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美爭霸 陸外交終極目標?

旺報【記者盧素梅╱綜合報導】 美、中兩大強權的爭霸備受關注,美國亞洲外交學者奧斯林在《外交家》撰文指出,在北京以中美爭霸為目的的情況下,其外交政策都是圍繞「美國」,和其他國家和區域的關係也是以美國為考量,這要期待美中關係成熟發展,可能只會失望。 美國企業研究所亞洲安全研究學者奧斯林(Michael Auslin),在《外交家》雜誌指出,談到大陸外交政策,北京的國際觀點單一聚焦在美國,不同於美國與盟邦夥伴的多重雙邊關係,大陸將其他國家視為美中角力工具。 3種形式 與他國連繫 他指出,在「美國就是一切」的外交觀點下,大陸與他國外交連繫可分為3類,這3種形式的結合都缺乏相同的價值觀和互信。 第1類是附庸關係,包括北韓、緬甸、蘇丹和另類的伊朗。這幾個國家因為需要大陸援助,加上它們令美國感到頭痛,與美國利益相衝突,大陸透過積極援助當地軍閥和政權,使得這些國家已淪為北京的附庸國。。 第2類國家建基在經濟關係上,大陸透過低標準的貿易協定,與許多非洲國家建立淺碟關係,但背後目的在對抗美國所推動的國際經貿架構,北京也意圖介入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第3種北京想要打交道的國家,以國際政治目的為主,雖然不容易介入,但中方投入大量資源,影響力日漸明顯。東亞峰會和東協區域論壇是其中兩個,大陸發展上海合作組織(SCO),也有和美國在亞洲較勁的意味。 政治競爭 變成大前提 奧斯林指出,大陸與其他國家的關係迥異於美國和日本,或美國和新加坡之間多面向、互惠的雙邊關係。雖然華盛頓的外交目的也遭懷疑,但美國數十年來幫助這些國家進行軍事訓練、穩定區域局勢和從事人道援助工作,和當前北京以中美爭霸為目的,在東亞與其他地區拓展影響力的手段大異其趣。 奧斯林認為,大陸雖然與多國發展經貿關係,拓展影響力,但提到國際現勢,北京外交界又回到與美國政治競爭的觀點,這些國家紛紛淪為中、美對抗下的籌碼。他強調,大陸雖然可以在不太重要的問題如打擊海盜、氣候變遷等議題與美國共事,但只要中方鎖定美國的心態不改,兩國無法發展成熟的雙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