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校,其實是在幫孩子選擇「環境教育」!108新課綱下如何幫孩子選小學?

孩子要上小學了,該如何幫孩子選擇適合的學校,令不少家長傷神。在108新課綱帶動下,各校發展出各自的特色,愈是辦學有特色的學校,包括:雙語教育、國際學校、科技教育,以及具備音樂、體育等特色的學校,愈受家長的青睞。
雖然公立小學入學為「學區制」,但學區的劃分,限制不了父母對子女教育的期待和想像。為讓孩子念更好的學校,父母早早準備,幫孩子遷戶籍、跨區就讀的情況並不少見。
 

孩子要上小學,意謂著即將邁入正式的學習階段,對家長來說,是一件大事,尤其是該如何幫孩子選擇適合的學校,更是茲事體大,攸關孩子未來6年的學習。

108新課綱上路一年半以來,為教學現場帶來全新的風貌,包括在小學階段,也有明顯的翻轉,課程變得多元、百花齊放。

台北市溪口國小校長劉碧賢形容,「108新課綱是教改2.0版。」究竟新課綱為小學教育帶來哪些變革呢?其一為,學校須開設「彈性學習課程」(即校訂課程),各校依照學校願景、學生圖像及師資,設計課程。低年級的彈性學習課程每週2至4節,中年級每週3至6節,高年級每週4至7節。

這個變革對小學教育帶來哪些改變?又會對家長幫孩子選校帶來什麼影響呢?家長究竟該如何幫孩子選擇適合的學校?

影響1、各校開設「校訂課程」,發展辦學特色

新課綱將「彈性學習課程」納入課程架構,每所學校依據學校立地條件、原有課程的發展脈絡、師資等,以及對學生的圖像、希望學生具備什麼樣的能力等,開設彈性學習課程。

簡單來說,每所學校所開設的彈性學習課程不一樣,各校各自發展出特有的辦學特色。

以台北市民生國小來說,閱讀教育為校訂課程之一。校長李金燕指出,在9年一貫課綱的時候,閱讀與寫作就是學校的特色,但當時未經系統化的課程架構。因應新課綱,學校重新盤點資源、規劃出全校一至六年級的課程架構,讓不同年段的孩子都能有系統地學習閱讀理解策略。

位於景美溪和新店溪交會處的溪口國小,校訂課程為「溪口Time」,強調在地化和體驗學習:除了認識校園植物,也帶孩子走入社區,親近景美老街、仙跡岩、古蹟(集應廟、清水祖師廟),以及沿著河濱探討河流旁的文化、產業經濟等今昔變化,並接軌國際,在同樣主題下如河流的環保,國外是怎麼做的呢?

劉碧賢強調,新課綱強調「素養」,培養孩子系統思考、跨領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並不侷限在教室而已,校園、社區、大台北甚至全世界,都可以是學習的場域。

(閱讀教育為北市民生國小的校訂課程之一)
 

影響2、教學鬆綁,縮小公立小學與實驗教育的差距

108新課綱的推動,從課程到教學大鬆綁,無論是課程設計或是學習方式都為學校帶來很大的空間和彈性。

劉碧賢指出,「有些家長可能很難想像,現在公立小學的校訂課程竟然可以這麼活潑有趣,跨領域、主題式的學習方式,完全跳脫過去學科知識的學習。」過去實驗教育才能做的課程,現在公立小學的校訂課程也可以做,公立小學和實驗教育之間的差距已逐漸縮小。

新課綱翻轉小學教育很重要的一點是,「學校發展出豐富好玩的跨域、整合課程,在學習過程中,孩子因此找到學習的意義、發掘出對人事物的感知,」劉碧賢說。

 

教育型態變多元,家長的選擇變多

108新課綱實施,加上2014年底實驗教育三法通過,讓台灣的教育變得開放而多元,家長有更多的「教育選擇權」。在國小階段,大致可分為體制內和體制外的教育。體制內有公立、私立小學,體制外的實驗教育有:非學校型態(個人自學、團體、機構)、公辦民營(公校委託私人辦理),以及學校型態,近年有些公立小學轉型為實驗小學就屬於這類。

小學階段,絕大多數孩子還是念公立小學,108學年度全體小學生總人數117萬,就讀私立小學的人數為4萬539人,占比約3.5%。有些熱門的私立小學,從幼兒園開始就要提早卡位,否則根本擠不進去。

值得注意的是,受少子化影響,學生人數減少,但實驗教育反而逆勢成長。108學年度實驗教育學生人數共17,725人,其中,以國小生最多、達1.2萬人,占67.9%。

 

家長選校,其實是選擇環境教育

公立小學入學為「學區制」,李金燕認為,小學一念就是六年,如果學區內學校辦學有一定水準的話,建議還是以「近便性」為主,否則上學路程花太多交通時間,孩子每天早出晚歸,爸媽還得接送。

但只要稍加探詢,會發現家長幫孩子遷戶籍、跨區就讀的情況並不少見。為什麼呢?說穿了,就是想讓孩子念更好的學校。像是新北市後埔國小以閱讀教育聞名,學生人數多達2600多人,有高達三成的學生是跨區就讀的。

前台南女中學務主任王美霞分析,家長選校其實是幫孩子選擇「環境教育」,除了選同儕之外,包括家長的素質、學校辦學的口碑等,都是常見的考量因素。

另外,有些家長的眼光放得更遠,幫孩子選小學時候,所瞄準的其實是國中,預先排隊進明星國中。

 

有特色的學校,特別受父母青睞

李金燕觀察,隨著教育逐漸朝開放多元發展,家長的觀念也逐漸改變,過去家長比較看重孩子的學業成就,如今,不少家長會關注孩子的其他表現、是否有多元的發展機會,像是會詢問學校有哪些校隊、社團,或是有哪些重要的活動或比賽等。

在108新課綱帶動下,各校發展出各自的特色。王美霞說:「只要學校辦出特色,就會被家長列入選校的名單。」她觀察,最受家長青睞的特色,包括:雙語教育、國際學校、科技教育,以及音樂、體育表現等。

從學校的招生情況來看,的確是如此。只要是推動雙語課程的學校,幾乎都是滿額學校,家長排隊搶著念。

以109學年度來說,台北市有28所推動雙語實驗課程學校,61所學校採行英語融入領域教學;新北市有35所雙語實驗課程學校;台南市有33所雙語課程學校,目標在113年、280學校中有一半以上成為雙語學校。

另外,攤開各校的校訂課程,可以發現「在地化」也是一大特色,許多學校結合「地方學」發展課程。在台南推廣在地文化的王美霞說:「愈在地,愈國際。」台南有多所國中小推陣頭文化課程,不乏與國際交流的機會,像是那拔國小曾應邀赴日表演和交流。

「一所學校之所以能夠發展出特色,絕對無法只憑老師一己之力,而是整個學校有良好的氛圍,」王美霞說。辦學有特色,反映出來的是,學校行政團隊充分合作,以及教學團隊充滿動能。

而且,王美霞說,「只要學校特色出來、有亮點,所能夠獲得的資源也會越來越多,這就像是滾雪球。」值得家長留意。

 

透過三大指標,評估學校

針對家長該如何評估選校,劉碧賢建議,不妨從硬體、軟體以及學校競爭力等三個指標著手:

1.硬體:包括學習和活動空間、教學設備的完善或新穎程度,像是操場多大、有沒有游泳池、活動中心或體育館,圖書館的空間及藏書量,以及有無多功能的教室如創客教室之類的。

2.軟體:學校的氣氛、行政團隊的態度如何,「校長的領導風格會影響學校團隊和學校的氛圍,」劉碧賢說。像是打電話到學校洽詢事情,對方的態度是溫暖或是很冷漠,有時從學校門口警衛的態度也可略窺一二。

更重要的是,確認學校的校訂課程是什麼?特色課程有哪些?校隊和社團的多元性如何?

3.學校的競爭力:透過外部對這所學校的評鑑,例如:優質學校評選、教學卓越等,「這也是一種品質的保證,」劉碧賢說。

李金燕指出,現今資訊透明公開,想要了解學校的辦學,只要上官網幾乎都看得到,包括:學校的活動、課程和社團的成果等。像民生國小官網的教學資源區,裡面就放了所有的課程計畫,包括:(教育部)部定課程、校訂課程都在內。她建議,如果真的有疑問,不妨直接打電話詢問學校。

除了向鄰居、親朋好友、老師朋友打聽之外,李金燕也建議,利用上、放學時間,親自走一趟看看學生和家長的樣態,或問問附近的店家,相信家長心中大致就有個底了。

照片提供:北市溪口國小、民生國小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

回到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