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形象與男性特徵的跨文化共識

Just Aaron 只是個亞倫
23 min readAug 11, 2019

事情是這樣的,前陣子因為被 Youtube 演算法推薦,看到了一支由B.C.&Lowy 翻譯的影片。主要內容是《圍雞總動員》(Blockers)的電影製片 Seth Rogen 與主持人 Jimmy Kimmel 在節目上一起檢視各國如何翻譯這部電影片名。

在對談過程中,Seth Rogen 提到了一件滿有趣的事:「『雞』可以用來代稱男性生殖器,而且這種特定代稱在許多國家都存在。」

出於一點好奇心還有打發時間的目的,就展開了這場有「雞」可循的考據之旅。但在這看似簡單的題目背後,收集資料與統整的過程其實並沒有想像中容易,前前後後還是花了超過十個小時四處爬文查證,然後寫稿潤飾。由於本人才疏學淺,並不具備可以直接讀寫諸如法語、俄語或西班牙語等語言的能力,所以只能透過英語來作為理解其他語言的中介。

雞,可以用來代稱男性生殖器,而且這種特定代稱在許多國家都有。

那麼在正式進入「動物研究」之前,我們可以先來了解一下關於這個男性生殖器官的俗語有哪些。說真的,這可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在中文當中雖然也有一些針對陰莖的民間俗稱,但基本上兩隻手以內一定數得出來;而在英文當中,可就不是只有你常聽到的 Dick 或 Cock 而已了,事實上這名單一列就有一百個以上!有興趣一覽的朋友,可見此篇文章 These 100+ Penis Nicknames Are Sexy, Funny, and Totally Ridiculous

由於代稱實在太多,本文就不展開來細講了,大家自個兒去看就好。再另外提供想了解這些奇形怪狀的陰莖暱稱由來的朋友,可以另外參考 SLANG FOR PENIS AND WHERE IT COMES FROM 這篇文章。

值得一提的是,陰莖一詞在英文中除了正式的 Penis 外,其實還有不少使用人名的代稱,像是 Dick, Willy, Johnson, Thomas 還有 Peter 等都是,或許未來有機會也可以寫一篇相關的研究文章(先挖坑但不保證填坑)。

Dick, Willy, Johnson, Thomas 還有 Peter,我不是針對你們任何一個,我是說你們都是…

言歸正傳,跟雞有關的指稱,大眾最耳熟能詳的應該就是在美國影視作品中常能看見或聽見的 Cock (公雞)這個單字。

Cock 這個字最初的起源其實已經難以考證,有一派的說法認為這可能是個模仿鳥類叫聲的擬聲詞。目前在語源的溯源上,僅能判定出其應是源於原始日耳曼語族(Proto-Germanic),在古諾斯語、古法語及古英語中都能找到接近的用詞(古諾斯語 Kok, 古法語 Coc, 古英語 Cocc)除了能拿來指稱雄鳥,在過去也經常用於人名。

日耳曼語系樹狀圖(圖片取自:Encyclopedia Britannica)

根據現存的文獻,Cock 被用作 Penis 代稱的紀錄最早可追溯至17世紀初期,而究竟為何會產生這樣的用法?又是誰首先開始使用?至今仍不得而知。

順帶一提,現今我們在翻譯「雞年」的英文時,並不是使用 Year of the Cock 而是 Year of the Rooster。據韋氏詞典 (Merriam-Webster)所說,這個將公雞稱為 Rooster 的說法首見於1772年,是北美民眾為了避免使用在當時已經太過招搖的 Cock 所改用的委婉字眼,會有這樣的顧慮可能也與當時有許多清教徒前往北美有關。總之,這樣的用法後續也隨著美國在國際上影響力的提升而流傳開來。(這段故事可以參考Hugh Rawson的這篇文章

回到 Cock 這個字的字義上,其原意是「雄性的鳥類」。由於雄鳥經常好勇鬥狠,展現出很強的攻擊性,使該字在後來也被應用於具有侵略性的人物身上。這也是 Cocky(驕傲自大)這個詞的由來。

而鳥類的另一個特徵是其經常保持「直挺的站姿」,於是人們就根據此形象延伸出了 Something that Sticks Up(向上豎起)的涵義,例如 Cocked Ear(豎起耳朵)一詞便是由此而來。

堪比三軸穩定器的雞頭穩定器(圖片取自:Mercedes-Benz 廣告)

這邊我們科普一下,許多鳥類之所以總是看起來雄赳赳氣昂昂的挺立在天地間,其實是因為牠們的生理結構有著過人之處:不論牠們的身體如何擺動,頭部始終能保持穩定,直視前方。

Benz 以前有拍過一部經典廣告(Mercedes-Benz “Chicken” MAGIC BODY CONTROL TV commercial),就是藉由雞頭總是能保持直挺穩定的特性來宣傳自家車款的穩定性;無獨有偶,LG 也拍攝過類似主題的廣告(LG G2 : Steady Feathers — The Most Extreme Camera EVER)就是以雞頭來當作鏡頭穩定器,藉此宣傳自家手機防手震的拍照功能。

關於雞為何能做到這件事,這些生物學細節我們就先不展開來討論了,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參考這兩篇刊載在泛科學上的文章,應該會很有收穫:《雞頭為什麼可以「防震」?》 & 《為什麼鴿子走路會搖頭晃腦?

科普完了,我們接著繼續深究。

當我們順著 Cocked 這個脈絡接著往下走,就會發現這個「形容某物很直挺」的意義,也可適用於 Spout,像是茶壺的壺嘴或洗手台的水龍頭,就是朝上方 / 前方伸出的延伸物。

網頁搜尋 “Spout” 之後找到的圖片。能夠從中流出液體(也不全然)的東西似乎都能稱作 Spout

與此同時,我們也會發現在英文中有將水龍頭稱作 Sink Cock 的說法。我也是為了寫這文章才第一次知道,原來美國水龍頭都這麼直白的(笑)。

綜上所述,英文對陰莖一詞的俚語使用,很可能即源於「侵略性」、「直挺」及「可流出東西的噴口」之意象的綜合。而在文化淵源上,對西方文明而言,公雞這種生物自古希臘及古羅馬時代起,就被認為是陽剛且好鬥的象徵,故其形象與男性就有了更深一層的連結。

In the Greek and Roman worlds, the figure of the rooster was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gods such as Asclepius, Minerva, and Mars, and represented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ir personalities or spheres of influence, such as healing, readiness, and pugnacity. ──《Through Celts and Romans: Technology and Symbolism of Bronze Enameled Roosters

《Why Did the Chicken Cross the World》一書的作者 Andrew Lawler 也對此問題提出了他的看法:「公雞被拿來作為男性的性器官的象徵,是因為它們總是在交配。它們會不停地與不同的母雞交配,並與多隻母雞保持性關係。而在古代,這是富有活力且多產的象徵,所以人們自然而然地將這些公雞與性器官聯繫起來了。」

歐洲國家常用的陰莖俗稱及其本來意思

跳脫出英文圈,我們也能發現陰莖在西班牙語中可被稱為 Pajaro(Bird)、Pavo(Turkey)或 Polla(Chicken);在義大利文中,也能用 Uccello(Bird)代指;而在許多的東歐國家,如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及前南斯拉夫聯邦的加盟國中也能見到相似的用法。

不過如此具有侵略性,總是耀武揚威的公雞,到了俄羅斯人手裡反倒弱勢了起來。據傳在俄國的監獄中有將遭到同性獄友性侵,被迫提供性服務的男性稱為 петух(Rooster)的說法。

監獄中的性騷擾與性暴力(圖片取自:Redemption of Shawshank)

講到把「雞」作為「提供性服務者」的代名詞,這邊我們就要先岔個題了,來粗略地介紹一下女色,也就是「妓」這個職業。

在中國,這古老的行業可說是從上至下都有著動物的身影,像是經營青樓妓院的「女老闆」通常稱為「老鴇」或「鴇母」,其主要副手是鴇母的男人或姘頭,俗稱「魚公」。同時在青樓內也有一些負責打雜的男人,他們就是俗稱的「龜公」或是「龜奴」。

至於為何在青樓工作的男人跟烏龜有關,這就牽涉到古代中國民間的生物常識問題。古時認為龜只有雌性、蛇只有雄性,因此兩者會互相結合繁衍後代…所以現在你知道玄武為什麼是龜首蛇尾了嗎?(笑)

不過,到了後來人們終於發現了「原來烏龜也是有雄性的啊!」

這樣一來,前人所說的龜蛇交合的事情,就成了「龜公讓龜母去陪睡蛇公」的NTR劇情,龜公自己給自己戴了一頂大綠帽!也因此,人們就開始用這窩囊龜公的形象,去形容那些讓妻女去出賣身體的男人。

老鴇與龜公(圖片取自:《九品芝麻官》)

另一方面,青樓女老闆之所以被稱之為「鴇」,則是因為鴇鳥在當時普遍被認為只有雌性,會不分種族地與其他鳥類交配,而這樣的形象就與妓女接客的行為重疊,也因此被視為是一種淫亂的鳥類。(又是生物常識不足所導致的誤解)

「古優女曰娼,後稱娼之老婦曰鴇。考之鯧魚為眾魚所淫,鴇鳥為眾鳥所淫,相傳老娼為鴇,意出於此。」──《詢蒭錄》

這就是鴇

「人們都說虎父無犬子,鴇母又怎可能沒有些鶯鶯燕燕的女兒們呢?」

對外界的人們來說,鴇鳥水性楊花的鮮活形象,連帶地也讓鴇母旗下的「女性員工們」跟著鳥類化起來,鶯鶯燕燕也就成為了一種常見的稱呼流傳於民間,即便到了現代都還是能夠聽到人們使用「流鶯」代指女性的性工作者。

而除了聽起來還算比較文雅的「流鶯」外,民間亦有另一個詞被拿來稱呼她們,那就是「雞」。

我做雞啊!(圖片取自:《金雞》)

若是要「招妓」那就要「叫雞」,這兩個詞的讀音是不是很像呢?一般認為,「雞」跟「妓」正是因為在官方漢語中的讀音相近,才被借為代名詞。

「雞」等同於「妓」這樣的用法,據信是從上個世紀的香港開始往中國及台灣等地傳播開來。有人說,在粵語中這兩個字的讀法實際上差別很大,不會產生這樣的諧音。但換個角度想,或許正是因為這兩個字在粵語的讀音不同,才讓這個用法在香港廣為流傳,因為他們要避人耳目啊!(雖然到了後來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了)

順帶一提,作為「雞」的對照,男性的性工作者也因此被稱之為「鴨」。

做牛做馬可以,但就是別讓我做鴨(圖片取自:《逃學威龍》)

說完青樓冷知識,我們趕快拉回來接著聊陰莖的話題。

若要說陰莖最像鳥類的一些部分,大概就是在勃起時經常會偏前傾斜或略微彎曲的陰莖(形似公雞由雞胸至雞脖這一整個區塊的自然曲率),而陰莖根部的陰毛也可能被類比成公雞用來彰顯自己的尾羽,陰囊的部分則是對應到雞腿。

有別於上述那種將整隻雞視作陰莖的觀察角度,另有一派說法認為,若是我們將目光焦點著重在雞頭的部分,鳥喙的部分其實就是陰莖,雞冠可以視作陰毛,而在火雞和某些公雞身上會形成的大肉髯(Wattles,也就是雞嘴下面那兩片紅色的肉質部分),其實也很類似於男性人類的陰囊。

不論真實的緣起是來自上述哪個說法,我只想說人類的想像力果然是了不起。

生物英文小教室:公雞的臉部特徵

既然都講到雞的肉髯了,就再順便科普一下(再次跑題)

「雞頭部的肉冠是不論公母都會有的,屬於雞的第二性徵,愈趨性成熟長得會愈大,公雞的又大於母雞的;而肉髯也屬第二性徵,同樣公母皆有,但公雞的較為明顯。當公雞發育成熟時,會分泌旺盛的雄激素,使得雞冠及肉髯內的網狀微血管充血,因此雞冠看起來又紅又明顯,是雞隻強壯、繁衍能力優良的象徵,能夠吸引母雞青睞,使求偶成功機率大增。除此之外,無法排汗的雞隻也須仰賴外露的雞冠和肉髯來散熱。」

嗯,充血後變得又紅又明顯…真是意味深長呢~

再同場加映一下:有97%的鳥類是沒有明顯的外生殖器的,而我們上文不斷提及的雞其實也是沒有那東西的。不過鴨子有,而且還是螺旋狀的呢。

有興趣了解的朋友可以到泛科學去看這篇文章:《鳥兒消失的小雞雞

雞:看什麼東西?難道我的頭看起來像你的陰莖嗎!

前面講完了外語的例子(以及一些冷知識),接下來該換中文了。

那我們就先從「露鳥俠」的「鳥」字說起吧!有一派說法是,在江浙地區通用的吳語當中,「鳥」與「屌」同音,所以亦有人以「鳥」代「屌」來寫作,從而使這種用法傳播開來。

以向他人暴露自己生殖器為樂的男性,就被稱為露鳥俠

例如:施耐庵在《水滸傳》中,就用「鳥」來代替「屌」:

武松指著蔣門神說道:「休言你這廝鳥蠢漢!景陽岡上那隻大蟲,也只三拳兩腳,我兀自打死了!量你這個,值得甚地!快交割還他!但遲了些個,再是一頓,便一發結果了你這廝!」蔣門神此時方才知是武松,只得喏喏連聲告饒。──《水滸傳》第三十回:施恩三入死囚牢、武松大鬧飛雲浦

編按:施耐庵是江蘇人,而其筆下的武松則是山東人。所以我們可以認為,這段的用字是施耐庵將自己的口語習慣套在了武松身上。

吳語又可分為數種方言

回看吳語在語言發展的歷史上,可以溯源自中國上古時代的古越語。所以「鳥」與「屌」之同音,究竟只是巧合?還是其實這就是當時古越人想要藉鳥之形象來為生殖器取名所遺留下來的文化痕跡呢?這就得靜待未來學者們更進一步的考證了。

不過「鳥」作為男性生殖器象徵的淵源,確實可能有著相當久遠的歷史。根據出土的古代器物,可以觀察到不少以鳥紋象徵男性陽具的圖畫。中國作為使用象形文字的文明古國,很可能也是觀察到了鳥類在外形上與陰莖確實有那麼一點相似性,有著弧度且可以抖動的陰莖,就像是鳥類活動頸部時的樣子,陰莖根部的陰毛則如同鳥類的羽毛。此外,鳥會生卵孵蛋,恰巧男性的陰莖下面也連著卵(睪丸)。綜上所述,能夠代表男性生殖器的動物簡直是非鳥莫屬。

總而言之,古人經過這一系列聯想,把鳥的形象與生殖聯繫起來,並且發展出了認為生兒育女乃是「男卵之精進入女腹孕育孵化」的結論。

這麼一說,送子鳥傳說也滿適合出現在中國的嘛!(圖片取自:《送子鳥》)

好了,接下來最有趣的部分要來了。

雖然中國沒有送子鳥的故事,但大家有聽過「玄鳥生商」的傳說嗎?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詩經.商頌.玄鳥》

「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史記·殷本紀》

發現野生的玄鳥了!(並沒有,這是鳳王)

傳說中,上古有娀氏之女簡狄,在洗浴之間吞下玄鳥之卵,竟而懷孕,生下了「契」,而後「契」這個人歷經諸多考驗,最終創建了先商,成為殷人的始祖。這是身為商代後裔的宋國人,在周朝建立後所追述的商朝開國神話。

在此,「玄鳥」作為賦予整個民族最初生命的神獸,成為了殷商民族的祖源圖騰,在神話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聽完了「玄鳥生商」的故事,有沒有覺得好像似曾相似?簡狄她外出洗澡洗一洗,這麼巧剛好看到玄鳥生蛋,還跑去把玄鳥蛋直接生吞(是多餓?),然後她就腸胃不適吐了…喔不,我是說懷孕了。

奇怪,這故事情節怎麼那麼像「男卵之精進入女腹孕育孵化」的橋段啊?

如果說這吞下了玄鳥之卵,實質上是女性被男性中出的暗喻的話,那麼這玄鳥就不會是後世爭論的什麼燕子、貓頭鷹或啄木鳥了。契他爸什麼鳥都不是,就是個男人而已!只是不知道是哪位仁兄射後不理罷了。而這「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特徵,也符合簡狄所生活的時代背景。

「古之時未有三綱、六紀,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白虎通》

補充:若各位還記得歷史課學過的三皇五帝是誰的話,契他「名義上」的爹就是那個帝嚳(如果真有此人的話),不過實質上的爹應該也是他沒錯。這段記載之所以寫得如此隱諱玄乎,極可能只是後世的宋國人單純想故弄玄虛,讓商的起源神話看起來更像一回事(那就只能委屈帝嚳戴一下綠帽了)

鼠奎特(Scrat)與橡樹子(圖片取自:《冰原歷險記》)

嗯,畢竟都講到陰莖跟鳥的形象關聯了,那似乎也該提一下陰莖前端的那個部分。沒錯,就是龜頭。

龜頭的英文名稱為 Glans,來自拉丁文,原意是橡樹子。古人覺得其圓滑的外型形似龜頭,便決定以橡樹子作為該部位的稱呼。而在其他關於陰莖的俗語中,也有以梅子(Plum)或蘋果(Apple)暗指龜頭的用法,通常見於 “baby’s arm holding an apple ” 這一個詞語中(baby’s arm 這個形象特別是用於指涉那些陰莖尺寸很雄偉的人)。

至於中文,顧名思義,就是古人覺得該部位與烏龜的頭部有點神似,所以就以龜頭稱之了。

這是一隻陸龜,他叫 Jonathan,今年187歲,住在聖赫勒拿島上

好的,我們終於說完了中文的「鳥」,接下來還有中文的「雞」。

既然講到雞,那就不得不談「雞巴」了吧!這是指男性生殖器的意思。

曾經聽過有些人會誤以為雞巴是指女生的陰戶,這種錯誤的認知,很明顯地是將男性的「雞巴」與女性的「雞掰( 膣屄 tsi-bai )」混淆了。

是說,關於「膣屄」這個用詞,其實有一個非常精彩的脈絡與故事,在此推薦有興趣了解的朋友可以觀看大衛羊老師的這部影片,有非常詳盡的解說。

雖然目前教育部用字為「膣」,但事實上應該用「㞓」更正確(圖片取自:台灣話Taiwan Hwa

好,剛才我們說到雞巴的部分,關於它最早使用的出處已不可考。但目前最早可從元末明初作家楊景賢所著之《西遊記》發現此二字的使用:「汗珠一似醬透的茄子,雞巴一似醃軟的黃瓜。」(此《西遊記》為雜劇,是元代篇幅最長的戲曲作品,後來的吳承恩寫小說版西遊記時有參考該作)

而後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編纂的江南民歌《山歌》裡,也有記載此二字:「隔河看見子一團花,走到門前滿面麻。若要隔河聽渠做點私情事,世間那得更個長雞巴。」。

本黃瓜非當事黃瓜,它沒有被醃軟

在清代名著《紅樓夢》的第二十八回中,亦可見此二字:「薛蟠又道:『女兒樂,一根雞巴往裡戳。』」

值得注意的是,雞巴一詞在《紅樓夢》裡是寫作【毛几】【毛巴】,和女性的【毛必】相對應,都強調了男女私處的「毛」。可與其相對應的用字則是男性的「屌」和女性的「屄」,二者皆是敘述了生殖器外部的樣貌,而此二者彼此互動的那個動詞則為「肏」,入肉二字望文生義,真是厲害厲害!

至於說,雞巴的這個「巴」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它就是一個詞尾音,就跟「尾巴」、「嘴巴」是一樣的,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因此,所謂的雞巴,其實就是指「雞」而已。

《紅樓夢》一書中的「雞巴」寫法

說回《紅樓夢》,其在文學及歷史上的精華之一便是「什麼樣的人就說什麼樣的話」,府內的下人及市井出身的老婆子們說話,經常是半句不離髒字。這一點,我們可以細看整部書中出現過的性器官用語次數。「屄」很常見,「屌」反倒沒有出現,而前面提過的「雞巴」則出現過三次,除了薛蟠那次,另兩處出現雞巴的地方都與同性交歡有關。

其中一處在第九回:

寶玉、秦鐘與香憐、玉愛互通情意,被金榮捉住,說他們「肏屁股」,寶玉跟秦鐘不服,但這種肏不肏的粗話他們是說不出口的,於是寶玉的小廝茗煙就替主子出頭,茗煙是個非常會來事,口舌也非常犀利的小傢伙,只見他一把揪住金榮,直問道:「我們肏屁股不肏屁股,管你雞巴相干,橫豎沒肏你爹去就罷了!」

另一處則出現在第七十五回:

邢大舅與賈珍一伙喝酒作樂,輸了些錢,作陪的兩個小麼就都不理他(書上說這兩個孩子都不滿十五歲,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孌童)邢大舅不高興,於是就有人對兩個小麼說:「舅太爺不過輸了幾個錢罷了,並沒有輸掉雞巴,怎麼你們就不理他了?」眾人大笑,在外面偷聽的尤氏也一邊罵一邊趕緊走了,實在是聽不下去。

我們現在是肏過屁股的關係了(圖片取自:《鬼作》)

這些關於肏屁股的描寫,至少可以佐證在曹雪芹所寫的那個年代,同性關係或者孌童是非常普遍的,幾乎是爺們聚會取樂時的常備節目,找幾個清秀的孩子一起作陪「親嘴摸屁股」,雖不見得是多有臉面的事情,但也不是什麼傷風敗俗之舉。不僅是好色的賈璉、粗俗的薛蟠或邢大舅這樣的人物喜歡,就連寶玉、秦鐘這種脂粉氣濃的公子都無一例外。

而這樣的風氣之所以在清代蔚然成風,除了孌童文化在中國已有悠久歷史之外,可能也跟《大清律例》嚴令禁止官員狎妓有關。

在《衙門口:為官中國千年史》一書中提到:「在清朝,狎妓是嚴禁的,但『狎優』可以通融,官吏可以招伶人陪酒唱曲。於是乎,優伶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妓女的角色。他們大多為年少者,多在20歲以下,15歲以上。也稱為孌童、優童、歌童等。因為優伶相貌清秀、酷似姑娘,故稱像姑,俗稱兔子。」

「這京城裡面,逛相公(像姑)是冠冕堂皇的,甚麼王公、貝子、貝勒,都是明目張膽的,不算犯法;惟有妓禁極嚴,也極易鬧事,都老爺查的也最緊。逛窯姐兒的人,倘給都老爺查著了,他不問三七二十一,當街就打;若是個官,就可以免打;但是犯了這件事,做官的照例革職。」──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而到了清代中後期,特別是在京城內,文人士大夫辦宴會時,女妓是上不了檯面的,必須要找相貌姣好的男優伶陪伴左右,那才叫有臉面。

「京師宴集,非優伶不歡,而甚鄙女妓。士有出入妓館者,眾皆訕之。 結納雛伶,則揚揚得意,自鳴於人。」──黃均宰《金壺遁墨》

此等官場男風之瘋狂,在民間普通百姓眼中也是見怪不怪,甚至可作為茶餘飯後的一樁笑話來談:

有買糞於寺者,道人索倍價。鄉人訝之,道人曰:「此糞與他處不同,儘是師父們樁實落的,泡開來一擔便有兩擔。」──《笑林廣記》

至於為什麼在腸子裡的糞會被師父們樁實落,你懂的吧~

不管你是誰,請收起你那大膽的想法(圖片取自:《狂賭之淵》)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屌」這個字我們基本上已經把它拿來當作形容某個人很酷,或某件事情很厲害的形容詞了,反倒較少用來指涉生殖器;而「小鳥」一詞雖然也仍然有人在使用,不過絕對沒有「雞雞」一詞更普遍。

我們使用「雞雞」這個疊字用詞,難道是因爲聽起來比較可愛嗎?也許吧。

有些人可能會以為,台灣人之所以常講「小雞雞」,可能是受過日本統治的影響。因為在日文中,ちんちん就是陰莖的意思,而它的發音正好就類似於我們現在所說的「雞雞」,但這其實完全就是個巧合而已。

順便跟你說,法國人在講陰莖時也有個比較可愛的說法 Zizi,跟中文「雞雞」的發音也很接近唷!而這當然也只是個巧合。

偶爾也會聽到有人使用「大象」一詞,但這講法算是很近代的產物(圖片取自:《蠟筆小新》)

是說,關於「屌」的意思在台灣轉變成「厲害」的同義詞這件事,就不得不提兩個人:一位是創造它的孫大偉,另一位則是把它發揚光大的周杰倫。

很抱歉又歪樓,但這故事(冷知識?)真的滿值得講一下的:

時間回到1996年,當時孫大偉為MTV頻道操刀廣告,提出了:「MTV音樂頻道,好屌!」的 Slogan。我相信這在當時絕對是個很前衛,而且極具思維衝擊性的廣告提案,把生殖器直接放進品牌Slogan中講出來,怎麼想都不會是個好主意吧?

結果廣告播出後,「好屌!」一詞一砲而紅,迅速成為了台灣年輕世代的流行用語。不過父母輩就很不開心了,我還記得以前偶爾會聽到長輩罵小孩子說「不准在那邊屌來屌去!難聽死了!」

但後來隨著「屌字忠實用戶」周杰倫在歌壇崛起並四處宣傳,讓屌這個字的新用法變成了家喻戶曉的「常識」。

周杰倫最有名的三句話(?)

好,講完古了。時間回到現在,我們接著說ちんちん的事情。

日本雖然自古就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但在描述生殖器方面倒是很有自己的見解,跟雞這種家畜一點關係都沒有。

關於ちんちん的由來,通常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來自佛教。日本的佛教經典中有個詞叫「珍宝」(ちんぽう),意即「珍貴的寶物」。而在某一個時期,日本人開始將男性的陰莖稱之為「珍宝」(或許可以視為是陽具崇拜的關係)。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ちんぽう」也因口語的變化,而逐漸變成了「ちんぽ」跟「ちんちん」。

第二種說法,是由於它是「充血」而挺立的「棒狀物」。男性在性興奮的時候,會因海綿體充血而使陰莖變得堅挺,這個生理現象被稱之爲勃起。而在日文中,「血」就叫「ち」,而「棒」則是「ぼう」。因此,他們將勃起的陰莖命名爲「血の棒」(ちのぼう)。之後,一樣由於時間的推移,「ちのぼう」講著講著就講成了「ちんぽ」與「ちんちん」。

ちんぽ 與 ちんちん 兩個講法目前都仍存在於日本社會,除此之外也有 ペニス(將 Penis 直接音譯)及 ちんこ 的說法。其中,ちんちん 與 ちんこ是比較偏兒童用語的可愛說法。

日本川崎市金山神社的鐵男根祭,是相當知名的陽具出巡活動

講完日本那邊的脈絡,我們回過頭來說台灣的狀況。

儘管台灣曾受日本殖民統治長達50年,後期還經歷了皇民化運動的強制變革,然而民間的日常溝通其實仍然是以台灣話為主。也因此,當時的台灣人們實際上更常把「玍鳥(膦鳥 lān-tsiáu)」跟「玍巴(膦葩 lān-pha)」掛在嘴上,而非日本人才會說的ちんちん。

《臺灣俚諺集覽》

而「雞雞」這樣的說法,反倒有可能是因為中華民國政府帶著大量人口來台,才使得明顯屬於官方漢語的「雞雞」一詞在台灣逐漸普及開來,也因此現在兩岸之間才會都有著這樣的說法。

最後,順帶介紹一下夾在中日之間的韓國吧!韓國人通常是使用 고추 ,也就是「辣椒」來指稱陰莖,也是很有想像力呢!

用辣椒來當作陰莖的代稱,真不愧是愛吃辣的民族啊

這篇文章暫且就寫到這裡吧,如果有任何建議與評論,都歡迎跟我說喔!

最後很高興《圍雞總動員》的翻譯能獲得青睞,雖然沒能讓 Seth Rogen 知道「圍雞」二字在中文還音同「危機」(Crisis)有點可惜,不然應該能讓他更驚訝一些(笑)。總之,感謝所有辛苦的翻譯從業人員!

《圍雞總動員》的譯名被認為是最佳翻譯(圖片取自:B.C.&Lowy)

翻譯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la2rNqeP84
原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SL3cTMrxz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