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ademia.eduAcademia.edu
翻譯西學義理之淵海 耶穌會士金尼閣與︽西儒耳目資︾ 周維強 明末耶穌會士沙勿略︵ St. Francois Xavier, 1506-1552, S. J.︶等浮海而來,企盼能將福 音傳到 中國 ,使 華人也能成為上帝 的子民。然而 ,複雜 的方言,以 及難懂的漢字 ,成 為他們開始傳播福音前最大的挑戰。利瑪竇︵ Matteo Ricci, 1552-1610, S. J.︶等博學的 耶穌會士們,如何逐步掌握漢語,以配合知識傳教的策略?金尼閣︵ Nicolas Trigault, 特別是南京官話,是明末來華耶穌會 為耶穌會士非常重要的工作。漢語, 化,並向東方傳播福音,學習漢語成 十六世紀末期,為了理解東方文 羅明堅和利瑪竇的︽葡漢辭典︾ 語因為沒有字母,字數又眾多,因此 奉范禮安的命令抵達澳門,他覺得漢 ︵ Michele Ruggieri,1543-1607, S. J.︶ 並要懂得書寫。一五七九年,羅明堅 們不但要學習粵語,也要學會官話, 1606, S. J.︶在澳門視察,指示傳教士 語中龐大數量的字和複雜的發音,成 尚有平上去入四聲﹂。︵註二︶因此,漢 話有近千個意義,除掉無數的發音外, 發 音 上 有 很 多 同 音 而 義 異 之 字, 許 多 竇也覺得漢語難以學習,他提到﹁在 由羅明堅教導漢語,一開始時,利瑪 一五八二年,利瑪竇抵達澳門, 1577-1629, S. J.︶所著︽西儒耳目資︾,無疑是總結這一關鍵工作的代表性著作。 士必須積極學習的語言。 非常難學。但他仍然在兩年內認識了 為了傳教士入華傳教的最大障礙。 一五七八年,耶穌會遠東觀察員 一萬二千多個漢字。︵註一︶ 范禮安︵ Alessandro Valignano, 1539- 58 2016年2月 輯 專 字。我從未遇到過雙音字或多音字, 所 有 中 國 的 字 詞 無一例 外 都 是 單 音 中傳教士逐步認識漢語特性的歷程: 記 ︾中,金 尼 閣 多 次 記 載 了 此 一 階 段 竇至廣東肇慶開教。在︽利瑪竇中國札 一五八三年九月,羅明堅和利瑪 ︵︽利瑪竇中國札記︾,頁二七︶ 或符號來表示的,用於代表一個意思。 每個對象一樣,都是用它自己的漢字 慣說元音和輔音,因為每個字正好像 音,其中有些是雙元音。︙中國人不習 雖然有些字可能包括兩個甚至三個元 共有五種不同的聲調或變音,非常難 含意不清或模稜兩可的困難問題。一 人們運用重音和聲調來解決我稱之為 雜性: 他們也開始了解到漢字聲韻問題的複 除了漢語單音濁體的特性外,當然, 於掌握,區別很小而不易領會。他們 用這些不同的聲調和變音來彌補他們 缺乏清晰的聲音或語調;因而在我們 只具有一種明確含 義 的一個單 音 節, 在他們就至少具有五個不同意義,並 且彼此由於發音時的聲調不同而可能 相去有如南極和北極。每個發音的字 的確切意義,是由它的聲調質量決定 的。這就當然增加了學習說這種語言 以及聽懂別人的困難。我要冒昧地說, 沒有一種語言是像中國話那樣難於被 外國人所學到的。然而,上帝保佑,我 們耶穌會的會友凡是獻身於這個民族 中的傳道工作的,都經過不懈的努力 而學 會了說他們的語言。從一開始佈 語言含糊不清的性質,乃是因為自古 故宮文物月刊·第395期 而且還可以讀和寫中文。我認為中國 道就在這裡的人,不僅可以流利地說, 以來他們就一直把絕大的注意力放在 59 羅馬耶穌會檔案館藏 羅明堅和利瑪竇合寫了《葡漢辭典》 書面語的 發 展上,而不大關心口語。 ︵︽利瑪竇中國札記︾,頁二八 —二九︶ 除了不同省分的各種方言,也就是鄉 作者攝 肇慶西江畔的崇禧塔與僊花寺遺址 作者攝 僊花寺遺址 音之外,還有一種整個帝國通用的口 S é b a s t i a n , 1 5 6 2 - 1 6 2 2︶、郭 居 靜 鍾鳴仁擅長使用中國語言,由於他可 ︵ Lazzaro Cattaneo, 1560-1640︶又協 言,我們耶穌會的會友就的確沒有必 貴的幫助,神父們利用這個時間編製 語,被稱為﹁官話﹂,是民用和法庭 要再去學他們工作所在的那個省份的 一份中國詞彙,他們還編成另外幾套 助發展完善了︽葡漢辭典︾: 方言了!︵︽利瑪竇中國札記︾,頁三〇︶ 字 詞 表,我 們 的 教 士 們 學 習 語 言 時 用的官方語言。︙懂得這種通用的語 學習通行的南京官話雖減少了學習各 從 中 學 習 到 了 大 量 漢 字。在 觀 察 中 用。︵︽利瑪竇中國札記︾,頁三三六︶ 的,現在仍被步他們後塵的人們所使 們兩 個 最 早 的耶 穌 會 傳 教 士所 創 作 助。這種以聲韻書寫的方法,是由我 聽 音 樂 對 於 學 習 語言 是 個很 大的 幫 化,能很快辨明聲調的不同。善於聆 樂 家,善 於 分 辨 各 種 細 微 的 聲 韻 變 做了很大的貢獻。他是一個優秀的音 們共有五聲。郭居靜神父對這個工作 別的聲韻而賦予它各種意義,因為他 區別所用的聲韻,使學者可以決定特 能被別人了解。他們採用五種記號來 韻,談話的人就不能了解別人,也不 亂,幾乎不能進行交談,因為沒有聲 字義。不知道這些聲韻就產生語言混 節組成,中國人用聲韻和音調來變化 他們注意 到 整 個中 國 語言 都 是 單 音 種方言的負擔,但由於漢字並非表音 文字,因此為漢字注音十分必要,如此 才 能 註 記 漢 字 的 正 確 發 音。一 五 八 三 年至一五八八年間,羅明堅和利瑪竇 合寫了︽葡漢辭典︾,一九三四年經德 禮賢︵ Pasquale D’Elia︶神父在羅馬耶 穌會檔案館發現。此書蒐集了六千餘 個葡文詞彙,並對照出五四六一個漢 語詞彙。 ︵註三︶此書也開創了以拉丁 字母標注漢字讀音的先例。但︽葡漢 辭典︾標注漢語語音的使用了多種西 方語言系統,又沒有聲調系統,加上 並未大量印刷出版,只能說是傳教士 們的倉促應急之作。 利瑪竇︽西字奇蹟︾ 一 六 ○ ○年 , 利 瑪 竇 居 停 山 東 臨 清 時 , 隨 行 的 鍾 鳴 仁 ︵ Fernandez 60 2016年2月 輯 專 話。︵︽利瑪竇中國札記︾,頁三九一︶ 楚,可 以 教 龐 迪 我 神 父 純 粹 的 南 京 送給利瑪 竇,因為 男孩的口齒 清 太 監 馬 堂 曾 將 他 所 買 的一名 男 孩, 字注音文章和四幅圖贈程大約,程 羽毛筆︵似為鵝毛筆︶書寫的四篇漢 人,著名的刻書家。利瑪竇曾將他用 約,字幼博,休寧人,明神宗萬曆時 間程大約所輯︽程氏墨苑︾中。程大 世,創造了條件。 這就為金尼閣︽西儒耳目資︾的問 的書籍,對於傳教士來說十分迫切。 1566-1640, S. J.︶ 學 習 漢 語 。 後 因 李 郭 居 靜 和 高 一 志 ︵ Alfonso Vagnoni, 經肇慶抵達南京。在南京時期,他與 一 六 一 ○年 , 抵 澳 門 。 一 六 一 一 年 , 入 耶 穌 會 。 一 六 ○七 年 , 赴 印 度 。 帝國統治下的荷蘭︶。一五九四年, 生於法國杜埃︵ Douai,當時屬西班牙 金尼閣,字四表,一五七七年出 耶穌會士金尼閣與︽西儒耳目資︾ 在這些基礎之下,利瑪竇等人逐漸的完 氏將之收錄於︽程氏墨苑︾中,共有 即 沉﹀、︿二 徒 聞 實 即 捨 空 虛﹀、︿婬 ︿述文贈幼博程子﹀、︿信而步海疑而 善了對應漢語發音的系統,其具體的成 果之一,就是利瑪竇的︽西字奇蹟︾。 ︽西字奇蹟︾被收錄於萬曆年 色 穢 氣 自 速 天 火 ﹀ 和 ︿ 天 主 ﹀。其 中 ︿信而步海疑而即沉﹀、︿二徒聞實即 捨空虛﹀、︿婬色穢氣自速天火﹀三篇 除 注 音 文 字 外 並 配 有 圖 畫,︿ 天 主 ﹀ 則為聖母懷抱聖嬰圖。從內容分析可 一 六 三 ○︶ 所 請 , 與 郭 居 號。其中五個聲調符號是很重要的改 母,五個聲調符號和一個送氣音符 聲母,四十四個韻母,四個次音字 個。經語言學家分析,共有二十六個 六個字,其中不同音的字有三八七 韓雲等人的幫助下,參照︽洪武正 呂維祺︵一五八七 他與王徵︵一五七一 開拓教務,接著到杭州編纂書籍。在 國,一方面在嘉定教漢語,又至陝西 至萬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返回中 之藻︵? 良,身兼音樂家的郭居靜和龐迪我 韻︾和︽韻會小補︾等中國韻書, 故宮文物月刊·第395期 ︽西字奇蹟︾經分析共有一一五 一六四四︶、 年︵一六一三︶,金尼閣返回羅馬, 靜和鍾鳴仁在杭州傳教。萬曆四十一 ︵ Diego de Pantoja, 1571-1618, S. J.︶ 編寫出了︽西儒耳目資︾。作於天 知,︽ 西 字 奇 蹟 ︾ 是 耶 穌 會 士 與 中 國 神父對此有關鍵性的貢獻。不過由於 啟五年︵一六二五︶夏,成於六年 61 一六四一︶和 ∼ ∼ 士人交遊,及早期傳教文獻的代表。 字數太少,另一本在聲韻上更為全面 ∼ 〈述文贈幼博程子〉 明萬曆滋蘭堂原刊本 局部 引自程大約《程氏墨苑》 縱31.7,橫18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述文贈幼博程子〉末可見中文係利瑪竇自己 用毛筆書寫,並蓋有兩種耶穌會的會徽印。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縱28,橫17.4公分 天啟丙寅秦涇王徵校刊本 聰,覽本國之字,目未嘗不明矣,奚 或曰:﹁旅人聾 瞽用此藥法,則救其 必用此藥法為?﹂余曰:﹁此非愚意 ︵一六二六︶春,歷時五月,凡三易 利瑪竇在萬曆三十八年︵一六一 也。蓋景伯韓君之固請﹂。曰:﹁藥法 病可也,乃我聆本國之言,耳未嘗不 ○︶ 去 世 , 金 尼 閣 是 在 他 死 後 才 抵 能救汝聾汝瞽,必不能害我聰我明, 稿。其後,在吏部尚書張問達︵一五 達中國,而︽西儒耳目資︾是在利 矧真聾而自為聰,真瞽而自為明,重 一六二五︶的資助下出版。 瑪竇去世之後十五年才出版時,隨 其聾瞽之癖也?今先生字學實千古所 五四 同利瑪竇編修辭典的幾位中,龐迪 未 發。若拒而不納,乃真 聾 瞽 矣。﹂ 景伯之言如此,余未敢以為然。亦不 敢不欽其謙焉。况此書原以供旅人聾 瞽之用,大方之家雖無所用之,第譬 之 無 疾 者 時 蓄 醫 書,恐 亦 未 足 為 累 也。輒忘聾 瞽,五閱月始成此書。書 分二譜,首字總一萬四千有 奇。點畫 聲 律,一稟︽正韻 ︾。見昭代同文之 治。旅人聊述其便於我初學者云爾。 無由,故表之曰︽ 耳目資 ︾也。然亦 之內意。欲救聾瞽,舍此藥法,其道 觀新字,目鏡則不明。恐不能觸理動 同之理。但初聞新言,耳鼓則不聰; 幸至中華,朝夕講求,欲以言字通相 者 ,全資 乎此。﹂ ︵註四︶可見此書對 能徧閱此中文字,而輒洞曉其義意 達之子張緟芳曾說﹁西儒入我中華, 書名為︽耳目資︾。印刷出資者張問 漢字,耳聽不懂漢語的問題,故將此 中國來的外國人所寫,因解決眼不識 金尼閣在序中表達了此書是針對初到 述而不作。敝會利西泰、郭仰鳳龎 、 於傳教士學習漢語的重要性。 金尼閣在自序中稱: ︽西儒耳目資︾為誰而寫? 中,快速完成編輯此書。 語學習資料,因此得以其後在五個月 有可能從兩人處得到了先前積累的漢 靜,又曾與鍾鳴仁在杭州傳教,故極 則在杭州。由於金尼閣漢語師承郭居 一六二二年去世,碩果僅存的郭居靜 我在一六一八年去世,鍾鳴仁也在 ∼ 引自網路 順陽實始之愚,竊比於我老朋而已。 金尼閣《西儒耳目資》 耶穌會士金尼閣 62 2016年2月 輯 專 《西儒耳目資》的金尼閣自序 的經濟規模。而本書的內容,又不完 教士尚少,不足以構成消費購買此書 教士學習漢語所作。按此時入華之傳 究本書的序,則可發現此書不僅為傳 為了傳教士學習漢語而寫。然而,考 年︵一六二二︶壬戌科進士。王徵向 教,教名裴理伯︵ Philippe︶,天啟二 號了一道人等,隨耶穌會士龐迪我入 陝西涇陽人,字葵心,又字良甫,自 出,他是藉由王徵得知此書。王徵, 出資印此書的張問達在序中指 定出版此書。 全出自金尼閣之手,從這幾個蹟證來 他推薦說: 從書名來看,此書當無疑義,是 看,︽西儒耳目資︾的讀者,確實不 金尼閣同時也預期了中國人對於 文。叶韻直截簡易,絕無一毫勉強 有要。僅僅以二十五字母衍而成 此新訂西儒耳目資也。蓋泰西金四 出版一本西方人學習漢語工具書的疑 拘礙之弊。立總立全,分經分緯, 可能僅限於來華或是想要學習漢語的 惑,他先解釋出版此書,是出於韓雲 才一縱橫交羅,而萬字萬韻無不悉 表先生所著。其學淵而邃博,大而 的邀請。韓雲,山西平陽府絳州人, 備于其中也。倘先生所索元音之母 外國人。 字景伯,萬曆四十年︵一六一二︶舉 天地自然之元韻非歟? 彂 果如良甫所言,且多 前人之所未 而張問達在翻閱後,認為此書: 人,曾受業於徐光啟,對兵學有相當 的認識,曾任徐州知州、漢中府推官 和葭州知州。其父韓傑頗善經商,因 天主教,並邀請耶穌會士艾儒略、高 其字,恐從來無此奇捷。矧其書一 母、檢畫知音之法,開卷便淂其韻 ,補諸家之所未補。至于聞音察 一志等進入絳縣一帶開教,使得山西 遵︽洪武正韻︾尤可以昭同文之 彂 成 為 天 主 教 最 為活 躍 的 地 區 之 一 。 ︵ 註 此經濟生活甚為豐足。韓雲家族信奉 五︶韓雲和其它支持刊刻此書的中國人 化;可以采萬國之風;可以破多方 澁 附會之誤。其裨益我字韻之學 抝 故宮文物月刊·第395期 於中國人學習聲韻學上的優點,才決 士,無非是見到了︽西儒耳目資︾對 豈淺鮮哉!︵註六︶ 63 中,看到簡化學習中國聲韻的潛力。 耶穌會士學習中文的拉丁文拼音系統 韓雲和王徵等中國士人,顯然從 漢語的單純目的。 有所助益,而不單是為了傳教士學習 可見出資者著眼與此書對於字韻之學 彼習等韻者三年尚不能熟,即熟矣, 五十號耳,肯一記憶,一日可熟視。 過二十,及傳生諸母之攝統計之,才 鳴之母,號不過五,同鳴之父,號不 傳,何啻數萬之字之音。今觀西號自 間,輒能徧曉此中文義,所通六經史 夫西儒梯航遠來,學我華言,不數年 偏,而必欲授之梓?﹂,王 徵 回 覆 稱: 巧法,想皆此中所已備者。君獨何嗜之 不能越我音韻已傳諸書之範圍,即間出 張敬一致信王徵稱:﹁今之耳目資或總 版動機,王徵還有不同的想法。當時 不過,對於︽西儒耳目資︾的出 其切要,刪其繁蕪,益補續志其所未 注音義,大書其字而細釋之,第務摘 之序之法,一一檢︽韻會 ︾,小補所 書第三邊正一譜,就依西儒所訂所排 願天假餘閑,期與二三同志,更將此 充性工作,王徵指出: 中 , 對 於 此 一 聲 韻 系 統,亦 發 展 出 擴 同時,王徵在︿西儒耳目資釋疑﹀ 是以此作為翻譯西學著作的工具書。 出版︽西儒耳目資︾的主要目的之一, 為後來翻譯西學義理之淵海耳。﹂可見 此書者,政欲資之。徧閱此中文字,可 名理奚自而流?西儒殫竭心力,急急成 否還有其他更重要的目的? 王徵在︿西儒耳目資敘﹀中說: ﹁名理如淵正匯字學之海,學海不澄, 聲韻的時間。 學習三年,如此可以大大的縮短學習 可以掌握聲韻,而傳統的方式則需要 在於:一日之內熟記五十個音符,即 由此可知,王徵認為本書之最大價值 盛治也,誰復問中西哉? 之無窮,亦足以彰我明千古來同文之 伯群諸儒紳大為校訂,頒佈海宇,傳 萬萬者乎?︙異日者,獻之聖天子宗 亦盡了了,又況聰明特達之士,高出 乎?闇愚特甚,一見西號,一二日中 易,而反甘自遜為?且余獨非此中人 尋音尋字,尚多不得便遇者,誰難誰 金四表先生︙稅駕于邸,急取中國聖 賢 典 籍 讀 之? 其 意 義 之 遼,不 啻 河 漢!而先生一旦貫通,以西學二十五 字 母 辨 某 某 為 同 鳴 父、某 某 為 自 鳴 母、某 某為 相生之母。分韻以五仄, 如 華 音 平,則 微 分 清 濁 焉。不 期 反 而反,不期切而切,不體外 增減一點 畫,不法外借,取一全譯,第舉二十五 字母,才一因重摩 蕩,而中國文字之 源,西學記載之派,畢盡於此。 可見王徵鑑於傳教士學習漢語的快 速,以及︽西儒耳目資︾以二十五字 母配合五聲,即可掌握聲韻的方法甚 為激賞。 備。再于大書真字之下,並搜草字、 就 前 所 討 論,則︽ 西 儒 耳 目 資 ︾ 可見,就王徵之見,將字學和韻學統 ︽西儒耳目資︾為何而寫? 越性,他又撰寫了︿西儒耳目資釋 對當時來華之西人和國人,皆有助益。 合成一部完整的字典,是他對此書未 為了彰顯︽西儒耳目資︾的優 疑﹀,將該書的獨創性條列,共達 然而,除了學習語言和了解聲韻外,是 隸字、篆字,一同列之,尤為絕唱。 五十一條。王徵認為: 64 2016年2月 輯 專 來的願景。 竇的遺願有關了。 含一萬四千字的韻書呢?這就與利瑪 麼樣的翻譯計畫,需要體系完善,包 士 來 華 , 其 中 包 括 了 鄧 玉 函 ︵ Johann 帶了七千餘部西文書籍和二十名傳教 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金尼閣攜 閣 返 回 羅 馬 , 由 教 宗 保 祿 五 世 ︵ Paul 譯。萬曆四十二年︵一六一四︶金尼 信請求派遣傳教士,並多攜西書翻 利先生行蹟﹀,指出利瑪竇曾以書 1582-1649, S. J.︶ 所 著 的 ︿ 大 西 西 泰 耶 穌 會 士 艾 儒 略 ︵ Giulio Aleni, 出來的,即是天啟七年︵一六二七︶ 人。 ︵註七︶七千 部書中第一部被翻 譯 ︵ Jacques Rho, 1592-1638, S. J.︶ 等 von Bell, 1591-1666, S. J.︶和羅雅谷 J.︶ 、 湯 若 望 ︵ Johann Adam Schall ︵ Francisco Furtado, 1589-1653, S. Terrenz, 1576-1630, S. J.︶ 、 傅 汎 際 王徵所撰寫的〈西儒耳目資釋疑〉 V, r. 1605-1621︶ 頒 賜 大 量 書 籍 。 萬 刊印的︽奇器圖說︾。 據方豪神父在二十世紀上半的 統計,北堂圖書館現存藏書中,確知 為金尼閣所攜帶入華者,共有四二八 種,不確定者一五一種。這批藏書 據 惠 澤 霖 神 父 ︵ Hubert Verhaeren, C.M.︶ 的 說 明 , 具 有 以 下 特 徵 : 紅 皮書面,書口塗灰藍色,書脊雙線裝 訂,前後書面有教宗及耶穌會會徽之 金印,版本較大,無其他藏書家之印 或題字,刊印於一六一五年等等。尚 而翻譯西書,實為︽西儒耳目資︾出 故宮文物月刊·第395期 華的耶穌會士能夠快速掌握漢語,進 有其他非教宗所贈之書。為使後續來 版的另一動機。 65 利瑪竇與西書翻譯 然而,來華的傳教士們究竟有什 《西儒耳目資》的王徵書牌 《西儒耳目資》的〈萬國音韻活圖〉 〈中原音韻活圖〉 ︽西儒耳目資︾與中國聲韻學 ︽西儒耳目資︾分為三編:第 一編︿譯引首譜﹀,介紹萬國音韻與 中原音韻兩個音韻系統。﹁萬國音韻 活圖﹂是以七環同心圓,最內圈為聲 調、內五圈分列二十九個拉丁字母來 代表元音,其中五個為自鳴,二十四 個為同鳴,最外圈為代表語音的漢 字。可以轉動圓盤任意組合字母拼讀 音節。﹁中原音韻活圖﹂,則為六環 同心圓,內兩圈為聲調,中間兩圈為 二十個聲母對應的漢字和拉丁字母, 最外兩圈則是與五十個韻母對應的漢 字和拉丁字母。當轉動聲母圈、韻母 圈和聲調圈時,就可以出現不同的組 合。第二編︿列音韻譜﹀則是按照拉 丁字母拼音順序排列漢字,便於查 找。第三編︿列邊正譜﹀按照漢字的 部首筆畫排列漢字,查找拉丁字母拼 音。 語言學家歸納,︽西儒耳目資︾ 共採用了二十九個字母,組成了五十 個韻母︵五個自鳴字母,二十二個自 鳴二字子母,二十二個自鳴三子孫 母,一個自鳴四字曾孫母︶,二十個 66 2016年2月 輯 專 中譯,都必須查找字音,需要一基礎 耕茁壯,以達到宣教的目的。不論是 明末的西書翻譯事業,本可與 的語言工具書,︽西儒耳目資︾無疑 人。它更是當代各種漢語拼音方式的 三三五個漢字音節,附加八個聲調, 佛教東傳之譯經活動相提並論,當世 是明末清初西學東漸下,龐大文化移 聲母︵同鳴字父︶,和清濁上去入 合計約一四 ○九個音節。 ︵註八︶︽西 推動之耶穌會士,亦有此想。在教宗 植工作所需的重要語言學基礎。而中 訓練傳教士學習中文,亦或是將西書 儒耳目資︾承繼了︽葡漢辭典︾和 保祿五世的支持下,金尼閣海運大量 國士人之重視與刊印,並有意與字學 鼻祖。 ︽西字奇蹟︾的拼音基礎,發展成為 的書籍前來東方,並招募耶穌會士加 五聲,及甚、次、中三音。共羅列了 體系精確,便於查找的聲韻工具書, 合併,則為無心插柳之舉。 金尼閣撰述、韓雲詮訂、王徵校梓,︽西儒 耳 目 資 ︾,明 天 啟 刊 本 ,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何 高 濟 , 王 尊 仲 、 李 申 譯 , 何 兆 武 校, ︽ 利 瑪 竇 中 國 札 記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 一九九七。 朱 維 錚,︽利 瑪 竇 中 文 著 譯 集︾,上 海 : 復 旦大學出版社,二〇〇一。 董海櫻,︽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初西人漢語 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二〇一一。 裴 化 行 , 管 震 湖 譯,︽利 瑪 竇 神 父 傳︾,北 京:商務印書館,一九九八。 方 豪,︽中 西 交 通 史︾,臺 北 : 中 國 文 化 大 學出版部,一九八三。 參考書目 頁八四。 羅 常 培,︿耶 穌 會 士 在 音 韻 學 上 的 貢 獻﹀, 載︽羅常培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 印書館,二〇〇四,頁二五一 —三五八。 作者任職於本院圖書文獻處 入翻譯工作。艾儒略亦著書︽西學 董海櫻,︽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初西人漢語 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二〇一一,頁 五五 —五七。 利瑪竇撰,︿利氏致巴都阿德富爾納里神父 書 ﹀,一 五 八 三 年 二 月 二 十 三 日 於 澳 門 , 載 羅 漁 譯,︽利 瑪 竇 書 信 集︾,臺 北 : 光 啟 出版社,輔仁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六,頁 三一。 ︽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初西人漢語研 究︾,頁六二 —六四。 張緟芳,︿刻西儒耳目資﹀。 黃一農,一九九六,︿明清天主教在山西絳 州的發展及其反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 研究所集刊︾第二六期,頁一 —三九。 張問達,︿刻西儒耳目資序﹀。 方 豪,︿明 季 西 書 七 千 部 流 入 中 國 考﹀,載 ︽方豪六十自定稿︾,臺北:臺灣學生書 局,一九六九,頁三九 —五四。 ︽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初西人漢語研究︾, 註釋 育體系。期盼基督教文明能在中國深 凡︾,介紹西方中世紀理想的大學教 為傳教士的漢語宣教工作,提供了效 率和便利。 結語 語言學家羅常培先生曾說,由 於各時代流傳的韻書沒有字母式的 音標作研究的根據,因此無法考定 音 質 。 ︵ 註 九 ︶而 耶 穌 會 士 金 尼 閣 在 前輩利瑪竇等整理中國語言經驗的基 礎下,所撰作的︽西儒耳目資︾,無 疑的填補了這個重要的空白。︽西儒 耳目資︾不但透過用羅馬字母分析漢 字的音素,使得繁難的反切系統,被 大幅簡化,且在今日仍可以推知當時 的南京官話發音;同時,也影響了當 時的音韻學者方以智︵一六一一 一六九五︶等 故宮文物月刊·第395期 67 9. 1. 2. 3. 4. 5. 6. 1. 2. 3. 5. 4. 7. 6. 8. ∼ 一六七一︶、楊選杞︵生卒不詳︶和 劉獻廷︵一六四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