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忘掉核力量吧。現在美國與中國應該討論一下「共同脆弱」了。
很明顯,北京正在迅速擴大其核武庫商業衛星圖像顯示,中國正在建造100多個新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上個月有報導稱,中國測試了一種可攜帶核彈頭的高超音速導彈,可以繞地球飛行——這是第一個這樣做的國家。美國最高軍事官員後來證實了這一「重大事件」,現在五角大廈警告說,到2030年,中國的武器庫可能會達到現在的四倍
綜上所述,對中國「戰略突破」的擔憂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美國和中國不願進行明確的對話,結果可能是災難性的。
一些美國專家認為,中國正在測試核武器投遞系統,因為它正在尋找繞過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的方法。北京的核專家擔心,這個防禦系統可能導致中國無法在承受了一輪美國核攻擊後發起反擊。
廣告
雖然這嚴格來說可能是正確的,但它忽略了更大的地緣政治圖景。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的漸進式發展不能解釋中國相對突然的軍備擴充。與之不同的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下令進一步「打造高水平戰略威懾」系統,很可能反映了他日益加深的擔憂——在大國競爭的關鍵時刻,中國在核能力上的弱勢可能助長美國的敵意,破壞中國的崛起。
中國官員表示,美國已經在更瘋狂地強行破壞中國,使其無法(近期)在經濟上、(未來)在軍事上超越美國。他們認為,美國在人權法治香港台灣問題上對中國施加的壓力越來越大,證明華盛頓願意冒更大的風險,通過削弱政府的合法性、破壞國家穩定和妨礙國家統一來阻止中國的崛起。
十多年前,我曾在北京做過一段時間的地方公務員,從事外交事務,過去七年裡,我一直是一名獨立的核政策專家。在我看來,很明顯,北京的核建設最終是試圖迫使華盛頓放棄戰略攻擊,接受一種「共同脆弱」的關係——在這種關係中,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能力或意願進行核戰爭威脅,否則會面臨自身遭到毀滅的風險。
美國一直不願正視中國對這種關係的渴望,這導致北京對美國追求「絕對安全」感到擔憂。為了防止兩國的核競爭升級,現在美國應該承認與中國共同存在事實上的核脆弱性了。
這聽起來可能是一個大膽的舉動,但我們必須記住,這是有先例的。而且,不這樣做的後果將十分可怕,因此有必要朝這個方向努力。
1985年雷根和戈巴契夫的聯合聲明稱「核戰爭沒有贏家,也絕對不能開打」,這幫助降低了冷戰的溫度。美中領導人如果做出類似的共同承諾,將有助於緩和當前正在出現的軍備競賽。
廣告
這將有助於穩定世界上最重要雙邊關係。這也會讓北京放心,美國願意接受和平共處,不挑戰中國的核心利益(在合理範圍內)。
減少核毀滅的威脅還可能為實質性的軍備控制談判提供機會——例如限制新導彈系統和反空間武器的發展——並且有助於更廣泛地遏制雙邊軍事競爭。如果中國對美中關係未來走向有更大信心,可能會傾向於採取更積極的行動,在貿易爭端和網路攻擊等其他雙邊問題上,以及新冠大流行等緊迫的全球挑戰上與華盛頓合作。
當然,這也有可能適得其反。
中國可能會認為核建設作為一種施壓策略是有效的,因此進一步增強軍事力量可能會迫使美國做出更大的讓步。
美國在東亞的盟友尤其會擔心,核升級的風險一旦消失,中國可能會增加常規級別的軍事侵略,這種擔心是合理的。
而且,如果美國承認雙方的脆弱,在中國看來可能代表著華盛頓願意無視北京為推進其所稱的「核心利益」而採取的行動,比如佔領南海有爭議的領土或實現與台灣的統一。
廣告
同樣,中國也有可能聲稱對中國人權和國內鎮壓問題的指責威脅到北京的政權安全,期待美國停止這樣的批評。這可能會破壞拜登總統在外交中維護普世價值的努力
但承認共同脆弱並不等於是在盲目賭一把。美國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減輕這些風險。
美國應該邀請中國坦率地談論彼此的弱點,利用對話作為獲得澄清和相互承諾的機會,為正式接受共同脆弱創造必要條件。
中國需要提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框架,說明其對共同脆弱關係的具體期望。這個框架必須詳細說明什麼才是對中國核心利益的真正侵犯,什麼只是高層政治分歧而已——例如,不要將人權問題上的正常交流視為推翻政權的企圖——以及北京可以提供哪些保證來解決美國對中國地區軍事行為和台灣問題計劃的擔憂。一個選擇可能是與美國在東亞的盟友討論建立軍事互信措施,或者放棄用軍事手段解決領土爭端。
中國不太可能願意屈服——但要讓這個框架發揮作用,必須懂得變通。理解這一點也符合中國的利益,就像美俄的共同脆弱並沒有令莫斯科在人權問題上免受美國的批評,美中的共同脆弱也很可能不會迫使華盛頓以中國官員希望的方式「尊重中國」。這並不是因為中國的核武庫太小。而是因為,中國公開拒絕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這一點,可能更讓美國官員質疑接受共同脆弱是否明智。
但他們應該這樣做。拜登和習近平將舉行一個受到密切關注的虛擬峰會,他們將討論如何「負責任地管理」兩國之間的競爭,以及在利益一致時的「合作方式」。
廣告
能夠穩定兩國關係的,是對何為可接受行為的一致理解,而不是單方面的核武庫建設,雙方越早意識到這一點,就能越快結束這種瘋狂的浪費和危險的核升級,並將資源更好地用於解決大流行和氣候變化等緊迫挑戰。
承認共同的核脆弱是有益而必要的一步,可以令雙邊關係走上更具建設性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