒,相信他們一樣有表演的潛力可以激發,給了他們許多壓力與功課,讓演員們在舞台上的情緒、肢體、走位等等,都十分到位,張力十足。

這次也很重視場地的無障礙,不過場地輪椅席少了點有點可惜,這是台灣表演場地一直以來的問題,希望兩廳院整修時能改善。瑕不掩瑜,《魚貓》呈現了一場不分一般人和障礙者,不管是誰,都可以在這享受舞台戲劇的現場感染力。希望日後有更多這樣的戲劇,謝謝曉劇場,給了非常盡興、享受的戲劇體驗。

《魚貓》

演出|曉劇場
時間|2016/09/08 14:30
地點|台北市中正紀念堂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當你看見曾珮與楊朵兩位非聾啞演員,以正常有聲語言表演的同時打著手語,並且你看見他們的手語「本身」就有情緒,你看見了他們的這層企圖:手語不是一個外來的元素,而是戲劇本身。(高竹嵐)
10月
03
2016
《乩身》故事內容企圖討論宮廟與乩童的碰撞、傳統民間信仰與媒體科技的火花,並將民間信仰在後疫情時代線上化、科技化所帶來的轉變以戲劇的方式呈現,也希望可以帶著觀眾一起思考存在網路上的信仰與地域性守護的辯證關係。全劇強調「過去的神在天上,現在的神在手上」的思維,但不應忽略臺灣宮廟信仰長久盛行其背後隱含的意涵。
6月
07
2024
既是撇除也是延續「寫實」這個問題,《同棲時間》某種程度是將「BL」運用劇場實體化,所以目標觀眾吸引到一群腐女/男,特別是兄弟禁戀。《同棲時間》也過渡了更多議題進入BL情節,如刻意翻轉的性別刻板關係、政治不正確的性別發言等,看似豐富了劇場可能需求的藝術性與議題性,但每個點到為止的議題卻同時降低了BL的耽美想像——於是,《同棲時間》更可能因為相對用力得操作寫實,最後戳破了想像的泡泡,只剩耳中鬧哄哄的咆哮。
6月
05
2024
相較於情節的收束,貫穿作品的擊樂、吟誦,以及能量飽滿的肢體、情感投射、鮮明的舞臺視覺等,才是表演強大力量的載體;而分列成雙面的觀眾席,便等同於神話裡亙古以來往往只能被我們束手旁觀的神魔大戰,在這塊土地上積累了多少悲愴而荒謬的傷痛啊!
6月
03
2024
「中間」的概念確實無所不在,但也因為對於「中間」的想法太多樣,反而難讓人感受到什麼是「卡在中間」、「不上不下」。捕捉這特殊的感覺與其抽象的概念並非易事,一不小心就容易散焦。作品中多義的「中間」錯落挪移、疊床架屋,確實讓整體演出免不了出現一種「不上不下」的感覺。
5月
31
2024
在實際經歷過70分鐘演出後,我再次確認了,就算沒有利用數位技術輔助敘事,這個不斷強調其「沈浸性」的劇場,正如Wynants所指出的預設著觀眾需要被某種「集體的經驗」納入。而在本作裡,這些以大量「奇觀」來催化的集體經驗,正是對應導演所說的既非輕度、也非重度的,無以名狀的集體中度憂鬱(或我的「鬱悶」)。
5月
27
2024
《敲敲莎士比亞親子劇》以馬戲團說書人講述莎士比亞及其創作的戲中戲形式,以介紹莎翁生平開始,緊接著展開十分緊湊精實的「莎劇大觀園」,在《哈姆雷特》中,演員特地以狗、猴、人之間的角色轉換,讓從未接觸過莎劇的大小觀眾都可以用容易理解的形式,理解哈姆雷特的矛盾心境
5月
21
2024
餐桌劇場《Hmici Kari》中的主要人物Hana選擇回到部落銜接傳統的過程,正是不少現今原住民青年面臨的境遇,尤其在向部落傳統取材後,如何在錯綜複雜的後現代性(postmodernity)裡開闢新的途徑,一直是需要克服、解決的難題。
5月
20
2024
《門禁社區》給人的啟示不應是退守平庸,而是盡你所能,做到底,做到極致,並以每個人自身的條件,盡力去做。再者,小雯理應不是為了背書平庸而來的,且有許多懸而未表的課題尚未展開,雖然編導已經佈線了。這條線,纏結了性、家與國家,唯有通靈者的囈語才能打碎文謅謅的腔調,穿透體制化、保守主義者的象徵層,講出它的困局、流動與盡其可能的出路。
5月
1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