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柯文哲嗆葛來儀為何不妥?被稱美國的影子政府,一次看懂5智庫重要性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特別企劃
2024 台灣大選 - 未來總統的財經申論題

焦點 | 時事分析

柯文哲嗆葛來儀為何不妥?被稱美國的影子政府,一次看懂5智庫重要性

柯文哲嗆葛來儀為何不妥?被稱美國的影子政府,一次看懂5智庫重要性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 (來源:New America @ Flickr)
撰文者:張方毓 編譯
商周頭條 2023.06.08
摘要

1. 近日,柯文哲隔空嗆美國外交政策專家葛來儀「妳覺得妳有多重要?」,但多個台灣組織皆評論柯的回應有欠考量,因為葛來儀和其所在的智庫重要性其實比想像中還重要。

2. 美國雜誌《The Georgetowner》指出,智庫就像「影子政府」,能夠填補學術界和政策制定之間的空白,也能有效影響政府的施政。

3. 想了解世界局勢,應該認識的華府智庫包括:CSIS、布魯金斯學會、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全球台灣研究中心、2049計畫研究所。

台北市長柯文哲槓上的,竟然其實是美國這個世界強權背後的「影子政府」?

近日,柯文哲隔空與美國外交政策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交鋒。他參訪日本智庫時被媒體問到,葛來儀要他不要再於回應問題時提到她的名字,將她說的「她推測北京比較支持柯」改說成「葛來儀說,在中國的標準來看,柯最可靠」,對此柯一氣之下不滿回應:「你不扯我名字誰理妳,妳覺得妳有多重要?」

雖然這是場隔空口角,但多個台灣組織,包括長期關注台美關係動態的民間組織美國台灣觀測站皆評論,柯的回應有欠考量,因為葛來儀和其所在的智庫重要性其實比想像中還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葛來儀曾是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高級顧問和中國力量項目的前主任,2021年轉任另一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亞洲計畫主任,兩者皆是美國首屈一指的頂尖智庫。

但,為何在智庫任職,就能擁有這麼強的重要性?這要認識智庫在美國的角色。

什麼是智庫?在美國為何重要?

智庫(think tank)通常是無黨派傾向的非營利組織,能深入研究政治、外交、軍事各領域,但又能較快速的將研究成果影響並落實成政府政策。

《經濟學人》曾說明:「智庫旨在填補學術界和政策制定之間的空白。學術界以蝸牛般的速度磨礪出權威的研究;記者寫稿速度很快,但深度淺。一個好的智庫透過發表像學術研究一樣嚴謹、像新聞一樣通俗易懂的報告來幫助決策過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實際上,智庫也的確能夠有效影響政府的施政。

《華盛頓人》(Washingtonian)曾報導,1981年美國前總統雷根上任時,他發給每位內閣成員一本智庫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編訂的書,最後,該智庫在書裡提的2千條建議中,有6成都被落實成政策。2009年歐巴馬上任時,則使用智庫美國進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編訂的一本書開始施政。

智庫也是政府官員的人才庫。美國多數政府部門都有很大一部分人曾在智庫工作,國務院6成以上助理國務卿都出自智庫。

美國雜誌《The Georgetowner》指出,智庫就像「影子政府」。也就是說,智庫其實就是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核心,有能耐操控世界政治的輿論。

以下,是你想了解世界局勢,應該認識的華府智庫。

一、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

華府最重要的智庫之一,2020年在全球智庫排名第四。該智庫於1962年成立,研究重點是科技、公共政策、國際貿易和金融、能源等。

今年1月,CSIS實際執行後發布台海戰爭兵推報告,報告長達165頁。雖然美國國防部也會自己進行兵推,但CSIS的目的是希望影響政府和國會,也讓各國民眾更注意到相關資訊。

該報告是奠基於CSIS於去年8月執行整整一個月的兵推結果,模擬24種戰況,進行24次兵推。大部份的想定結果是:共軍戰敗但損失慘重,台灣雖遭共軍登陸但以巨大代價擊退共軍,美軍遭受一定損失但最終獲勝。

二、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

布魯金斯學會已連續5年蟬聯全球最佳智庫,不管是美國保守派或自由派政治人物都愛引用其研究。該智庫於1916年成立,主要研究社會科學,尤其是經濟與發展、都市政策、政府、外交政策以及全球經濟發展等議題。

該智庫非常駐資深研究員卜睿哲(Richard Bush)曾於1997到2002年擔任美國在台協會(AIT,相當於美國在台灣非正式的大使館)主席,一向被視為親台學者。

他於今年4月和葛來儀、另一位布魯金斯資深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共同出版新書《美台關係–中國挑戰會導向衝突嗎?》,書中指出,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威脅更明顯強化,臺灣同時也面臨中國共產黨透過政治作戰逐漸侵蝕臺灣人民意志的危機。

三、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CFR)

該智庫於1921年成立,廣泛被認為是「外交界的經濟學人」、是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外交政策智庫。

例如,美國近來對台交往政策從以往的「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逐漸擺盪靠近「戰略清晰」(Strategic Clarity),就是因為該智庫帶起的討論。

2020年,該智庫主席哈斯(Richard Haass)在該單位發行的雜誌《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撰文指出,過去的戰略模糊已無法嚇阻中國對台日益增長的威脅,並建議美國應從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引發了一系列辯論。

雖然美國並未因此徹底轉向戰略清晰,但該國已經奉行40多年的戰略模糊政策開始被動搖,取而代之是爭辯美國要「清晰到什麼程度」。

四、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GTI)

該智庫於2016年於華府成立,雖然仍小,但是華府唯一以台灣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智庫。該智庫的目標是促進大眾更加地了解台灣的政策研究和計劃,並加強台灣與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之間的關係。

五、2049計畫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

該智庫於2008年由美國國防部前印太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Randall G. Schriver)、石明凱(Mark Stokes)創辦,以亞洲為主要研究對象,關注中國政治、解放軍發展、台灣安全、日本及東南亞等印太區域議題。

薛瑞福長期以來被視爲美國政界的「親台派」。當中國提出《反分裂國家法》時,時任小布希政府國務院亞太事務副助卿的薛瑞福,是第一位發言表示反對的美國重要官員。卸任後,前總統陳水扁曾頒贈「紫色大綬景星勳章」表彰他推動台美關係的貢獻。

資料來源:美國台灣觀測站臉書2020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Washingtonian經濟學人

核稿編輯:吳中傑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葛來儀 柯文哲 CSIS 華府 美國 外交 智庫
商周頭條
商周頭條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