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林奕含身上,看見那些被迫符合社會期待的「超級小孩」

從林奕含身上,看見那些被迫符合社會期待的「超級小孩」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成為創作者之前,林奕含身上已沾黏著各種標籤。『漂亮滿級分寶貝』、『怪醫千金』,接著還有『精神病患』。已經被放上網的,無法再刪除,會以各種形式在生活之中流竄;就如同已經發生過的,不可能無痛還原。」

文:朱翊瑄 Olivia Chu(UC Berkeley, School of Law)

「這是上下交相賊。文武雙全十項全能考滿級分的超級小孩,放棄高學歷勇敢逐夢的嬌滴滴千金,這些故事如此膚淺、虛假,以致於必須量產,才滿足觀眾的胃口。後來許多人說我閒話。」

——林奕含【註1】

作家林奕含去當天使了。

她的辭世著實令人震驚及難過。她是我喜歡的作家也是學姊,當她走出台南女中之際,正好是我走進台南女中之時。國三知道她的時候,是媒體對她的一些形容詞,重新知道她不過這半年的事,迷上了她的文字,反覆閱讀她寫自身的痛楚、又溫柔卻赤裸地筆伐著這個世界,試著與她情同共感、私淑於她甚多。

之後,看到主流媒體報導林奕含辭世的消息,仍反覆稱她「滿級分漂亮寶貝」,我有種說不出的複雜情緒,大概是一種「麵包塗奶油」【註2】的感覺吧。奕含生前一直想要撕去各式各樣的標籤,成名作《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她對性、權利、升學主義的控訴。

「成為創作者之前,林奕含身上已沾黏著各種標籤。『漂亮滿級分寶貝』、『怪醫千金』,接著還有『精神病患』。已經被放上網的,無法再刪除,會以各種形式在生活之中流竄;就如同已經發生過的,不可能無痛還原【註3】。」

你理解這樣可能的痛嗎?光是這半年,有多少類似的標籤,一在強加在孩子們身上?「精通八種語言」的黃同學【註4】、「六所美國大學搶著要」的黃同學【註5】、「高中生已是小有名氣網路作家」的向同學【註6】 ,這幾位孩子以非常成熟的高度,試圖淡化媒體對自己的膨脹與後續社會的反應。但這些17、8歲的孩子為自己的辯駁有多少人看見?多少人在乎?

更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就算當事人試圖澄清,社會竟要求當事人為媒體塑造出來的文字、或者衍生出的流言蜚語進行解釋。三天前,建中生代朋友受訪的玩笑引起軒然大波【註7】 ,但我認為這跟曾經被不實標籤化折騰的孩子們,比較起來僅是無傷大雅的玩笑、高級諷刺。考滿級分、上台大醫科當然非常厲害、很值得鼓掌。但說真的,該建中生就算本人受訪,恐怕也只是按主流媒體一貫的劇本走,媒體、學校將一些符合社會期待的話,冷硬地塞進受訪者的嘴,事實與否不在所論,後續再可能被標籤化、受傷,他受訪有必要嗎?

曾經我跟一位受訪的友人聊天,他說自己高三還是固定十點睡覺、每天固定打電動,但他不覺得這適合每個人、媒體也不愛聽,而且解釋太多很累,於是他就說了早睡早起、努力用功。又或者有人因為在媒體面前講了符合社會期待的校系,最後只好趕鴨子上架,去讀了,一年後還是休學重考,擇其所愛。

「考滿級分醫學系也沒念,不知道在幹嘛,結果真的有小說喔,反正家裡有錢不用工作【註8】。」

儘管過了很久,林奕含還是會被這樣的文字折騰,社會一直期待她符合社會期待,儘管她生病了。

「我羨慕妳的夢想這麼符合社會期待。」曾經,有個朋友對我這麼說。對,我雖然不是特別符合期待的人,但剛好念的是較符合期待的科系,勉強也算是升學主義下的既得利益者,大多數時候做的也是符合社會期待的事,但那是我剛好喜歡。我也曾做過脫軌的事,冷嘲熱諷絕對比支持來得多。而曾幾何時,夢想有了固定公式、夢想變得片面而單一,如果脫離了這套公式,就得不到祝福?

近期一些公眾人物在批評台灣的社會沒有競爭力、年輕人只領22K。我覺得社會是主嫌、媒體是幫兇。我覺得這樣的虛假、要求「符合社會期待」,不僅傷害當事人,放大到整個社會角度來看,已經傷害台灣的整體社會環境。不妨認真思考,究竟是誰限制了孩子的夢想、只許孩子符合社會期待?更有趣的是,這樣的期待是可以公式化的。

世界在變,很可能孩子眼中看過、理解的世界,比長輩還要先進。但長輩一句「夢想不能當飯吃」就否定孩子,孩子的未來即被囚禁在馬斯洛金字塔的最下三階,永遠達不了頂端。這樣的標籤化,也間接扼殺其他在更年幼階段無法符合社會期待的孩子,使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價值,也使他們成為了升學主義下的犧牲者。

「你們的孩子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對自身渴求的兒女......他們只是經你而生,並非從你們而來。他們雖與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你們可以給予他們的愛而不是思想,因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

——紀伯倫《先知》

我絕對肯定長輩的建議是有價值的,但僅供參考、也不該是給孩子的夢想標價。你可以自己走得主流,但當別人的夢想不主流或者渴望冒險的時候,可以給予祝福嗎?而不是強硬地把別人的夢想或者是形象,掰彎成社會期待的樣子。

郝廣才的繪本《新天糖樂園》,內容,描述著巫婆滅蘭多發明了一種叫「新天糖」的糖果,新天糖的取得相當容易,小孩吃下新天糖,腦袋變得像水泥一樣硬,不再擁有夢想。書中的小兄妹拒絕新天糖,滅蘭多便追殺他們。

這些膚淺、符合社會期待的標籤,就像21世紀的新天糖,主流媒體卻不斷地再將這些「符合社會期待」的新天糖餵養予大眾、甚至當受訪者不夠符合社會期待時,說謊、膨脹、把他們變成超級小孩,使之更符合社會期待。

請主流媒體、學校、社會及家長,別再複製巫婆滅蘭多的惡行。這些孩子是人,不是飾品。請拔掉這些過度裝飾、標籤、期待吧!別讓孩子再為自己沒說過的話辯駁、不再無謂地被貼上一輩子的標籤、也讓孩子們的夢想自由。

最後,謝謝奕含學姊留下許多值得深思的文字,也希望妳能在天堂可以發現極樂園,有辦法再度感受快樂。

註釋

  1. 林奕含臉書
  2. 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剛剛在飯桌上,思琪用麵包塗奶油的口氣對媽媽說:『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媽媽詫異地看著她,回答:「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謂教育不就是這樣嗎?』思琪一時間明白了,在這個故事中父母將永遠缺席,他們曠課了,卻自以為是還沒開學。」
  3.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林奕含:寫出這個故事跟精神病,是我一生最在意的事
  4. 「我沒有精通8語言」 準史丹佛生妙招澄清
  5. 黃同學聲明
  6. 向同學聲明
  7. 建中生假冒考上台大醫科的同學受訪,「想讓採訪不同於以往」
  8. 林奕含臉書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