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笠原欣幸觀點】選前五個月民調解析:郭台銘是否會參選?「下架民進黨」口號有沒有效?

【小笠原欣幸觀點】選前五個月民調解析:郭台銘是否會參選?「下架民進黨」口號有沒有效?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回顧前兩次總統大選,整體局勢在8月就大勢已定,但這次選舉三腳督的狀況加上郭台銘持續布局,讓選情至今依舊詭譎。從民調看來,期待政黨輪替的人們佔了多數,然而,如果在野陣營持續處於分裂狀態,想要戰勝執政黨將很困難。

文:小笠原欣幸
譯:張進逸

明年1月13日的台灣總統大選距今僅剩下五個月。國民黨在7月23日的全代會上,正式通過提名侯友宜為參選人。民進黨的賴清德、民眾黨的柯文哲,以及侯友宜的三腳督競爭態勢也逐漸升溫。

前兩次在8月大勢已定

過去的總統大選是在3月舉行,自2012年起,改至1月進行投票,這樣的更動是為了讓總統大選能與立委選舉在同一天舉行。對此我們首先來回顧一下過去3次的選戰中,夏季代表著何種意義。

2012年,尋求連任的馬英九與首度挑戰的蔡英文展開激烈競爭,夏季時的選情尚未明朗,秋季也仍難分高下,直到12月,馬英九才終於領先蔡英文。2016年再度挑戰的蔡英文,在8月的支持率即已大幅領先國民黨的洪秀柱確立勝選格局。由於許多人都預料蔡英文將大獲全勝,國民黨被迫在10月換柱改由朱立倫參選。儘管11月有馬習會那樣的重大事件,但並未對選情造成任何影響。

2020年時,國民黨的韓國瑜雖然在選戰初期領先,但到了7月,蔡英文迎頭趕上並超越韓國瑜,8月時在所有的民調中,蔡英文都獲得了大幅領先。8月時的攻防決定了最終勝負,蔡英文保持了大幅領先的態勢直至投票當天。過去兩次選戰中,盛夏的決戰便已決定了最終勝負,一旦選情趨於穩定,接下來的四個月基本上不會發生太大變化。那麼,這一次又將會如何發展呢?

7月份三位參選人的支持率

首先,我將先分析整理7月份三位參選人的支持率趨勢。本次分析所採用的是菱傳媒民調、台灣民意基金會、美麗島電子報,以及TVBS的民調數據。

為了與6月份的數據進行比較,我們這裡只採用這四間民調機構的數據。將3位參選人的支持率平均後,7月份的支持率為:賴清德35.8%,柯文哲28.0%,侯友宜21.6%。6月份時這四間機構的支持率為:賴清德35.1%,柯文哲30.5%,侯友宜20.6%。與6月份的平均值相比,可以看到賴清德在7月份的支持率提升了0.7個百分點,柯文哲下降了2.5個百分點,而侯友宜的支持率則上升了1.0個百分點。(詳見下圖表1)。

除了這四間機構,雖然還有其他機構的民調數據,但趨勢大致相符。

圖表1:3位參選人的7月份支持率

The_News_Lens中文圖1

資料來源:參照菱傳媒、台灣民意基金會、美麗島電子報、TVBS四間民調後,由筆者整理而成

支持率的趨勢

觀察7月份三位參選人的支持率趨勢,可以看出賴清德穩定地保持領先地位,柯文哲6月的上升態勢已經見頂並呈現反轉現象,侯友宜則開始止跌回穩。

賴清德的支持率幾乎沒有發生變化。這表示他已經穩定了民進黨的支持基礎,但對於擴大中間選民的支持似乎陷入停滯。若是更加仔細審視,會發現賴清德相對於第二名的領先幅度從6月份的4.6個百分點,擴大到7月份的7.7個百分點,顯示選戰正往對賴清德有利的方向發展。然而接下來的時日若是仍遲未有所突破,一旦在野陣營整合出一組人選,將可能對其構成威脅。

另一方面,柯文哲在6月的上升力道已停下腳步。如果進一步分析原因的話,這可能與他的頻繁失言,以及女性選民的支持率遠低於男性造成的影響有關。以TVBS的民調為例,柯文哲的整體支持率是32%,其中男性的支持率是37%,而女性卻只有28%,整整相差了9個百分點。柯文哲若要讓支持率重回上升趨勢,「失言」和「女性」應會成為重要關鍵。

侯友宜從5月被國民黨徵召為參選人以來,歷經了兩個月的苦戰,終於開始止跌,也出現了一些回升的跡象。這可能源於他在6月底任命以精明強悍聞名的金溥聰(前國民黨秘書長)擔任競選辦公室執行長的策略發揮作用。國民黨內出現公然表態期待郭台銘或柯文哲帶頭的聲音,顯示內部步調不一致的情況十分嚴重。

雖然在金溥聰的手腕治下,讓國民黨暫時擺脫分崩離析的危機,然而,能否就此反守為攻是極大的課題,也需要應對郭台銘的動向。

民意調查的方式

至今為止,我們雖然初步探討了這四間民調機構的平均值,然而仔細審視後,我們可以發現柯文哲的支持率會因為民調機構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具體來說,柯文哲在TVBS的民調中的支持率顯著偏高。在6月份的民調中,他以33%的支持率位居第一,這次雖然下降到32%且落居第二,但與賴清德的差距僅1個百分點,屬於誤差範圍之內。

在美麗島的民調中,柯文哲的支持率在6月份是28.6%,在7月份降到了24.0%,與賴清德的差距也拉開到了11.1個百分點。除了TVBS之外的其它民調顯示,柯文哲的支持率落在20幾%左右,這使得TVBS顯然與其他民調的結果有所差異,需要我們謹慎地解讀。

TVBS將市內電話和手機樣本各佔一半,以確保不會遺漏傾向支持柯文哲的年輕選民聲音。這次他們特別將樣本數從平常慣行的1080增加到1618份,大約增加了1.5倍。另一方面,美麗島雖然只使用市內電話進行調查,但會依照人口分布進行加權修正,以提升數據的可靠性。若將TVBS和美麗島4年前的選前支持率民調與總統大選的結果對比,可以看出它們都具有相當高的準確性。

在選民的投票意向尚未穩定的階段,各民調機構的支持率有所不同是很常見的現象,目前無法排除以上任何一個民調結果的可能性。在四年前的這個時間點,也呈現出蔡英文和韓國瑜競爭激烈,各機構的支持率並不一致的結果。

另外,菱傳媒民調則採取新穎的方式,利用網路推送(從資料管理平台的龐大名冊中抽樣,再透過電子郵件寄送並回收問卷)來進行調查,並處理龐大的樣本量(超過一萬人)。這項調查是由台灣大學的民調專家張佑宗教授所監製。一般來說,透過網路的民調是屬於被動等待受訪者填寫回傳,可能會造成樣本代表性偏誤,而不見得與實際母體相符,然而這樣新的調查方式值得我們關注。

郭台銘的動向

台灣媒體普遍預測,除了上述三大政黨的提名參選人,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可能將以無黨籍身分參選。雖然郭台銘曾嘗試爭取國民黨的徵召提名,但國民黨於5月時宣布徵召侯友宜。然而,郭台銘似乎尚未死心。雖然沒有宣布競選,但繼續暗中示意。

即使沒有政黨提名,只要郭台銘能徵求到足夠的連署數量,他就能成為總統候選人。若想以無黨籍身分參選,必須在9月13日至17日向中選會提交連署申請,只要經審查後有超過選民總數1.5%(約29萬人)的合格連署,就能以無黨籍的身份參選。

然而,郭台銘的支持率並無起色。在加入郭台銘後的4人支持率調查中,並未改變原本三腳督時頼清德第一、柯文哲第二,侯友宜第三的排序,郭台銘位居最末。在美麗島電子報於7月下旬進行的民調中,呈現頼清德33.1%、柯文哲20.7%、侯友宜17.3%,郭台銘12.8%的結果(詳見下圖表2)。台灣民意基金會在7月中旬進行的民調結果也大致相同。與5月份相比,郭台銘的支持率呈現出下降的趨勢。

圖表2:3位參選人與加入郭台銘後的4位參選人支持率

The_News_Lens中文圖2

資料來源:參照7月的美麗島民調,由筆者作成

如果郭台銘參選,柯文哲將受到最大衝擊,對於目前領先的賴清德,影響則微乎其微。基於這樣的支持率為前提來考量,如果郭台銘真的參選,賴清德幾乎可以確定勝選,這應該也是台灣選戰相關人士的共識,郭台銘本人應該也清楚這一點。因此,郭台銘的用意可能並非希望形成四腳督的局面,而是打算與柯文哲或侯友宜進行協商,讓對方接受自己作為總統參選人,對方則作為副手搭擋的安排。

從郭台銘至今的言行看來,這個人選可能是柯文哲。民眾黨的資金並不充裕。如果要在選區推出立委參選人,光是辦公室租金、看板海報製作費、團隊人事費用等就需要至少300萬台幣。郭台銘的資金實力無疑具有吸引力。有傳聞指出,郭台銘曾表示要「併購」民眾黨。然而,柯文哲表示「不敢接郭台銘的電話」,表明他並無對此深談的意願。國民黨此刻也不可能更替參選人。

即使如此,郭台銘似乎仍然充滿自信。郭台銘可能認為,透過激發國民黨支持者對賴清德領先的焦慮,能夠提高在野陣營整合出單一人選的可能性。郭台銘可能會先徵求連署確保參選資格,然後在11月的正式登記前把大家推上談判桌。他可能認為,只要能吸納柯文哲,國民黨的支持者就會自發跟隨。

然而,這種方式也伴隨著極大風險,透過攪亂國民黨來謀求自己出線的機會,可能會引發國民黨的內部紛擾,耗損政黨力量。此外,中間選民也目睹了在野陣營的接連內亂。如同日本中間選民的心理一樣,他們可能會不願意將票投給選前內亂紛呈的陣營。

「下架民進黨」口號的可能性與侷限

目前在總統大選中最大的爭點,雖然也有美中因素在內,但主要為是否要讓民進黨繼續執政。民調顯示,期待政黨輪替的人們佔了多數。然而,如果在野陣營持續處於分裂狀態,想要戰勝執政黨將很困難。因此,在野陣營整合成單一人選的主張有其市場。

然而,那些期待政黨輪替的人們,他們的「期待」內涵也包羅萬象,期待國民黨重回執政者有之,期待柯文哲推倒藍綠高牆實現政黨輪替者也有之,還有人期待郭台銘以霸氣總裁之姿所領導的政府團隊。顯然不能僅有「下架民進黨」的口號,也需要對於政黨輪替後,施政的基本理念達成一致。柯文哲本人也說過:「沒價值、沒理念,只有權位的分配,老百姓怎麼會買單」。柯文哲有可能認為進行自己風格的選戰、宣傳自己的理念對民眾黨較為有利。

郭台銘的策略能否獲得成功,與企業併購有其差異,要在選戰中能相互合作,就必須坐下來好好的談。結論將會在11月20日至24日的正式登記參選之前揭曉。如果成功,將會大幅改變選戰的格局,但能否在三個月內達成協議仍有疑問,難度極高。如果郭台銘本身判斷無法成局,他就可能會在9月的徵求連署階段表態不競選,或11月的正式登記參選階段宣布退選。不管能否影響大局,郭台銘的話題還會再持續一段時日。

這次盛夏的決戰將承襲2020年的走勢,還是會像2012年那般直至秋季仍難分高下?支持率有可能會再發生變動,我們需要持續密切關注。

(關鍵評論網日文版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