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論壇登場 柯文哲:兩岸「命運共同體」只是表達善意

雙城論壇登場  柯文哲:兩岸「命運共同體」只是表達善意
Photo Credit:台北市政府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柯文哲在上海出席論壇時表示,兩岸關係是影響台灣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未來將秉持「兩岸一家親」的信念,加強兩岸交流合作,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

台北市長柯文哲1日抵達上海,參加「2017台北上海城市論壇」。柯文哲致詞時表示,兩岸關係是影響台灣人民生活的要事,未來將以人民的福祉為目標,秉持「兩岸一家親」的信念,加強兩岸交流合作,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共同追求兩岸人民美好的未來。

雙城論壇從2010年起,每年在台北、上海輪流舉辦。2017年兩岸關係緊張,李明哲在大陸被捕、台灣無法出席世界衛生大會、以及巴拿馬與台灣斷交和大陸建交等事件,使兩岸氣氛不佳,雙城論壇能否順利舉行一直備受矚目,舉辦時間也從原先傳出的6月底延到7月初。

台北市發言人劉奕霆表示,今年「2017台北上海城市論壇」訂於7月2日在上海東方濱江大酒店舉行,論壇主題為「健康城市」,從「社區衛生」、「環保」、「智慧城市與民生服務」、「青創產業」4個方向,互相交流。

柯文哲:城市交流,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

蘋果報導,柯文哲先於1日晚宴表示,過去20年中國經濟突飛猛進,上海的電子商務與物流,是台北市值得學習的。他說,上海這邊每天在菜市場買菜是拿手機刷的,在全世界沒有地方這麼先進,是台北市要謙虛的學習,未來也會特別組團來上海學習。

而柯文哲在今(2)日的致詞中也指出,1987年台灣宣布解除戒嚴以前,台灣對大陸是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 1987年台灣開放了民眾赴大陸探親,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和解的第一步。從這個時刻開始,兩岸從完全隔離開始互動交流,終於有機會「互相認識,互相了解。」

他說,過去30年兩岸的交流證明了,打破兩岸的對立不是不可能,但必須雙方都努力,「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甚至互相諒解」。

柯文哲並表示,兩岸關係是影響台灣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如果大家都能以人民的福祉為目標,秉持「兩岸一家親」的信念,加強兩岸交流合作,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共同追求兩岸人民更美好之未來,現在面臨的一些僵局是可以克服的。

上海市長應勇也表示,今年是兩岸同胞打破隔絕狀態,開啟民間交流的30周年,兩岸同胞是一家人,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理應多往來、多交流、多合作,「在兩岸一家親的濃濃氛圍中,不斷加深兩地民眾的友情與親情」。

兩岸交流是否趨向一中?柯文哲:純粹城市交流

會後媒體詢問,柯文哲提到的「命運共同體」、「兩岸一家親」,是否在預設的一中劇本內?柯文哲表示,這次雙城論壇雙方都很清楚,就是定義成兩岸的「城市」交流,儘量不去涉及政治高層,針對致詞時提到的「命運共同體」、「兩岸一家親」,都只是表達善意的說法。

柯文哲談到,他常希望大家不要賦予太多政治意涵,他說,台北上海雙城的交流就是給兩岸的僵局之間有一個轉圜的機會,不然有時候大家話越講越重是沒有好處的,他說醫療、環保本來就是台北的強項,他覺得現在上海遙遙領先台北的是電子商務、物流,應該會另外再組團來上海學習電子商務跟物流。

柯文哲稍早的致詞,也特別提到台北市政府從2016年4月起開始,禁止使用一次性的免洗餐具的命令,以及實施1年下來,紙容器垃圾減少80%,塑膠容器垃圾減少75%,這樣的減塑成果。

而柯文哲下午出席「台北上海兩市高中生街舞交流活動」,媒體追問「兩岸一家親」的說法可以充分代表台灣民意嗎?柯文哲說,每人有每人的解讀,不過他認為「兩岸一家親」總比「一家仇」要好,如果雙方合作有利,當然要合作,「如果合作不利,那再說嘛,對不對?」而且現階段大家互相學習、互相合作,看得出來是有好處的。

柯文哲表示,今年是因為時間來不及,所以只弄街舞交流,如果明年在台北舉辦,他會在雙城論壇裡特別弄個青年論壇,年齡層設定在高中生,讓兩邊的青年去交流,像剛才那個叫做「以舞會友、尬舞」,不過大家仔細看兩邊的風格其實不太一樣,這個年輕人就自己會去學習,也呼應「互相學習、互相交流」。

總統府:兩岸交流應適切表達民意

針對柯文哲的發言,總統府2日回應,在台灣面對外交困境的時刻,類似的交流互動,應適切表達國人的民意,對兩岸關係長遠發展才有真正助益。

總統府發言人林鶴明說,只要有助於增進雙方互相了解,符合「對等尊嚴」、不預設政治前提,這樣的互動,政府都正面視之,這也是過去以來民進黨執政縣市行之有年的常態。

林鶴明表示,而特別在這個時刻,當台灣面對外交困境的同時,國人也深切期待,各界都能團結一致,類似的交流互動,應適切表達國人的民意,對兩岸關係長遠發展才有真正助益。

本屆雙城論壇雙方共簽署「台北市內湖區與上海市浦東新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兩市推廣籃球運動」、「台北市立大學與上海大學學術交流」等四項交流合作備忘錄。

而柯文哲2日結束雙城論壇行程,於3日返台之前,是否會見中國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備受媒體關注。

核稿編輯:羊正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