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Eleven展店分析

印度人有多瘋板球?為了看比賽,連醫院手術都可以延後

【不可思議的印度】印度有7.3億人熱愛板球,約佔總人口54%;世界盃板球賽或印度板球聯賽開打時,很多人緊盯著手機不放是最容易看到的現象;有些單位提早下班、酒吧擠滿人也看得到;甚至有人說,醫院手術還會推遲。

印度-德里-外派-板球-貧民窟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其他

因為寶萊塢電影《我和我的冠軍女兒》,很多人除了對印度女性的處境留下深刻的印象外,應該也覺得印度人對摔跤運動充滿熱情。

但來到印度,我覺得印度人真正狂熱的運動,是我們非常不熟悉的板球(Cricket)。

或許形容板球和棒球近似,是比較容易理解的方式;但細看板球的規則和細節,我覺得其實比棒球複雜許多,當然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沒有像棒球那樣從小看到大的淵源,反正了解起來就是很費勁。

全球最受歡迎球類運動第二名:板球

板球真正讓我驚訝的倒不是難懂,而是受歡迎程度。

根據Sporteology網站統計,全世界最受歡迎的球類運動,第一名是足球,約有33-35億的粉絲,風行區域分佈全球。

第二名可不是我以為的籃球或棒球,而是板球。約有20-30億的粉絲,風行區域集中在英格蘭、印度、巴基斯坦、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孟加拉、尼泊爾等,還有阿富汗、斯里蘭卡、西印度群島、阿聯酋、蘇格蘭和愛爾蘭。多數都是大英國協的國家。

有句諺語:「在澳洲,如果沒有板球,就不算是夏天。」但我相信包括澳洲在內的國家,對於板球的狂熱應該還是不如印度。

廣告

印度板球總會的官方數字顯示,2016年印度板球超級聯賽(IPL)觀看人次超過10億。當然也歸功印度有13億人口。

甚至有人大膽地推估,印度有7.3億人熱愛板球,約佔總人口54%;市場規模可達3600億美元,包括電視轉播權、廣告收入和聯賽收入。

我相信包括澳洲在內的國家,對於板球的狂熱應該還是不如印度。(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一旦輸球,印度人崩潰到心臟病發作

姑且不論數字,但有件事可以確定,世界盃板球賽或印度板球聯賽開打時,很多人緊盯著手機不放是最容易看到的現象;有些單位提早下班、酒吧擠滿人也看得到;甚至有人說,醫院手術還會推遲,聽起來誇張,但那段期間的比賽,的確是很多印度人唯一關注的事情。

廣告

我記得今年世界盃板球賽印度對戰紐西蘭那天,我們正在一家德里酒吧餐廳吃飯,入口處的高牆就在轉播當天的比賽。球場播放印度國歌時,我們必須跟著所有客人起立,此後用餐的氛圍就跟著比賽的情況起伏,一下子歡呼、一下子嘆息,真是如臨現場。

最後的結果是印度竟然輸給紐西蘭。我們其實無感,但聽說印度人都很崩潰,網路還瘋傳很多情緒失控的影片,有人心臟病發作,甚至有人試圖自殺,都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板球也成了貧民窟的希望

印度人對板球的情感投射,超乎我們的想像。

板球是17世紀英國人發明的,也被稱為紳士的遊戲。英國殖民時期,板球傳到印度,起初是在英國人的俱樂部和上流社會中流行,而後慢慢吸引從事軍人、僕役等職業的印度人加入。後來成為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共同興趣。

廣告

印度獨立之後,並沒有放棄對板球的愛好,甚至比起英格蘭直到2019年才得到世界盃板球賽的第一個冠軍,印度早在1983年和2011年就打敗英格蘭、澳洲等國家,得到兩次的世界冠軍。

一方面展現民族自信心,另一方面通過體育運動證明印度在國際的地位。

1983年更讓印度人振奮的是,奪冠隊伍中有一個名為卡皮爾.戴夫(Kapil Dev)的球員,來自貧民窟。沒有加入任何俱樂部接受專業的指導,完全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為印度贏得世界冠軍的一員。之後帶給他的財富和榮耀,正是所有印度貧民的夢想。

因為板球是一根木棒、一個球和一個開闊的場地,兩個人就可以玩起來的運動,對貧民而言,再適合不過了。

因此藉由板球,貧民變成百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的故事,也是印度人瘋板球的原因之一。

廣告

一根木棒、一個球和一個開闊的場地,板球成了印度貧民窟的寄託。(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Netflix以孟買板球隊拍攝紀錄片

Netflix拍攝了一部名為《板球狂熱》(Cricket Fever)的紀錄片,內容是介紹孟買印度人隊(Mumbai Indian)的故事。

可能有點劃錯重點,但因為孟買印度人隊是2007年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以1.2億美元買下的球隊,目前也是他的妻子和小兒子全心關注的事業,所以紀錄片不但有球隊的故事,而且也探討印度神祕首富家族經營球隊的心路歷程,還有很多深入他們孟買豪宅的畫面,相當能夠滿足我的好奇心。

另一方面,紀錄片也介紹幾個孟買印度人隊的球員都是出身貧民窟,一個是童年只有一雙鞋、兩件T恤,一件T恤洗了沒乾就沒得替換;另一個是幼年喪父,母親苦心栽培,到現在母親還習慣充當營養師,強迫他吃堅果保持體力。

廣告

當然能夠成為印度板球超級聯賽球員的那天,都是他們永生難忘的日子。

2018年,印度板球超級聯賽球員的平均年薪是506萬美元(約1.57億台幣)。僅次於美國職籃聯盟(NBA),遠高於美國職棒聯盟(MLB)、美式足球聯盟(NFL)和英格蘭足球聯賽。高昂收入吸引世界各地的板球高手前來印度淘金,所以在IPL的8支隊伍可以看見許多洋將。

差點出了個「板球之神」總統

除了坐擁高薪,印度板球球員也是寶萊塢電影之外,帶動印度流行文化的另一個重要力量。其中以印度國家板球隊隊長維拉.哥利(Virat Kohli)最具代表性。

哥利不但是IPL年薪最高的球員,也是寶萊塢知名女星安努舒卡・莎瑪(Anushka Sharma)的先生。他代言的廣告無處不在,預估這部份的收入超過2000萬美元(約6.1億台幣);在社交媒體也有超過3700萬粉絲。

不過,印度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板球運動員還是薩辛.坦都卡(Sachin Tendulkar),他之於板球的地位就像喬丹之於籃球,被稱為板球之神。2014年印度國會的上議院(Rajya Sabha)甚至提名他為印度總統,影響力可見一斑。

坦都卡的蠟像。(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印度後來並沒有一位板球之神的總統,但不影響板球在印度人心中,不可撼動的地位。

在澳洲,如果沒有板球,就不算是夏天。對我而言,在印度,如果不認識板球,也不算來過印度了。(責任編輯:吳廷勻)


【不可思議的印度】專欄

作者洪渼涓,歴任《天下雜誌》記者、中華汽車公關、《天下雜誌》行銷總監三個工作,期間旅居三個大都會,都在美國。
現任家庭主婦的角色還算熟悉,但印度德里則是陌生至極。由陌生到熟悉、由驚嚇到驚喜,其實就是敞開心胸,就可看到印度不可思議的精釆!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新竹,向永續邁進!|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
每日6元,固定為自己充電
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