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4/09/18

足球圈也開始打「魔球」了嗎?

How a book about baseball statistics changed the way we think about football forever. 這篇文解釋了,一本棒球計...

How a book about baseball statistics changed the way we think about football forever.
這篇文解釋了,一本棒球計量學的(暢銷)書如何徹底改變足壇的思維

'Sport by Numbers'  原作Tim Adams/譯者  Esquire Sep 2011
原文刊載於Tokka.cc 2011/10/28 

請繼續往下閱讀

 

與首相、威廉王子一樣,我是阿斯頓維拉(Aston Villa)隊球迷,身為足球迷的前20年,從秋天到春季其間每兩週我都會在Holte End看台上現場觀看這支球隊比賽,多數時間我跟老爹、死黨的話題都圍繞在球賽裡,哪個球員應該怎麼跑位跟怎麼踢。生活在這的每個人都認為他對球團運作與場上戰術有獨到見解,事實上不過就是種痴迷、傲慢與本能的展示罷了。

 

近十年來我停止了固定到場看球的習慣,因為現在我住在倫敦、有兩個女兒(阿斯頓維拉根據地在伯明翰),事實上最近已經連電視轉播都沒有場場必看,以往對球隊訊息必須無所不知的狂熱,現在變成了只要知道輸贏即可。即使如此,我對阿斯頓維拉的訊息掌握還是一樣豐富,差別是來源的不同,取而代之的是從推特(Twitter)、還有OPTA分析數據上;它們很輕易的告訴你,唐寧從2009年賽季開始到現在只傳了8次助攻,居然比Theo Walcott 還少一個譯者按:舉這個例可真神算,因為唐寧2011-12年轉會利物浦,聯賽36場0進球就算了,還0助攻,傳球成功率是英超所有左路球員最差的,或者是阿斯頓維拉保持領先的能力是全英超最差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OPTA數據統計在推特擁有數十萬的追隨者,這個數據在2003年被公開,他幫助了沒有球賽畫面的運動遊戲受歡迎,算是一種先進的科技產品;在那一年他幫助了所有fantasy football類遊戲建立了公信度、正式進入男性的主觀世界。同一年也是作者麥克劉易士(Michael Lewis)撰寫出《魔球(Moneyball)》這本暢銷書的一年,在最近這書的改編電影要上映了!將由巨星布萊德彼特領銜主演。


















劉易士的《魔球》與棒球有關,但是他的主旨卻在推翻整個棒球界、甚至運動圈的死板概念。偉大的經典教條與教練的專業程度通常建立在更高檔次的視野與觀察,他們動著頭腦思考與觀察這點與觀眾球迷無異,卻因為自己的年資與成就而容不下他人或許更棒的見解。《魔球》這本書揭開了美國大聯盟棒球隊的一頁傳奇,主要敘述奧克蘭運動家(Oakland A’s)在那幾年靠小資本多贏很多場球的故事,這本書除了讓「運動家隊花少點錢贏更多球」的事蹟出名,其革命性的思維在於宣傳了「科學數據」勝過「情感認定(個人印象)」。

 

美國人比英超足球更先進的是,他們早知道用錢可以買來成功,更多資金可以買進更多明星,可以贏得更多的球賽。奧克蘭運動家隊在九零年代後期卻打破了大家的迷思,年輕又英俊的球隊總經理(General Manager)比恩(Billy Beane)用著不同以往的思維,以極致嶄新的科學公式來計算球員對球隊的貢獻,這種衝擊老式思維的方式居然贏得大成功。與其他白領階級的主管不同,運動家隊總經理比恩以往可是個天生好手,高中時他什麼球都會打,有著好臉蛋跟身手,一堆大學(包括史丹佛)捧著獎學金請他過去就讀,最終他選擇拿了一筆錢加入紐約大都會(New York Mets),即使他擁有非常好的資質,並不遜色於同期一堆明星好手,卻沒有取得球場上的成功過。

球探跟許多專家當初都看好他是未來的超級明星,生涯裡可以打幾百支全壘打,成為能跑能打的明星,但是最終卻沒有;生涯多為傷勢困擾的比恩最終只在大聯盟浮沈幾個賽季,僅僅揮出3支全壘打,當初比恩抗顏大膽接受新思維數據派的理由於此,傳統思維在他身上可證明是個大錯。一般球探的認定裡比恩什麼都好,學什麼都快,應該有著璀璨的生涯,年長的比恩檢視著年輕時的不足,發現那時的自己年輕嫩了點,許多想法不夠成熟,這些恰好是球探肉眼看不出來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