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文化館是我這次來麻六甲旅遊最喜歡的景點。一開始在網路上查到這個地方時,還以為只是個小小的展覽,沒想到裡頭的文物相當多元,介紹也很廣泛。

我來的時間是中午過後,走了一整個早上,來到這裡相當合適,因為裡面有開冷氣哈哈!其地理位置相當不錯,就在雞場街往上走一點,馬上就到了,距離荷蘭廣場也大概5~10分鐘的距離。

image

image

當天逛完荷蘭廣場後大概11點左右了,趁人潮還不多的時候先到附近找找吃的,吃吃看有名的雞粒飯,剛到時有幾間店家已經有排隊人潮,幸好我走到比較巷子內的店家,還有座位不需要排隊,但當我吃完時已經陸續有排隊的人潮了,這個部分之後會再另外介紹。

image

進到鄭和文化館之後,這個景點是需要買票的,外國人是15RM,我覺得非常值回票價,在櫃檯也有許多鄭和的書籍可以購買。

image

image

一踏入這棟建築就有濃濃的中國風格,和這一帶的其他景點相當不同。進到場館內後,售票口的人員會告知在左手邊有影片先看,這個主要是從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到後續的歷程,影片大概10~15分鐘,看完之後更能了解鄭和當時下西洋對南洋各國的影響,以及當時明朝是有多強盛,另外也能夠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在鄭和下西洋與歐洲大航海時代根本上的差異。

image

image

image

進到場館內的第一幕就是鄭和船隊,非常的氣派,上頭有多達上百艘的船,各司其職,有的是當作倉庫,有的放文物,有的則是畜養牲畜用,也有官兵們的戰艦。

這個場館的總共有三層樓,分別展示了三個大的主題:鄭和在中國、鄭和在麻六甲和鄭和寶船等等,此外也說明了鄭和到過的所有海路與陸路上的國家特色,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image

鄭和總共下了七次西洋,最遠到過阿拉伯半島與非洲東岸的幾個國家,總歷時將近30年,等於說他的一生都在下西洋的這個項目上,也是很不容易。

image

image

image

鄭和在中國

image

 

image

image

明朝的天工開物也做成了海報,這可是中國歷史上的百科全書。

image

一看到這個也是一臉疑惑,為什麼鄭和與伊斯蘭有關係? 原來他也信奉伊斯蘭教,而當時下西洋之後,帶了相當多的書籍也影響了造訪過的諸多國家。

image

image

馬來半島本身的宗教和東南亞幾個國家一樣,受到印度教文化的影響較深,經常看到這些文物出現。

image

繼續往下走,會看到中國思想精神與鄭和的連結。

image

image

image

鄭和天道:(1) 區域和平與安全、(2) 睦鄰友好、和平共處 (3) 以和為貴、和而不同 (4) 厚往薄來、重義輕力 (5) 仁慈為懷、懷柔遠人 (6) 寬大包容、海納百川 (7) 披荊斬棘、浪跡崇基。

除了帶出中國的特產和文化到南洋國家外,鄭和也帶回了許多進貢的東西,長頸鹿也是其中之一,而當時明朝官員看到長頸鹿時還認為是傳說中的麒麟,特地請畫師留下紀錄。而斑馬進貢到朝廷時,因為沒有人見過斑馬,所有人都認為他是福獸,也有人稱其為福鹿,頗有福祿壽的味道。

image

這是當時鄭和官廠的示意圖,相傳麻六甲河的一岸是蘇丹王宮所在地,而彼岸是鄭和官廠。

image

鄭和艦隊總共有28000人,這麼大的隊伍是必要有非常完整的指揮系統。此外是船隊的關係,其航海技術必須也要相當精熟。另外在外交、軍事上也有其該有的編制。

image

這幅地圖相當有意思,橫跨有5米左右,上面的是鄭和航海圖,用一個橫幅從首都直到最抵達的非洲國家。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最後的這個鄭和航海圖是我最最喜歡的一個作品,整個模型打造得非常精緻,可以看到不同種類的船隻,而且海洋使用的色調也很柔和。另外在這個看台的旁邊都有文物與船隻的詳細介紹,光是看完這幅作品就花了我20分鐘。

image

在整理這篇網誌的同時又看了幾遍當時的影片和照片,當時所見猶然歷歷在目。我自己相當的推薦來到馬六甲一定要來這個景點看一看,看完之後會更深刻體會當時鄭和下西洋對中外的影響,當然也會很感慨當時明朝時行海禁政策,使得世界歷史大翻轉,若論當時的鄭和艦隊可是葡萄牙、西班牙人艦隊無法匹敵的。

鄭和七次下西洋的期間,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真蠟、古里、暹羅、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國,最遠曾達非洲東岸和阿拉伯半島紅海、麥加,而當時為了有中繼站,選擇在麻六甲地區扶植蘇丹國作為藩屬國,讓麻六甲地區逐漸的繁榮富庶,對當地具有深遠的影響。

以上就是鄭和文化館的分享,繼續前往下一個景點。

Next:  旅在麻六甲 - 青雲亭

回到馬六甲自由行 →

 

 

 

 

 

arrow
arrow

    Pacha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