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
 

新書簡介

公共的信仰-基督徒社會參與的第一課

《公共的信仰》

作者:沃弗
譯者:黃從真
書系:Open書系
頁數:260頁
定價:330元
社會參與熱血價79折:
261加入購物車
按此試讀
優惠期限
2014年2月28日截止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基督徒社會參與的第一課/馮國強(校園書房出版社行銷企劃)

「葉先生,給你看六十四手,是讓你明白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拳不能只有眼前路,沒有身後身。」
-《一代宗師》

一代宗師在電影《一代宗師》中,與其說裡面的兩位武學流派傳人葉問(梁朝偉飾)、宮二(章子怡飾)幾次的過招是在比試拳腳身手,不如說他們透過過招,在比一種人生的境界,比誰更關心自己的時代與大社會,一如導演王家衛透過宮二所說的:「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這才是真正的高手-至少,在他們那個顛沛流離的的民國大陸時代。

我們同樣活在一個複雜的大時代。《公共的信仰-基督徒社會參與的第一課》作者沃弗,就成長於顛沛流離的南斯拉夫,後移居美國並長期穿梭於美國和故國,這樣的經驗造就了他對公共事務的熱忱,以及對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觸角,敏銳於時代對基督信仰的邀請和挑戰。「兩千年以前的信仰,與今日民主社會所面對的掙扎(掙扎於如何使用龐大的科技潛能為群眾謀福祉,而避免自我毀滅)有什麼關聯嗎?在心靈深處,我們害怕信仰可能和這些毫無相關;我們感受到一種張力,因此便把信仰的「道德願景」束之高閣,只利用信仰來庇護那些我們以為對的事。我們需要在智性和靈性上努力,才能在變遷的環境中,認識並真實活出我們的信仰。」沃弗是熱心的,他深知今日已不同往日的單一社會:多元、民主、後現代,「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基督徒需要進入各行各業的公共領域,謙卑學習聆聽多元語言,才能有效見證信仰,並共建人類福祉(common good),沃弗並不懷疑古舊信仰的當代「有效性」,但邀請我們更新信仰於公共領域的表達方式!

先知性信仰:服事眾生這條路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電影裡宮二在退隱前道出生命的遺憾,是自己武功雖未嘗敗跡,但沒能貢獻和分享於眾生,並鼓勵葉問武功要往服侍眾生這條路走,這才是武者的最高境界。沃弗就相信基督信仰要貢獻當代多元民主社會,這位現世性和盼望神學大師莫特曼(Jurgen Moltmann)的學生,語重心長的提醒,基督信仰的「先知性」和「盼望性」於當代仍是有效和可行的,先知性的信仰傳統要求先知進入公共社會,代表上帝發聲和指斥罪惡(摩五12、24),我們的試探只是:將偉大信仰限縮至「只見自己」的層面──信仰被徹底「私有化」,只負責形塑個人靈命和私德,而公共領域則被閒置。沃弗稱這是一種失能的信仰(Malfunctions of Faith),這種非先知性的信仰,既失去了基督信仰的光采,亦不能貢獻於當代人類社會,遑論先知性信仰的信息和見證力度。

對沃弗來說,作為先知性的信仰,基督信仰是公共宗教而不是神秘宗教,「先知性宗教及神祕性宗教之間老式區分法:前者主張積極轉化世界,後者則崇尚靈魂飛升到神的境界。」因此我們唯一的路是積極投入和建設世界,我們沒有權利也不應該,從公共世界退到自己的安全私有角落(如教會),忘了愛神愛鄰舍的使命和責任。其實我們可做的事情不少,例如在貧窮與環境惡化,生技議題與國際局勢,性別議題等當代議題上,已有不少教外人士在努力,基督教界如能用心投入資源,釐清信仰與這些議題間的關係,當可有獨特的貢獻和位置。

在無數大小社會議題或族群衝突的今天,思路清晰且熱情於推動不同團體復和的沃弗,繼續於《擁抱神學》中的職志,提出基督徒於多元社會公共參與的可行圖畫,強調於多元社會中,彼此間的差異不單不該是造成敵對的原因,反而可以成為大家相互豐富、貢獻智慧的泉源,「在一個多元世界中,所有宗教的一個核心挑戰,是幫助群眾走出狹小的盼望,以至於能過一種有意義的生活,並幫助群眾解決大型衝突,能與別人和平共處。」

電影《一代宗師》最後,葉問一生沒能贏過宮二,但宮二的父親卻說他贏了自己-但不是贏在武功上,而是贏在想法上;功夫是盡歸大同,無分門派、師門、南拳北掌,這點葉問勝了宮家的地域主義。沃弗著作的好看不僅是曾被《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預測,會是近年最有想法的福音派神學家之一,還在他堅持多元差異中仍可共建人類福祉、擁抱復和的生命境界,《公共的信仰-基督徒社會參與的第一課》不僅把公共信仰的基本架構交代清楚,更讓我們看到一個天下格局的大師熱忱,一個社會參與新想法的閃爍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