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阴道加德纳氏菌

致病菌
阴道加德纳氏菌(GV)最初是1954年Gardner从阴道炎 病人的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来的与非特异性阴道炎相关的致病菌。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该菌还可以引起宫颈炎,不洁流产,术后感染,尿道感染等多种疾病 ,是新认识的一种性传播疾病的病原菌和条件致病菌。由于初分离培养此菌营养要求高,故临床实验室少见培养。诊断方法多采用1983年Amsel等提出的诊断标准 ,有的实验室仅做单项实验。
外文名
GV
别    名
阴道加德纳氏菌
常见发病部位
阴道
常见症状
阴道有灼热感,性交痛及外阴瘙痒.

简介

播报
编辑
阴道加德纳氏菌(GardnerellaVaginalis,GV)和"非特异性阴道炎"(NSV)的病因等问题,国外近年报道甚多。虽已阐明了细菌的分类学和治疗等问题,但有关感染的流行病学,无症状带菌和致病机理等,尚待进一步澄清。早在1950年LeOPld从男性前列腺炎和女性子宫颈炎患者。分离到阴道加德纳氏菌病菌。由致病原加特纳杆菌引起,可通过性交传染,在性关系混乱的人群中,加特纳菌性阴道炎有高流行率.加特纳杆菌引起的感染多见于性活跃女性.急性期白带增多,有鱼腥或氨的臭味,外阴潮湿不适,常伴有阴道灼热感,性交痛及外阴瘙痒.

阴道加德纳氏菌

播报
编辑
阴道加德纳氏菌(GV)是引起的细菌性阴道病(BV)的病原菌。其致病可能与厌氧菌共同作用有关,除引起BV以外,GV还可致早产、产褥热、新生儿败血症、绒毛膜羊膜炎、产后败血症、脓毒血症、尿路感染、肾周脓肿及膀胱炎等。GV是一种大小为1.5~2.5×0.5μm,多形性,无荚膜,无鞭毛,革兰氏染色不稳定的细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不生长,在血琼脂培养基、巧克力培养基上生长,但不需x因子、V因子、辅酶因子。兼性厌氧,在足够CO2的环境中,容易生长。生长最适温度为35~37℃,,pH为6.0~6.5。S型菌落,呈β溶血。触酶阴性,氧化酶阴性,GC2为43±1mol%。国内外常用于分离GV的培养基有:(1)阴道(V)琼脂培养基,(2)Caseman固体培养基,(3)GC巧克力琼脂培养基,(4)(含吐温80)双层人血琼脂培养基(BHT),(5)改良人血琼脂培养基等,鉴别培养基有:(1)以caseman基础培养基配成的鉴别培养基,(2)以GC基础培养基配成的鉴别培养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