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05/26

《完美落幕:十年一見的傳奇,羅力的棒球之路》─ 洪總將2020年球季失利的責任怪罪到我身上,讓我燃起了鬥志!

我知道我當年投得非常掙扎,我也感到非常自責。如果我在2020年球季能繳出跟其它年差不多的成績的話,球隊應該就可以打進季後賽了。然而,我不理解的是,為何他不選擇在球季進行中直接找我溝通,試圖了解我的狀況並提供協助。而是等到球季結束之後才當眾指責我。

林裕雄

紅中在LM春訓這樣操體能,換來的是什麼?6年五冠不是嗎?還是要說LM的球員體質好,可以這樣操,富邦的球員比較金貴,操不得?
沒有好的體能基礎能應付整個球季嗎?
看看去年富邦春訓打全壘打大賽,結果呢??笑死人的上半季破半季最多敗的紀錄

完美落幕:十年一見的傳奇,羅力的棒球之路

麥克‧羅力、江奕昌 著 / 堡壘文化出版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下節錄自本書 p.138-146)

第八章 疫情之下

在2019年球季結束之後,富邦球團選擇不與陳連宏總教練續約,並宣布聘請前桃猿總教練洪一中擔任總教練的職位。

聽到消息的當下我還在美國,我記得我跟凱莉說:「讓我們看看接下來會怎麼發展吧。」我很久之前曾經替洪總效力過,對他的執教風格略有所知,所以我並不確定洪總是否是帶領這支球隊最合適的人選,不過我也聽說他的風格有不少的改變,更重要的是他在中華職棒贏了很多比賽,拿了很多次總冠軍,這是我一心嚮往的,所以我念頭一轉:「也許他真的能帶給富邦一些我們所缺乏的,讓我們更有競爭優勢。又或許他真的有什麼祕方,能夠帶領我們進入我們所渴望的台灣大賽。」

就在我即將啟程前往2020年春訓之前,美國新聞開始播放在中國武漢有傳出疫情的新聞。當時的相關資訊還沒有很多,而台灣在地理位置上又離中國很近,所以我跟凱莉當時內心都有著一絲的擔憂,不過並不足以改變我前往台灣的計畫。

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在我抵達台灣不久之後,病毒傳播到美國去了,雖然我們所住的亞利桑那州並不算太嚴重,但當時更多的焦慮來自於對於病毒的不了解。我記得和凱莉講電話時,她告訴我政府呼籲大家盡量減少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所以凱莉跟孩子們在房子裡待了兩個禮拜都沒有與外界接觸,這對凱莉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負擔。

台灣當時還沒有疫情傳出,所以春訓基本上都按照原本的日程進行著。我原本計畫在春訓期間返回美國一趟。因為我入選美國國家隊正式名單,將代表國家參加在鳳凰城進行的奧運資格賽,富邦球團也允諾放行了。能為國家隊效力是我畢生的夢想,我對於能夠在春訓期間返家陪伴家人並披上美國隊的戰袍感到非常的興奮。不幸的是這個比賽後來因為疫情而取消了,我人生中最接近美國國家隊的機會也很遺憾的告終了。

我在2020年春訓的調整進度非常慢,甚至在春訓尾聲時再度受傷了。很罕見的是,這次的受傷的部位在鎖骨下方,我當時一度擔心是胸廓出口症候群(Thoracic outlet syndrome)。因為這個傷勢的關係,我在投球時沒有辦法做出好的延伸。

我並沒有做進一步的檢查,所以我直到今日都不確定我當時受的是什麼傷。最後憑藉著休息與復健,在大約三周之後回復正常投球。幸運的是,在我受傷後不久,聯盟就宣布延後2020年賽季的開季時間,也讓我爭取到更多復原時間,不至於錯過太多場比賽。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在疫情初期時的防疫表現非常成功,我2020年在台灣過了相對正常的生活。印象中我當年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在戶外都不需要戴口罩。那時對我而言最大的不便是我的家人因為國境封鎖的關係而無法在球季中來台灣陪我。

因為疫情管理得宜的關係,中華職棒成為當年世界上第一個開打的職棒聯盟,當中職球季確定開打時,大家心裡都鬆了一口氣,也為在如此艱難的時刻還能有一份收入而心存感激。如同每一位在中職的外籍球員一樣,我來到台灣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我熱愛棒球這個運動,另外一個更現實的層面,則是我必須靠這份收入維持家計。當時幾乎所有的職業賽季都延後開打,墨西哥聯盟甚至直接取消了賽季。面對這樣的狀況,許多球員都開始煩惱,如果球季遭到取消,那麼今年的收入就沒有著落,要維持家計就變得非常困難。

球季剛開打時並沒有開放球迷入場,這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我們仍然在場上打棒球,但是明顯缺少了很大的一部分。沒有球迷在場,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我一向很享受球迷帶給我的興奮感,球迷的加油能夠使我激發出腎上腺素,我感覺在很多球迷在場的情形下,我總是能繳出不錯的表現。因此,在空蕩蕩的球場出賽,對我來說是很難適應的一件事。

2020年賽季另外一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比賽用球變得更彈了,而且彈的程度是其他年無法相提並論的。當然,聯盟的競爭強度也因為旅外選手回歸以及新血加入而逐年增強。兩因素相加起來,我那年被打出的全壘打數是遠遠超過我所希望看到的。許多不該飛出去的球飛了出去,該被接住的球飛越外野手頭頂形成二壘安打。毫無疑問,那年的比賽用球絕對是歷年來最彈的一顆。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