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書市集
歷史上的刺蝟島:前進全臺十四處戰爭與軍事遺構國定古蹟

歷史上的刺蝟島:前進全臺十四處戰爭與軍事遺構國定古蹟

  • 定價:400
  • 優惠價:79316
  • 優惠期限:2024年07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歷史上的刺蝟島》一書以臺灣遭遇的重大歷史事件為經,以事件後官方為了因應而興修的防禦性建築為緯,分別提及六個事件/時代、十四處國定古蹟,在朱宥勳、瀟湘神、熊一蘋、謝宜安、班與唐、何玟珒的筆下,古蹟不是丈量或調查的對象,而彷彿是曾經牽動臺灣歷史的血肉之軀。

  臺灣位於東亞與西太平洋相接處,就像廣漠海陸的一線交集,自從進入國際視野以後,各方利益在此競逐。

  四百年來,臺灣一直是地緣紛擾不絕之地,海盜、跨國企業、崛起的帝國……荷蘭、西班牙、法國、日本……劫掠、商業、殖民……,各色人等多元國族來來去去,都將臺灣視為實現利益或野心的目標,促使當政者在各自的時空背景下起建防禦設施,堡壘、砲台、要塞,砲口一致對外,沒有一處不是為了抗拒外來勢力。

  島內也不總是平靜,民變可以說是頻繁的,有的不滿當局統治,有的甚至高舉稱王稱帝的大旗,過程與結局往往卻驚人地相似:人民起事,官府鎮壓,鎮壓結束,城池誕生。

  政權的更迭從未能阻止挑戰降臨,有時是島內紛擾,有時是國際爭端,臺灣現存的戰爭與軍事遺構多數是回應歷來挑戰的產物。在時代遞嬗與滄海桑田般的自然環境變化之後,在某些人為破壞與後來刻意保存之下,儘管這些防禦設施沒有一處完好如初,卻都以一種局部的特異姿態、以國定古蹟的身分繼續存在,我們因此得以一窺臺灣四百年來的政權與島上的人們如何應對交相逼迫的挑戰。

  《歷史上的刺蝟島》一書以臺灣遭遇的重大歷史事件為經,以事件後官方為了因應而興修的防禦性建築為緯,分別提及六個事件/時代、十四處國定古蹟。最早的是荷蘭東印度公司於一七二四年起建的熱蘭遮城,那是臺灣第一座軍事堡壘,矗立於尚未積塞成陸的台江前沿鯤鯓島上。最晚的是日治初期的槓仔寮砲台和大武崙砲台,時當二十世紀初,日本躋身殖民國之列不久,這個年輕的東亞帝國躍躍欲試,打算將臺灣打造成一個要塞島,積極警戒在亞洲擴張版圖的俄國與歐美列強。

  從荷治到日治,三百年間臺灣經歷許多外來的挑戰,最嚴厲的應該是「牡丹社事件」。一八七四年日本出兵臺灣,促使清政府一改對臺態度,積極部署,其後二十年間還實施了領臺以來最後一波行政區劃,新設恆春縣和臺北府。此外,為了亡羊補牢坐實對「番地」有管轄之實而施行「開山撫番」,這項政策宛如「侵入式治療」,堪稱臺灣原住民族處境質變的肇端。

  這十四處國定古蹟有的與日常生活交融於一,如鳳山縣舊城、臺灣府城、恆春古城與臺北府城,至今依舊是人們穿梭俯仰之地。砲台、堡壘通常坐落要地,或居高臨下,或控扼津口,然而都因軍事科技的演進而喪失軍事效益,最終褪去軍事色彩成為觀光景點,如高雄旗後礮臺、淡水滬尾礮臺、基隆二沙灣砲台、大武崙砲台、槓仔寮砲台以及澎湖西嶼東、西臺。至於臺南的熱蘭遮城/臺灣城(安平古堡)和二鯤鯓礮臺(億載金城)人來人往市囂不絕,在台江地貌「易容」之前都是臨海的堡壘,四草礮臺則是一八四○年第一次鴉片戰爭遙遠漣漪下的產物。

  從前述國定古蹟出現的先後順序和地理分布,還可以印證一項素為人知的事實——外來勢力在臺灣促成的發展進程為由南而北、先西後東。東臺灣完全沒有「戰爭與軍事遺構」國定古蹟,除了海峽的傳統兵家要地澎湖,甚至僅集中於臺灣南北兩端,如今看來空間分布相當不平均,卻如實反映以及示範了身為一座各方勢力覬覦的島嶼可以如何自保。

  本書邀請朱宥勳、瀟湘神、熊一蘋、謝宜安、班與唐、何玟珒等六位青年作家,不從個別古蹟下手,而以臺灣近四百年發展的時空進程為線索卻逆溯之,從距離當今最近的日治時期開始,自目前的政經重地北臺灣一路往南探索,以文學之筆帶領我們,看看臺灣在歷史上曾經是一座怎樣的「刺蝟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朱宥勳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系畢業、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曾獲金鼎獎、林榮三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台積電青年文學獎。著有《誤遞》、《堊觀》、《暗影》、《湖上的鴨子都到哪裡去了》、《學校不敢教的小說》、《作家生存攻略》、《文壇生態導覽》、《只要出問題,小說都能搞定》等。2022年以《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戒嚴臺灣小說家群像》入圍臺灣文學獎金典獎。2023年以《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入選文策院第16期Books from Taiwan(BFT)計畫「成人冊」書單。

瀟湘神 

  本名羅傳樵,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共同創辦人,推理小說家、奇幻小說家、臺灣妖怪研究者、實境遊戲設計師。著有《臺北城裡妖魔跋扈》、《帝國大學赤雨騷亂》、《都市傳說冒險團:謎樣的作家》、《魔神仔:被牽走的巨人》、《殖民地之旅》等作品,目前熱衷於尋找在地創地的各種跨領域可能。曾入選文訊「21世紀上升星座」、入圍2021臺灣文學獎金典獎。2023年以《廢線彼端的人造神明》入選文策院第16期Books from Taiwan(BFT)計畫「成人冊」書單。

熊一蘋 

  本名熊信淵,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大學時期開始發表文學作品,曾獲林榮三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等。研究所時期嘗試自主發行作品,並接觸非虛構寫作,先後參與《暴民画報:島國青年俱樂部》、《百年不退流行的台北文青生活案內帖》、《沉舟記:消逝的字典》、《親像鳳梨心:鳳山代誌》等,並獨立發行《超夢》、《#雲端發行》、《結束一天的方式》、《廖鵬傑》等,著有《華美的跫音:1960年代美軍文化影響下的臺中生活》,2020年以《我們的搖滾樂》入圍臺灣文學獎金典獎。現居臺南。

謝宜安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成員。著有《特搜!臺灣都市傳說》,對臺灣都市傳說進行源流考證與細密分析。關注都市傳說、怪談、民俗中的現代性、性別、政治等。著有小說《蛇郎君:蠔鏡窗的新娘》,參與創作桌遊、小說《說妖》等。

班與唐 

  曾獲台積電文學賞等文學獎以及文化部青年、國藝會創作補助。寫小說之餘,嗜好探勘有趣的臺灣歷史,希望分享給更多人認識。經營Facebook、Instagram及Youtube頻道「熬夜的便當」。著有歷史小說《食肉的土丘》、《安雅之地》,以及合著非虛構《芬芳散策:一段從嘉義製材所開啟的日治時期嘉義之旅》。

何玟珒 

  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雙主修歷史畢業。曾獲鳳凰樹文學獎、臺南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那一天我們跟在雞屁股後面尋路〉入選《九歌109年度小說選》,2022年以短篇小說集《那一天我們跟在雞屁股後面尋路》獲得臺灣文學獎金典獎。
 

目錄

寧靜時光的必要之刺
島嶼身世之所繫

關於本書——溯看島嶼的挑戰與回應
前言——砲台與城池,臺灣史關鍵化石 朱宥勳

要塞化吧,基隆!——砲台新世紀 班與唐
發生與未曾發生的歷史現場——清法戰爭中的砲台 朱宥勳
舊時代最新城池——臺北府城 謝宜安
這是清朝治理臺灣之始,也是最後——牡丹社事件催生的城壘 謝宜安
歷史迷霧中的幽靈——四草礮臺方位之謎 瀟湘神
默默見證島嶼三百年——鳳山縣舊城與臺灣府城 何玟珒
堡壘誕生——從熱蘭遮城到臺灣城 熊一蘋

十四處戰爭與軍事遺構國定古蹟大事紀


 
 



寧靜時光的必要之刺
文化部部長 史哲


  臺灣是一座自然樣貌繁複的島嶼,它的歷史發展也繽紛異常,其中一部分即體現於「戰爭與軍事遺構」的國定古蹟之中。

  地質上,臺灣坐落在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相接碰撞之界;地緣上,這座聳拔於汪洋之上的美麗島恰巧嵌於西太平洋島弧的中點,而且與亞洲大陸之隔一衣帶水。於是,當四百多年前臺灣以「美麗島」之名進入國際視野,就迅速成為競逐的焦點,國族、經濟等各色勢力來來去去,臺灣不但是動物植物奔跳綻放的樂園,也是各路人馬較勁的角力場。

  荷蘭、西班牙、鄭氏王朝、清朝、日本……,列強先後在臺灣建立治權或政權,他們必須防範其他覬覦這座島嶼的他者,這使得以「福爾摩沙」享譽於世的臺灣漸漸被塑造成一座「刺蝟島」,每個時代都因應各自的挑戰修建各式防禦設施:堡壘、砲台、要塞、城池……。

  時代遞嬗,政權迭替,科技演進,種種因素使得這些具有軍事性格的建築物退下歷史舞台,彷彿不再銳利的尖刺,有的傾頹——如臺灣第一座堡壘熱蘭遮城,有的所存有限——如四草礮臺,有的仍存在於我們的日常——如臺灣府城、臺北府城,或者荒涼卻是在地人平日優游之所在——如基隆港邊的砲台,我們還可以發現砲台因應軍事科技演進,不得不從空曠的制高點逐漸遁入地底的歷程。

  古蹟有形,卻多於有形的土木磚石,這些飽經時光人事淘洗考驗的老邁建物至今仍存,或許是為了向來來去去的人們訴說歷史如何塑造並如何在它們的身上留下一道道跡證。戰爭與軍事遺構類古蹟不像宮廟教堂散發溫暖,也不是「寧靜時光」下的產物,但它們的存在一點也不冷硬,反而可以說是為了護守島嶼的寧靜時光,才不得不成為島嶼的刺。

  《歷史上的刺蝟島》描述十四處戰爭與軍事遺構類國定古蹟,從時間和歷史的角度來「挖掘」這些老靈魂的生命史,在善寫小說、故事的作家筆下,古蹟不是丈量也不是調查研究的對象,卻彷彿是曾經牽動臺灣歷史的血肉之軀。

  新書問世在即,非常高興向國人推薦這本耗時超過一年、且結合眾人才力的好書,《歷史上的刺蝟島》,期待大家人手一本,一起「前進全臺十四處戰爭與軍事遺構國定古蹟」。

島嶼身世之所繫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 陳濟民


  古蹟是觀光勝地,更是看得見的歷史。

  文化資產的保存、傳承與弘揚這三個面向是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核心願景與工作目標。古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但如何將不能移動的古蹟「送」到國人眼前,如何吸引國人親近以及自發性走進古蹟,也一直是文資局心心念念的願想。

  臺灣目前登錄國定古蹟一○九處,有原住民族舊社、祠堂、寺廟、教堂、宅第、官邸、城郭、關塞、衙署、車站、書院、碑碣、牌坊、墓葬、燈塔、橋樑、產業……,類別之繁幾乎含括古今日常生活接觸得到的各種場域,只要願意,無一處不是「看得見」又「走得到」的歷史現場。為此,本局去年以宗教類國定古蹟為主題編撰《寧靜時光》一書,帶領國人走訪全臺二十八處廟寺、教堂、祠堂,領受療癒溫暖的光芒。今年我們再接再厲,以「戰爭與軍事遺構」為主題,策劃《歷史上的刺蝟島》,邀請六位青年作家以文學的眼光來看這些回應歷史挑戰的戰爭與軍事遺構。

  古今中外,凡是經典往往每隔一、兩個世代就重新出版,如紅樓夢、如莎翁劇本。被重新閱讀,被重新詮釋,是經典的特權。國定古蹟是文化資產的「經典」之一,以青壯的眼光重新看待是必要的,而以文學的步伐接近,細察時光的肌理,或描述,或揣想,或感懷,或爬梳古蹟與歷史的關係,在保存、維護、修復之外,也許是另一條促使古蹟常新的秘徑。

  《歷史上的刺蝟島》結合歷史、文化、建築與文學,論古蹟的來歷、結構、布局,可能不比專家學者深入,但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讀本,足以激發人們對古蹟的關注,進而樂意一探。本書試圖扮演叩門磚,吸引讀者走進古蹟,認識其時代背景,從而瞭解我們立足的島嶼所經歷的過往。

  文資局邀請大家翻開書頁,跟著青年作家的筆鋒,一起前進十四處島嶼身世所繫之地。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328849
  • 叢書系列:踏訪古蹟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7 x 23 x 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砲台與城池,臺灣史關鍵化石
◎朱宥勳
 
臺灣是一座位於板塊交界帶的島嶼。
 
不,我說的不只是地質現象,也是歷史與文化。地質上的臺灣,位居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帶,在板塊的擠壓下浮出海面,並形成了高聳的山脈地形。而歷史上的臺灣,也位於陸上帝國中國的東南方、廣袤的太平洋西側,更是往北通向東北亞的日本、韓國,往南通向東南亞的菲律賓。卡在這個要衝之處的臺灣,雖然並沒有在遠古時代就建立起龐大的國家,卻在人類航海技術日漸發達、各國逐漸進入「大航海時代」之後,躍上了世界史的舞臺。就算不考慮其他物產,光就這個要衝位置,就足以讓臺灣成為世界各國爭搶的地盤,此一地緣特色,放在二○二三年的今日也沒有改變。
 
如同板塊擠壓造就了臺灣獨特的地形,世界列強的入侵、占領與敗退,也造就了臺灣獨特的歷史軌跡。解嚴之後,普遍在學校裡唸過臺灣史的世代都能琅琅上口的歷史階段,在在顯示了上述的痕跡: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如果說板塊擠壓能夠塑造山脈,一次次的外力與抵抗,也彷彿塑造了臺灣人的身世與文化。身為兵家必爭之地的臺灣,在這過程裡確實是血淚斑斑、承受著刀刃、硝煙與火藥的。攤開過去數百年來的臺灣史,我們幾乎找不到連續一百年的和平時期。但也正是在這樣不斷襲來的軍事壓力裡,臺灣逐漸長出了自己的姿態與樣貌,如同在高壓之下凝結而成的礦脈一樣。
 
而在你手上的這本書,正是一分臺灣史的「地質紀錄」。
 
本書的主題,是各式各樣遺留在臺灣的「軍事古蹟」,包含城牆、砲台、要塞、營壘等等古建築。在時代的淘洗下,許多這類設施早已傾頹消失;即使留存下來的,也都因為軍事科技的變化,而不再擔負保衛島嶼的功能。在民眾、學者與政府的合力保存下,它們擁有了「文化資產」的新身分,或者成為著名的觀光景點(比如臺南的億載金城),或者成為市民日常休憩的公園(如基隆的許多砲台),甚至有些早已融入尋常百姓家,居民與行人還不見得明瞭其意義(比如熱蘭遮城的部分稜堡遺跡)。但它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見證了臺灣這座島嶼抗擊一波波外力入侵的記憶。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心靈工坊|2024電子書全書系書展:當世界在窗外喧囂,我們閱讀身心靈,全展85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圓神暢銷展_領券
  • 野人聯合書展_領券
  • 遠流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